目前分類:Anti-Aging Medicne 抗老醫學 (204)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93af306564a2655c4a8ca4896718c266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研究︰人類罹癌 2/3因「運氣差」

自由時報 – 201513

〔編譯張沛元/綜合報導〕

10401020040600Ll

生活方式欠佳與遺傳基因是已知的罹癌危險因素,但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研究人員在一份最新研究中指出,大部分的罹癌原因是幹細胞分裂時「你人卡衰」,發生隨機突變,而非家族病史或環境所致。該研究刊載於二日出刊的《科學》期刊。

250px-Cancer_requires_multiple_mutations_from_NIH

基因隨機突變促使腫瘤生長

研究人員根據包括各種癌症類型的統計模型做出上述結論,但研究中所提及的癌症,並不包括女性最常見的乳癌,或排名第二的男性最常見的攝護腺癌。該研究指出,幹細胞分裂時的基因隨機突變是整體罹癌主因,重要性高於遺傳或外在環境因素約有三分之二的成人癌症可以被解釋為肇因於基因隨機突變促使腫瘤生長,剩下的三分之一才被歸咎於環境因素與遺傳基因

470672

老菸槍沒罹癌是「運氣好」

該研究撰稿人、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系腫瘤學教授沃吉爾斯坦說,該研究顯示,抽菸或其他不良生活方式等因素是會增加罹癌機率,但有許多形式的癌症大抵上是肇因於運氣差,因為是基因隨機突變引發癌症,與生活方式及遺傳無關但民眾也不能因此就狂抽菸、酗酒或曬太陽。沃吉爾斯坦說,老菸槍或狂曬太陽者但沒罹癌並非「基因好」,而是「運氣好」

9164947-3662387

這次研究首度將肇因於基因突變的癌症與肇因於家族病史或環境因素的癌症拿來做比較,以全新方式看待癌症並給予量化數據。透過科學文獻,研究人員在卅一種組織類型裡尋找幹細胞數量與幹細胞分裂率,然後把一生中每個組織的幹細胞分裂總數與某人在該組織罹癌的機率做比較。

Ch_cancer_progression

結果發現,在卅一種組織裡面的廿二種癌症,可以被歸咎於基因隨機突變;至於另外九種癌症主要與生活方式和遺傳基因缺陷有關,但其肇因於「走衰運」的可能性也高於預期,推測罹患這些癌症的原因除了運氣差外,還加上環境或遺傳因子。這九種癌症包括受到暴露於菸與陽光影響的肺癌與皮膚癌,以及其他幾種已與遺傳有關的癌症。

fig316

研究報告作者之一的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助理教授湯馬塞提說,此一發現告訴世人應更加重視癌症的早期發現。他強調改變生活方式與習慣大大有助於避免特定癌症,但對其他許多癌症卻不見得有效未來應投注更多資源尋找及早發現、及早治療這些癌症的辦法

不過,芝加哥大學醫學中心教授阿桑說,這項研究雖發人深省,但排除掉乳癌與攝護腺癌是美中不足之處,未來研究應著重在為何不同組織的幹細胞會有不同的分裂速率,因為這些速率的差異,有可能是受到環境或遺傳因素影響。

Charl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health0002b.150102140520  

細胞隨機突變衰運為罹癌主因Most Types of Cancer Just “Bad Luck”, Researchers Say

法新社 – 201512

(法新社邁阿密1日電)

488635633

Two thirds of cancers could be explained as Biological misfortune.

美國研究員今天表示,通常是細胞分裂引起隨機突變的「衰運」造成癌症,不是家族病史或環境因素。

CancerEvolution

The Real Cause of CancerOver Two-Thirds of Cancers Are Due to Random Bad Luck, Not Genetics or Risky Habits.

刊登在2日發行的期刊「科學」(Science)、以約翰霍普金斯大學(Johns Hopkins University)研究員為首的報告,以人體組織的各種癌症數據模型為依據。

470672

然而這份報告沒有包括女性癌症中最常見的乳癌,或男性癌症中僅次於皮膚癌、第2常見的癌症前列腺癌。

他們測量的成人癌中約2/3病例可用基因隨機突變,刺激腫瘤生長解釋,其他1/3則是因為環境因素和遺傳基因

mutations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腫瘤學教授沃格斯坦(Bert Vogelstein)為這份報告作者。他說:「這份報告顯示,抽煙或其他糟糕的生活型態因素會使罹癌風險增加。」

「然而許多類型癌症的主因為癌症驅動基因突變的衰運,與生活型態和遺傳因素無關。」

他又表示,儘管某人長時間都沒有得癌症,但長期抽煙或大量曬太陽沒有「好基因」。

他說:「說實話就是他們多數人只是好運而已。」

(譯者:中央社陳昱婷)

Charl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C14142144700112-20141018_bkp517  

學會雙語,讓你的大腦更健康 Bilingual BrainsVariety makes you mentally fit

2014-10-22

 Web only

作者:經濟學人

3-10511324_10152350768356930_6696398860647702682_n

171

雙語對腦部影響的研究中,二項最令人印象深刻的研究結果,分別與「管控功能」與「延緩痴呆症」有關。前者發現,雙語使用者比較能無視分心之物,專注於耗費腦力的任務;其他研究則發現,雙語使用者平均比單語使用者晚5年出現痴呆症狀。

172

02_cognition_05

本周又出現了新的證據;安格里亞魯斯金大學的費力皮(Roberto Filippi)團隊發現,在背景噪音之中,雙語學童比單語學童更擅於回答困難問題。研究者試圖以隨機英語(每位學童都聽得懂)和希臘語(沒有人聽得懂)錄音打擾學童,雙語使用者非常擅於忽視希臘語,英語則小幅勝出。

20130828final-15-638

這方面的研究者大多支持如下假說:使用雙語有如持續進行腦部運動。腦中有兩種語言,也就表示幾乎所有的東西都有兩個名字,每句話都能用兩種不同的語句表達,每當說出其中一種語言,就得壓抑另一種語言;研究亦顯示,阻擋分心訊息正是雙語使用者的強項。至於痴呆症,雙語似乎像是腦部運動,有助維持腦部的健康。不過,最驚人的研究結果皆出自雙母語使用者,僅擁有第二語言能力但不常使用的人,雙語優勢就較弱甚至不存在。

1410234483-2664358213_n

Monolingual-vs-Bilingual-Infographic-550x575

不過,雙語使用者似乎在不少設計相異的實驗中都有好表現,原因則有待進一研究。另一份今年發佈的研究,就無法重製著名的2004雙語研究;新研究請來年紀較大的參與者,結果發現,在需要忽略視覺分心事物的任務上,雙語使用者的表現並未優於單語使用者。研究者推測,原因在於2014年研究的參與者,並不需要頻繁地在兩種語言間切換,而是在特定場合說其中一種,其餘情況說另一種;2004年研究的受測者,則是同時接受兩種語言教育的學童。未來平衡腦

maxresdefault

如果只有常在兩種語言間切換、特別是會對同一群人使用兩種不同語言的人(例如在同一段對話中快速切換兩種語言)才擁有優勢,那麼就得採行更精確的腦部「運動」類比;一如近期的運動趨勢強調多樣性而非重覆性,在兩種語言間切換或許才是雙語優勢的關鍵

(黃維德編譯)

©The Economist Newspaper Limited 2014

Charl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41112_日走萬步_v1201410271525858_otop_01walk for e

walkplan  

Charl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537b75a59326a

images  

揭密11超級食物

作者:圖文提供/VOGUE | 華人健康網 – 20141231

【華人健康網圖文提供/VOGUE

images (1)

隨著有機飲食的興起,羽衣甘藍、藜麥、奇亞籽與泡菜等對身體有諸多益處的食材,也成為今年的養生熱門關鍵字,緊接著在2015又有哪些食物的好處將廣為全球所關注,來看看獲得生機飲食專賣店《About Life》經理Vladia Cobrdova欽點的食材有哪些!

442877127_m

超級食物1/碳Charcoal

還認為碳只有在烤肉生火時才派得上用場嗎?吸附力強大的活性碳所具備的淨化能力早已被廣泛運用於各領域!此外更別被它漆黑的外觀所迷惑,其實活性碳也能在牙齒美白上發揮功效;在冷壓果汁中加入活性碳更是生機飲食界正夯的趨勢喔!

超級食物2/紫米Black Rice

就經驗法則來說,食物顏色越深代表著所蘊含的營養成分也越多,紫米不僅具卓越的抗氧化力,更富含蛋白質與鐵質!

超級食物3/昆布Kelp

碘與人體甲狀腺的機能運作息息相關,而昆布正是補充碘的絕佳天然來源!除此之外,昆布對於人體的免疫系統、卡路里的消耗控制及熱量轉化等機制也都能發揮正面影響力。

201409011493431_o

超級食物4/葉綠素Chlorophyll

擁有「自然界的綠色魔法」美譽,葉綠素也具有改善、增強體質的健康影響力。

超級食物5/抹茶粉Matcha Powder

100%新鮮綠茶葉製成的抹茶粉所能發揮的抗氧化力比起一般綠茶還要更出色!由於抹茶粉幾乎就等於是綠茶的精華濃縮版,無論是維他命、礦物質含量都要更豐富;在新陳代謝、思緒集中、增強免疫力、排毒等方面所能發揮的功效自然也更加出色。

vn141397b

超級食物6/花粉Bee Pollen

花粉可說是自然界營養成分最豐富的食物!花粉具有抗氧化、胺基酸、脂肪酸等成分,同時在結構上也是容易被人體所吸收的蛋白質,十分有助提升活力與集中思緒。

超級食物7/香蕉粉Banana Flour

香蕉粉主要是由青香蕉萃取而成,不僅不含麩質,還富含大量抗性澱粉,由於抗性澱粉能帶來飽足感且有助消化,卻不容易被人體所吸收,因此也興起了利用香蕉粉來減肥的風潮。

超級食物8/二粒小麥Farro

二粒小麥是口感美味的穀類,具有低碳水化合物、高蛋白質與高纖的特性,更含有豐富的鎂與維他命B含量,對人體的神經系統與免疫系統十分有益。

s1_538952dce51a4

超級食物9/硬粒小麥Freekeh

口感耐嚼的Freekeh不但是絕佳的糙米纖維、蛋白質來源,最特別的是,它也能提供鈣質、鉀、鐵與鋅等營養。屬於低GI(低升糖指數)食物的Freekeh,比起白飯或義大利麵也能提供更持久充足的飽足感。

超級食物10/燕麥奶Oat Milk

健康燕麥奶的定義是以全穀類為主原料,不添加糖或僅只有吸許調味;不僅富含複合式碳水化合物,同時具有可溶性纖維,有助於降低膽固醇。

超級食物11/小檗屬Barberries

鮮紅色的小檗屬含有豐富的維他命C,在抗菌、抗發炎上都能發揮功效。

Charl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710106887c_scontent_055-_____20__-__  

腰瘦,重量訓練更有幫助!

作者:【記者萬博超/綜合外電報導】 | 台灣新生報 – 201412312

a0040c05-f656-4d7e-a8b2-da6e86bdbac6

長時間游泳、慢跑等運動不一定能有效縮減腰圍

f_439166_2

哈佛大學公衛學院營養學系研究員拉尼那默克瑞指出,研究顯示適度重量訓練比一味單獨進行有氧運動更能縮減腰圍

f_446574_1

20120217163604_51857

拉尼那默克瑞表示,在現行研究中,每日二十分鐘的重量訓練,對減少過粗的腰圍似乎最有幫助。適度搭配有氧運動則對心血管健康更有益

muscle1

但腰圍看起來不粗,健康狀態未必一切正常,有些民眾腰圍、體重都正常,看起來不胖也相當年輕,卻已出現新陳代謝警訊。有些人看似吃不胖,腰上沒有「游泳圈」,腰圍正常,但缺乏活動,又難捨高熱量飲食,體脂率通常偏高。

1347620723-1071772507

f_406909_1

對女性來說,平均體脂肪本來就比男性多,體脂率正常標準值可以稍高,約在27%左右都算正常。

WeightTraining

新陳代謝出現異常並不代表已有慢性病,但可視為警訊,只要調整飲食,配合運動,應能逐步改善

太早做重量訓練07

看起來身材標準的年輕人大都認為自己沒有膽固醇或血糖、血壓問題,但醫師指出,這是刻板印象,基本上新陳代謝症候群的判定不僅在於腰圍或外觀胖瘦的印象,還有賴透過驗血、測血壓才能確實了解。

YGqiMpY_F36hnIvLgGAxhQ

不過,民眾亦無須過度恐慌,除了節制飲食,醫師建議避免短時間內大幅加快心跳,最好每天能快走或散步六十分鐘,再適度搭配重量訓練

Charl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cc8598-475b-49d9-8205-aa672b806167

2-8dcf-43a6-bf2e-611c3ab37b96

3de5cb-9bab-45ee-b132-4867971aa411

4e25e-7c1d-49c5-adb6-a696f47ed26a

5c5-6193-40b6-9f49-04b4f873ae4a

6c-b76b-e963bb5f0e2f

7eb68cb7-cdb8-40eb-9707-6e1283136a22

8df56-53a4-4fcb-b7f8-fc1f90170c3e

9db7595-ebbe-4b6e-9202-5e0ab245226b

10cee-48aa-8991-da18dd64daff

11b22ce8-c1a6-4c08-bd44-03d3ab795b6f

12d9fe3db-54d6-4e60-9007-37fcff25f1c2  

Charl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000014084  

《真逆齡醫學實證,超越抗老的大智慧》

陳亮恭醫師

健康增齡,才能真逆齡你一定要知道的新思維

不到40歲就當上國際醫學期刊主編的高齡醫學專家陳亮恭,爬梳國際間最新研究,分享令人興奮的健康增齡策略,釐清各種養生迷思。

健康逆齡的真科學,每個人都會老,但每個人都能有效健康增齡,延緩老化對健康的影響。

預防身體活動功能(肌肉骨骼)、心智功能(失智、憂鬱)、感覺功能(視力、聽力、平衡感等周邊神經)的喪失才是真逆齡。

台灣首屈一指的高齡醫學專家陳亮恭醫師,結合近十年來最新的研究推翻過去陳舊觀念,告訴你:

肌肉與骨骼一樣重要肌肉是基礎新陳代謝與維持身體支架的重要部分,好的蛋白質合成肌肉最快,早午餐吃尤勝晚上吃。

足夠的負重運動運動量多的人比較不會失智,每天走路一個小時或8000步以上是最起碼的要求。

七八十歲不能太瘦維持BMI18.535之間,死亡風險最低。65歲以上人稍微胖一點反而比較好。

高齡者勿過度控制血糖與血壓不要過度控制讓血壓太低,以免腦部缺氧,血壓比一般高一點反而可以改善大腦的血流量,避免心智衰退。

高齡者勿讓血脂(膽固醇)維持在很低的數字血脂過低反而是營養不良的表現,影響

身體面對急性疾病時的防禦能力。冰凍人、幹細胞組織工程、複製人,醫療工程發展。身份證年齡可以逐年增加,但青春的心情與身體長年留駐!

從心血管、神經與心智健康、骨關節肌肉、營養與體能、內分泌與荷爾蒙、維他命與微量元素,全面幫你健康增齡
 
9789862417973

作者簡介

陳亮恭

學經歷:

台北榮民總醫院高齡醫學中心  主任/主治醫師

國立陽明大學醫學系家庭醫學科教授

亞太臨床老年病學暨高齡醫學聯盟主席

台北中華醫學會副秘書長

Journal of Clinical Gerontology and Geriatrics主編
Journal of Nutrition, Health and Aging
副主編
Journal of Frailty and Aging
副主編
BMC Geriatrics
副主編

國立陽明大學醫學院醫學系學士

國立陽明大學衛生福利研究所博士

cb8d1395-285c-4167-bba6-007048a7a478

能夠健康的逆齡,才能達成逆齡生活的基礎

梁賡義國立陽明大學校長

人類的平均壽命在過去的兩百年間由四十歲大幅增加到八十餘歲,依據行政院國家發展委員會最新公布民國103150年的台灣人口推估,103年到114年台灣高齡人口將快速成長,預計10765歲以上老年人口將超過14%成為高齡(Aged)社會,並於114年達20%成為超高齡(Super-aged)社會。在此同時,這幾年來每年近六千億的健保費用裡,將近40%是用來照顧此一組群。

老化已經成為我們最重要的議題,也是最急需解決的議題。

姑且不論這議題對國家將造成的影響,站在個人的角度來看,要面對老化就需要確保兩個概念,一為預防,積極延緩老化將有助於保持好的生命力;另一則為健康的老化,以正面思維積極面對,尋求維持良好狀態甚至逆轉。生與死要何時到來我們無法掌握,但是老跟病就是每個人都要認真面對的課題。陳亮恭醫師長期關注高齡議題,為了幫助台灣人做好準備,特別撰寫《直逆齡》,分析當今各種老化研究,建立正確觀念,並以六大策略闡述個人如何達成健康上的逆齡,能夠健康的逆齡才是能達成逆齡生活的基礎

近年來亮恭所領導的高齡醫學團隊在榮民總醫院以及陽明大學組成的榮陽團隊中都已建立深厚基礎,從臨床醫療服務模式的發展到國家健康照護政策的參與,進而到基礎的老化研究等,都具有相當傲人的發展。除了臨床醫療與教學研究之外,亮恭更想做的是對大眾闡述如何面對快速老化的社會。而國內外學術研討會邀約不斷之外,他更是與大眾媒體合作進行論壇的辦理與書籍的出版,感受得到他的積極,希望能促進整體社會更為正向的面對人口老化的挑戰。

做為一個從事高齡醫學研究的臨床醫師,面對艱鉅的挑戰不能停留於原地感嘆,必須積極面對並提供解答,並充滿熱情的帶動所有民眾共同邁向未來。亮恭正是具有這樣態度的人,在繁忙的醫療工作與教學研究之中,更希望走出學術研究的象牙塔,帶動全民逆齡運動,這樣的一本書,值得大家一讀。

content_yoga-grandma

把逆齡推到極致,就是理想大同境界

林芳郁  臺北榮民總醫院院長

華夏的神話中,有高壽820歲的彭祖的故事,也有秦始皇派徐福到蓬萊仙島,求取長生不老神藥的故事,更有唐朝楊貴妃的故事:「七月七日長生殿」……等,可見中華文化自古以來即重視長壽養生之道,希望能夠達到長生不老的境界。如用科學來分析推算,中華民族四千多年從盤古一直到清末民初,人均壽命(Life expectancy)始終不超過40 歲。今日台灣人民的人均壽命,可說是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長壽的一個時期。從光復初期的43歲,到今天(2014)人均壽命達79.12歲(男:76.0歲、女:82.5歲)。

再過兩年,台灣老年人口(>65歲)即將超過全人口數的14%。換言之,我們很快地要進入所謂「已高齡社會」,而我們的老化社會速度之快也是歷史上前所未見,應對這種情勢我們能有什麼錦囊妙計?

陳亮恭教授是臺北榮民總醫院高齡醫學中心主任,也是我們國內在「高齡老化」醫學研究,走在世界尖端的少數幾個人之一。更重要的,他有一顆熱騰騰的心,想把最新的研究成果化成片片私把逆齡推到極致,就是理想大同境界語,寫成一本本教育民眾的書籍,宛如慈母於耳際,潺潺細語:「要這麼做喔!要這麼做喔!」

此本陳亮恭主任的新書《真逆齡》,他提出對我們台灣社會超快速老化,不能再用以往的觀念來應對。傳統上大家對於退休的想法就是「進入了休息、含飴弄孫、享受生活的時光」。現階段,國人平均退休之後,還有將近二十多年的預期壽命,這第二段人生要怎麼過呢?這是一個相當關鍵的議題,也是歐美近年來「逆齡」(Amortality的概念。2011年美國作家凱瑟琳梅爾對逆齡族的定義是:「從青少年到死亡為止,始終以相同的方式和步調過生活,做著差不多的事,消費差不多的東西。」這樣的社會對年齡的定義不但變得模糊,不再考慮年齡所帶來的限制,不斷地追求理想,嘗試新商品,渴望婚姻和培養出下一代,嚮往學習並樂在工作,是一種「無齡狀態」。其實發展到最終將類似孔子禮運大同篇所描述的社會: 「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期望大家在細讀此書之餘,也深思作者陳亮恭主任對未來台灣社會的理想和憧憬。

e138b7ef-b536-4fb7-9d97-edbe055daad8

做永遠的帥哥美女青春雖好,成熟更好,有智慧更完美

李瑟康健雜誌社長

當陳亮恭醫師《真逆齡》書稿在編輯檯間往返時,法國性感小貓碧姬芭杜(Brigitte Bardot)同時在過80歲生日。一位是才華洋溢且努力不肯稍息,還在40+盛年的醫師(我常在深更半夜收到他的稿子),一位是40歲後即息影致力保育動物,且再也不化妝,更不肯做美容手術的智慧女子,在這兩者間溜一通,我在手扎上把碧姬芭杜的金句「青春雖好,成熟更好」加上「有智慧更完美」。

加上的「有智慧更完美」那句是讀完陳醫師的書之後的感想,他闡述的最新實證醫學,教大家不必只沈迷花錢抗老,打胎盤素滿足商家的需索,而是以更科學的方法在每日生活中打造好體能、預防失智、且不知老之將至,繼續昂揚做自己最愛的事:發揮天賦、持續學習、助人愛人……繼續活躍。

第三章講到未來的醫學,讓人對未來懷抱憧憬,例如複製一個青春的自己、冰凍人、幹細胞組織工程幫我們變成「都教授」400多歲還青春盛茂。第二章則充滿了現在就可驗證的照顧長輩以及自己之道。

82歲老母有段時間天天喊頭昏,說是昏到天旋地轉,站起來時要扶著桌子才不致跌倒,陳醫師說,不要把血壓控制在130吧,最新老年醫學是建議老老人的血壓可以上看150160的。經過她的神經內科醫師安排MRI檢查,發現應該直上右腦頂的右頸動脈,卻在右耳附近開始就一路消失了(沒有影像),神內醫師說這條動脈從右耳附近開始已阻塞,以致血液、氧氣都進不了腦內,

只能單靠左頸動脈供血,難怪她整日天旋地轉。

得兩個醫生互相佐證,從而調整血壓用藥,容許血壓到150,把血往腦門衝。現在的她,一點也不天旋地轉,人清爽多、舒服多了。做為中年子女,我好一陣子的無力感頓失,否則每日見她哀啼「我是不是快死了?」讓我壓力太大。

我自己則天天要快走超過半小時,有時太忙做不到早上那一攤,就改為工作中停下來出去走來彌補。因為書中殷殷叮嚀「運動量多的人比較不會產生認知功能的衰退……而且即使先天認知功能低,但努力控制可延後失智」,因為工作中大量接觸失智這個可怕病的資訊,使我知道非克服惰性非走不可。

《康健雜誌》創刊16 年來,所見識過的抗老資訊甚多,網路上似是而非的假醫學(其實是真廣告、或譁眾取寵誘人點選以增流量的網路商家)也多到令人髮指。非常慶幸有陳醫師這本《真逆齡》問世來釐清迷思,並更上層樓提醒還要做到心智逆齡,展開昂場奮發的人生第二春,令我不斷想起孫越叔叔說他現在在「唱一首副歌」,一首歌當中最輕快昂揚、最開心的一段旋律。以此期許自己,以及所有壯、中、熟年的朋友。
F1406548200112

真逆齡/要抗老!就要吃蛋白質

摘自天下雜誌出版《真逆齡醫學實證,超越抗老的大智慧》

文章出處:天下雜誌出版

2014/12/23 

作者:陳亮恭

台灣首屈一指的高齡醫學專家陳亮恭醫師,結合近十年來最新的研究推翻過去陳舊觀念,告訴你:身份證年齡可以逐年增加,但青春的心情與身體長年留駐!從心血管、神經與心智健康、骨關節肌肉、營養與體能、內分泌與荷爾蒙、維他命與微量元素,全面幫你健康增齡!

H1397207209248

維持良好營養與體能健康老年人普遍營養不良
總體來說,老化本身即是一個逐漸營養不良的過程,營養不良有很多原因,其中有一個因素是新陳代謝率下降。很多老人家會說她的胃口不好、吃不下,的確,老年人的新陳代謝速率約比年輕人少了912%,為什麼會少,這少的原因是可以校正的,因為這跟老年人身體肌肉量的減少有關。我們人體新陳代謝的速率是來自整體的肌肉量與運動量,在老化的過程當中很多人會有肌少症,肌肉量會逐漸減少,當肌肉量減少時,新陳代謝速率也跟著下降,所以常常變成老了之後容易不太動也不太想吃。
如果想減緩老化對健康的衝擊就必須逆勢操作,也就是要增加肌肉量以及持續運動。學理上來說,一旦增加肌肉量,就可相對維持住新陳代謝率,避免新陳代謝速率變慢,有了食欲,胃口好、有精神、能吃能動之後,生活各方面的狀況就會慢慢轉好。
反過來說,如果基礎代謝率下降,吃不下也不太願意動,視力、聽力等功能又漸漸下降,動得愈少就愈沒胃口吃東西,當減少攝食,食物的種類也跟著不會那麼完整,很多微量營養素、微量元素也會跟著缺乏,這時,除了營養的總量不足之外,連細部的營養也不良,所以我們說老化本身就是逐步的營養不良。
我們需要特別去關注好的營養這件事情,尤其對於想要成功老化或健康老化特別是有慢性病的老人來說,能否擁有好的營養,已經被目前國際老年醫學界視為關鍵因素。比如癌症病人、慢性阻塞性肺炎、行動不便者,更要特別留意營養的部分。
由於老年人的營養攝取普遍不足,加上食慾也普遍下降,所以現在很重視要給予適當的口服營養劑補充,前提是你整體的飲食攝取不足或者不平均,這時就需要去強化營養的完整性,老年人如果不透過適當的方式補充營養,可能有點難達到營養完整性這麼積極的目標,特別是已經知道營養狀況不好的、比較虛弱的、有開刀的、跌倒的、手術的人等等。
H1403268216767

老年人的蛋白質攝取愈來愈被看重
既然老年人的營養很重要,那該補充什麼呢?我們去比較老年人跟年輕人的營養需求有沒有差異,研究發現,不論碳水化合物或脂肪,一般健康老年人與年輕人整體的需求量差不多,沒有什麼特別,只要注意總熱量即可。但比較特別的是,老年人的蛋白質攝取,被強化得非常多,因為攝取足夠的蛋白質可以改善很多健康問題。
以前我們對於老年人建議的營養份量較為保守些,根據PRO-AGE研究小組的最新建議,一般老年人每人每天每公斤體重應攝取1.01.2公克的蛋白質,但若是有急性或慢性及病的老人可能要增加到每人每天每公斤體重攝取1.21.5公克蛋白質,若是罹患嚴重疾病的老年人甚至需要增加到每人每天每公斤體重攝取2公克的蛋白質。除了嚴重的腎功能不全者(腎絲球濾過率小於30ml/min/1.73m2)之外,這個建議量都不必調整。
這是一個建議攝取量,那我們回頭去檢視,有沒有吃到這樣的量?如果能吃到這樣的量當然很好,但老實說不太容易。假設你是60公斤的健康老人,一天要吃到約6072公克的蛋白質,以蛋白質含量比例最高的雞肉來看,100公克的去皮雞肉約含有24公克蛋白質,以豬後腿肉來說,每100 公克的肉僅約有蛋白質19.6公克而已,如果是五花肉,每100 公克則內含蛋白質14.5公克,如果是大里肌肉,每100公克內含蛋白質約22.2 公克。這樣算起來,一天就要吃約兩三百公克的雞肉,大約一隻去骨大雞腿肉,如果是里肌肉片的話就得吃更多,但實際上很多老年人一天是吃不到那個份量的。
由於缺乏蛋白質就會影響老年人生活功能以及活動功能的退化,蛋白質對於維持逆齡人生的目標而言,扮演格外重要的角色
既然知道蛋白質很重要,若吃得不夠就額外補充,那要怎麼補充比較好呢?站在促進肌肉合成的角度來看,有幾種重要的訊息。
H1403687191153

重點一:分散在三餐吃,比集中在單一餐好
很多人常常在想如果要攝取蛋白質,三餐分散吃還是集中吃比較好呢?雷曼教授2009年於《營養與代謝(Nutrition and Metabolism)》雜誌發表研究成果指出:把「三餐平均吃蛋白質」跟「只有晚餐吃蛋白質」拿來比較,因為有些人習慣早餐跟午餐吃得比較清淡,然後晚餐吃得比較多,假設這個人一天需要90公克的蛋白質,究竟分散在三餐吃還是集中在晚餐比較容易增加肌肉合成呢?答案是分散比單一餐好。原因是,我們在食用蛋白質、消化之後,目的是希望蛋白質能經過合成變成肌肉,它在生理上有個合理的範圍,濃度落在某個區塊,合成的效率比較好,如果一次吃太多,反而超出最佳合成的比例,但若能分散在三餐攝取,合成的效率會比較好。這是多年前的研究,分散在三餐吃比集中在晚餐好。
重點二:蛋白攝取集中於早餐和午餐效果更好
雖然雷曼教授的研究建議分散蛋白質攝取比及中晚餐吃好,接著,又有人想探討,倘若我們重視的是肌肉合成效率的話,如果在早餐跟午餐增加蛋白質的攝取,會不會比分散在三餐好呢?根據2013年的論文資料顯示,集中在早餐與午餐攝取蛋白質又比分散在三餐更好,也就是說,早午餐吃的好處多於分散在三餐吃,又多於只集中在晚上吃大餐。主要是因為晚餐後的活動量通常較低,攝取蛋白質後的合成效率較差。
重點三:動物性蛋白質較快合成肌肉
比較了攝取蛋白質最佳的時間之後,接下來的問題是,我們該如何選擇蛋白質的種類,面對不同種類的蛋白質,是動物性的蛋白質還是植物性的蛋白質比較好?基本上兩種蛋白質的攝取都會合成肌肉,如果我們今天在意的是吃了之後肌肉合成的效率,那答案是動物性的蛋白質比較好,肌肉合成的速度比較快,但這不意味著植物性蛋白質就不好,不會合成肌肉,只是植物性蛋白質對於肌肉合成的速度較慢。
重點四:乳清蛋白比酪蛋白好
此外,乳清蛋白(Whey Protein肌肉合成比較快速的蛋白)又比酪蛋白(Casein肌肉合成比較慢的蛋白)好。現在很多蛋白質補充品都從牛奶來,牛奶去做乳酪時沉積下來的那個東西我們稱為酪蛋白,上面那層叫做乳清蛋白,這兩個有差異,乳清蛋白是富含必需胺基酸的成分,是合成效率比較快速的蛋白,也就是說,如果希望吃了之後較快長肌肉,吃乳清蛋白會比較快。因為老年人能吃的食物的量並不多,就算給予口服補充也不一定能補充到這麼多,所以我們希望在可以補進去時能快速得到蛋白質,當年長者就只能吃這麼多的東西,如果給合成速度快的蛋白,合成的肌肉量就會不一樣,並且要加入運動。
重點五:運動後補充蛋白比較好
現在很多人去健身房運動前要吃一大堆的蛋白質,站在加速蛋白合成的立場來看,這是錯誤的,當激烈運動時,肌肉是有點發炎的狀態,若是這時去補充東西對身體是個負擔,如果今天健身吃蛋白質也是為了長肌肉,正確應該在運動之後吃,而且吃合成較快速的蛋白,肌肉在運動過後的修復過程中,很快就可以將飲食補充的蛋白攝取上來。
U2633P31T1D5980930F46DT20090316112022

補充微量元素
此外,老年人攝取食物時常較為不足,而且腸胃的吸收能力也較年輕人為低,如果想要得到好吸收、好消化,有時,只有補充蛋白質可能無法達到我們預設的目標,因為蛋白質終究還是要消化成小分子才能吸收,所以也有不少研究團隊探討補充必需胺基酸的成效,或者是較能促進肌肉合成的特定胺基酸,例如白胺酸(Glycine)、精胺酸(Arginine)或者更進一步的有效成分:白胺酸的代謝產物-HMBβ-hydroxy-β-methylbutyrate的簡稱),HMB的使用可降低肌肉的損傷、於運動後建造及修補肌肉、增加肌肉強度、減少體脂肪,這些都可刺激骨骼肌蛋白合成,很快速合成肌肉,幫助肌肉強健,讓肌肉強壯有助於老年人的生活功能、新陳代謝速率穩定。
想要得到足夠的肌肉量,需要足量的蛋白跟足夠的運動國外有份研究指出,如果在早餐跟午餐各額外補充蛋白質補充品15公克,24週之後肌肉量雖然增加不多,但整體的體能變好、走路速度變快,走路的速度跟運動的能力都有顯著提升。這還只是額外去補充蛋白質而已,還沒有加入運動,如果再加上運動,對肌肉量以及整體體能的提升,幫助更大。
這些研究的成果也給我們些啟發,肌肉的爆發力與肌耐力的表現要分開看,雖然大部分時候會同時進步,但有時是兩回事。肌力,單純是指去測肌肉的力量,肌力有時是個爆發力,例如我從椅子站起來,需要肌肉的爆發力;而體能還包含耐力的表現,雖然我可以從椅子站起來,但我的肌耐力只夠我做三次的起坐,那就是肌耐力與體能表現的不足。增加蛋白質的攝取可以讓體能的表現變好,雖然肌肉量沒有增加太多。對老人家來說,耐力跟肌力都很重要,如果耐力不夠,能走的距離都很短,耐力則有助於我們去持續維持一個運動或生活的基礎
我們雖然反覆強調營養素的重要性,年長者整體營養攝取不只蛋白質的量要夠,包括微量元素也要平衡。而研究卻發現50歲以上的人普遍具有微量元素缺乏的現象,尤其是維生素D50歲以上幾乎每個年齡區塊的人都缺乏,亞洲地區部分國家的報告發現維生素D的缺乏可以高達70%,雖然研究調查發現在微量營養的部分以維生素D最缺,但其他微量元素好比銅、鎂、鋅、以及鈣質、維生素C也都不夠。

下載

你知道什麼是逆齡族(Amortality嗎?

你認為:「幾歲該退休?」

「幾歲算是步入中年?」

「幾歲是適婚年齡?」

「幾歲適合當父母?」

或許你馬上有答案,也有很多人不能馬上回答出來,而我們每個人的答案確實也越來越模糊越來越不一致

當我們對於年齡的認知越來越混淆,我們越活越不知道對於什麼年齡該有什麼期待,或是有什麼樣的行為以及目標才叫做合適或符合年齡。其實我們對於年齡的看法,是一種會隨著時代及文化改變的社會觀念,在這個時代裡,孩子越生越少,人們的壽命越來越長,全球人口老化的速度非常快,對於年齡的定義與看法也自然而然會跟過去有所不同。

10356210

即使歲月流轉是不可逆的,人們不能避免時光所帶來的無情的身體變化,但越來越多的人們仍然有對於生活有不停歇的熱情與衝勁,他們彷彿逆著一般人對於年齡的期待,過著充滿年輕活力的生活,因此「逆齡族」可以定義為:「一群努力過得充實有意義,坦然面對年齡增長的事實,但仍然舒服地活在自己的皮囊之下,快樂地做自己,不犧牲各種做為自己活力來源的活動及事物,同時照顧自己和社會的健康,以身作則改寫年齡的定義」的人們。

4-4p

但是,逆齡生活不該只有外在的年輕,內心的年輕化才是整個概念的核心,找出可以讓你擁有熱情、創意、興趣的事,讓你可以每天早上起床,全身充滿活力,積極探索新事物的來源,努力保養立志成為美魔女也好、騎單車、上健身房、游泳、泡茶、當志工等等這些都是好活動,不管是什麼活動,青春取決於意志和態度,從飲食、運動、作息做起,誰說我們不能逆轉年齡?這股重新定義年齡的浪潮,正快速席捲並改變我們的工作、生活與休閒型態!當年齡只是數字,要過幾歲的生活,由你自己決定!不管你是304050或是6070,我們每個人都會是現在的、未來的逆齡族!

Charl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2.勇氣包裹_02  

挑戰新事物 延緩身心老化速度

優活健康網 – 20141226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

A10340_1408596106_1

我經常被人問道:「要怎麼做才能像醫生您這樣活得開心又神采奕奕呢?」我都回答說:「只要學習新的東西,就會很開心啦。」有很多人會因為年紀大而不好意思學習新的事物、或是覺得麻煩,但挑戰新事物時的興奮心情和期待感是無可取代的。

14174076900808139011

我自己在98歲時才開始學習俳句。現在也會用智慧型手機上臉書,連十歲小孩都會的東西,沒道理我學不會。還有,今年我的目標是成為一個童謠作家。因為我大概以每隔十天一次的頻率,會針對十歲的孩童,以思考生命的重要為題上課,由於現在的小學生們大多有霸凌、人際關係等等的煩惱。因此,我才萌生了以孩童為對象已創作童謠的想法。不只是作詞,還計畫將一部分的詩也譜上樂曲。現在,我每兩個星期就會創作出一首新詩。

就像這樣,將自己想做的事情對外公開就是開始新事物的訣竅。因為已經告訴大家了,所以就非做不可,亦即言出必行。接下來,我要把自己之後想做的事重新再寫一遍。那是一項規模相當大的任務。為了改變日本的醫療,我想要創設一所醫科研究所大學。以加拿大和美國為範本,亦即在學中不只研讀醫學、還要兼顧文科的學習系統,致力成為一所能夠提供這般學習環境的醫學院(Medical School)。這個任務,少說也要四至五年才能完成。所以,我還不能死。

s1_53841eb4e042e

另外,我再告訴大家一個常保年輕的秘訣,就是要愛漂亮。我每天早上,都會根據當天的天氣和預定行程挑選西裝,連領帶和口袋巾也要搭配西裝的顏色。這也是我的樂趣之一。眼鏡也很講究,我現在戴的眼鏡與偶像團體「嵐」的櫻井翔戴的是同一款式。

雖然有人會覺得這樣與年齡不相稱,但其實完全不用在意那些看法。因為開拓新事物與年齡一點關係也沒有。沒做過的事還有好多好多,想做的事也應該還有很多才是。對於依然感到畏縮不前的人,我只能說:「101歲(譯註:寫作當時)的我都做得到了,沒有理由你做不到。」

(本文摘自/百歲良醫指引樂活長壽/天下雜誌)

Charl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AXwxBm8J0kwc

甩腹部脂肪有氧運動不夠力需重量訓練

作者:【記者蘇湘雲/綜合外電報導】 | 台灣新生報 – 20141224

當年齡越來越大,光靠有氧運動想擺脫「大腹翁」、「小腹婆」命運,可能有困難。美國哈佛大學最新研究發現,想有效對放腹部脂肪,除了有氧運動,最好多增加重量訓練運動。必須有氧運動、重量訓練運動雙管齊下,才能避免腹部脂肪大量囤積curves-fit-girl-workout-600x40225

美國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研究團隊發現,運動時,結合有氧運動、重量訓練運動是保持肌肉力量、避免體重增加的重要關鍵。隨著年齡增長,有些人腹部脂肪會越積越多。此時,有氧運動結合重量訓練運動更是對抗腹部脂肪增加的利器1005484_496414897096162_1284089297_n反向捲腹(Reverse Crunch)基礎篇

研究作者哈佛大學營養學院研究員拉妮亞梅卡莉在哈佛大學所發出的新聞稿中表示,當年齡日漸增長,越來越容易出現骨骼肌減少症,研究若只以體重做為健康老化標準,就會不太準確。push-up-600x400

梅卡莉解釋,對年長者來說,測量腰圍是判斷身體組成健康與否較佳指標。年長者進行重量訓練運動,或可幫助減少腹部脂肪堆積、維持肌肉量,若能結合有氧運動,更為理想。

shutterstock_112395698

這項研究從1996年至2008年,共有超過一萬名健康男性參與研究計畫,這些人年齡都超過四十歲,身體質量指數都不盡相同。研究人員分析發現,男性每天做二十分鐘重量訓練,腹部脂肪增加幅度會比只做中度、強度有氧運動男性來得小  

Charl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uho_news_0352412-cg02(1)hqdefault (1)  

那些廠商都沒說的事 保健食品亂吃恐低血糖、內出血

優活健康網 – 20141221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

10

隨著食安危機接踵而至,癌症噩耗頻傳的今日,養生保健風潮,漸受國人關注,其中,眾多保健食品銷售量,也因此跟著受益,拿到健康食品認證標章的業者,大打廣告的行為,所有廠商皆然,不過保健食品雖是食品,但就沒有任何使禁忌?事實上,多種保健食品與許多藥物,都會產生交互作用,倘若民眾不留意,長期服用,恐怕會危及健康!

news_20101108100205371

到底哪些常見的健康食品,會與藥物產生交互作用,但業者卻都「忘了」跟你說?且看藥師陳文志所整理的資料,一次打破保健食品對身體無害的迷思:

下載

1紅麴(Mevinolinic Acid/含有Lovastatin成分具有降血脂效果,同時具有降血壓效果。但若同時服用Statin類降血脂藥物會造成血中濃度過高,可能引起橫紋肌溶解(橫紋肌產生了急速的損傷)副作用,如出現不正常的肌肉疲勞、疼痛等情況請先停藥並且詢問醫生或藥師。

101

2魚油(Fish Oil/含有Ω-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其中以EPADHA含量最為豐富,具有降血脂、抗血栓,預防心肌梗塞等活化血管之效果。但併用魚油與WarfarinAspirin等抗凝血劑會增加出血之危險性。1027323583_l

3人蔘Panax Ginseng/有活血、具降血糖功能、促進免疫的作用。但人參會減少Warfarin(抗凝血劑)排除並增加吸收,增加出血之危險性;因降血糖功能,與降血糖藥物或胰島素併用可能增加低血糖發生率、降低免疫抑制劑功效。H1403176662876

4銀杏Ginkgo Biloba/能促進血液循環、預防心血管疾病,但可能會提高癲癇的發作機率,勿與抗癲癇藥物合併使用;會增加出血併發症的危險,不建議與抗凝血劑合併使用。

hqdefault

5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能清熱解毒,祛痰止咳,但有服降血糖藥品的糖尿病患者使用後會使得降血糖藥物作用降低,導致血糖升高;甘草因具有使鈉離子滯留在體內的作用,高血壓、正在服用類固醇或腎功能不佳的病患應謹慎使用。

Charl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8大撇步讓癌症遠離你

20141221

許莉(作者為營養師)

1-N23A00_P_01_02

2014101日,苗栗舉辦「不老騎士追夢之旅」,有來自全台39名銀髮長輩,騎腳踏車運動環遊北台灣7縣市。(本報系資料照片)

 

1069131_10151485690472142_223463321_n

當今社會,現代人由於生活環境的惡化,越來越多的人患上癌症。那麼,有什麼方法能夠預防悲劇發生呢?

今天就一同來解析預防癌症的8項建議,不僅對預防癌症有重要的意義,而且對預防一些慢性疾病,如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都有實質幫助。

C1397620870478

多吃非澱粉類蔬果

1保持正常體重。要確保體重維持在正常範圍內,在整個成年期避免體重突然增長或腰圍增加。

2每天適量運動。每天至少進行30分鐘中強度的身體活動(相當於快走),避免長期久坐不動。

3減少高能量密度飲食習慣。少吃高能量密度(高脂、高糖、低纖維)的食物,避免含糖飲料(包括果汁);盡量少吃速食。高能量密度的食物一方面會快速使身體獲得能量,增加身體代謝負擔,另一方面如果活動量不夠的話很容易造成能量過剩,導致肥胖等後續一系列問題,如果你平時的活動少,飲食就更應該注意了,管好自己的嘴,盡可能地邁開腿。

遠離癌症-14項「致癌因子」6

4每天多吃非澱粉類蔬菜和水果。每天吃至少400克非澱粉類蔬菜和水果,每天都吃全穀類(如燕麥、大麥、蕎麥、糙米、玉米等)和豆類。究竟什麼是非澱粉類蔬菜?說說澱粉類蔬菜你就明白了,如馬鈴薯、紅薯、山藥、紫薯、百合、蓮藕等,除去這些就是建議大家多吃的蔬菜了。多吃全穀類和豆類食物的最好辦法就是做雜豆粥或是蒸雜糧飯了,這樣既簡單又方便,同時使營養達到均衡。

5食動物性食物有節制。每周攝入豬肉、羊肉、牛肉等紅肉的量要少於500克,動物性食物當中的脂肪、膽固醇等成分比重大,隨著飲食量的增大,很多問題也如影隨形。

635247861823881250

每天攝取鹽分少於6

6飲酒應限量。如果飲酒,男性每天不超過兩份(1份酒約1015克乙醇),女性不超過一份。酒精量的估算方法如下:酒精量(克)=飲酒量(毫升)×酒精含量(%×0.8(酒精比重),如一瓶500毫升52度白酒含有的酒精為:500×52%×0.8208克。

7避免醃製、鹽醃或鹹的食物。每天保證鹽的攝取量低於6克,鹽攝取太多會增加高血壓的風險,降低身體抵抗力,更可能增加癌症的發生風險。此外,盡可能不要食用發霉的榖豆或豆類食品。

8不用營養補充品預防癌症。一般不推薦食用營養補充品預防癌症,強調透過飲食本身滿足營養需求,但在某些癌症或營養不足時,補充品可能很有用。

s1_5397381087c8e

同時,還有2項特殊建議:

1母親對寶寶最好進行6個月的完全母乳餵養,以後再添加其他副食品同時繼續堅持母乳餵養,因為母乳是世界上營養最佳且最全的食物,持續給寶寶補充,對寶寶最好。

2癌症倖存者在積極治療過程中,要遵循合理膳食、健康體重和身體活動的建議,並切忌吸菸和嚼菸草

Charl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71321

  

馬鈴薯連皮吃紫紅色防癌效果更讚

作者:華人健康網記者駱慧雯/台北報導 | 華人健康網 – 20141215

【華人健康網記者駱慧雯/台北報導】

antibacterial-activity-of-isolated-phytochemicals-19-638

馬鈴薯的營養價值多集中在於表皮部位,且不同顏色馬鈴薯的植化素不同,保健效果也有不同。(攝影/駱慧雯)

別再把營養價值高的馬鈴薯皮當垃圾丟棄了!

健康蔬食的風潮盛起,《Advances in Nutrition》雜誌將馬鈴薯列為「被遺忘的營養價值」的食材之一,近年的研究發現,馬鈴薯不僅可提供飽足感和有助調控血壓,儲存絕大部分營養素的馬鈴薯皮,更因顏色不同含有不同的植化素,其中以紫紅色外皮馬鈴薯的抗氧化能力和防癌效果較優異。
bad2a1c664dfddb98da529356a8c63491

馬鈴薯營養價值高 曾經可換等量黃金

有「全營養食材」和「大地的蘋果」美譽的馬鈴薯營養豐富,一個中等大小的帶皮馬鈴薯能提供每人每日45%所需維生素含量,補充人體每日鉀建議攝取量的18%,且含量豐富的膳食纖維和澱粉,是提供人體飽足感和能量的重要來源。

美國馬鈴薯協會台灣代表陳韋利表示,馬鈴薯的高營養價值,不僅風靡1819世紀的歐美國家,曾有以同量馬鈴薯兌換等量黃金的情況,更是被美國太空總署(NASA)第一個帶上外太空的食材之一。

broccoli-potato-coke-no-caption

馬鈴薯皮別急著丟!多彩植化素可防癌

不過,多數人不瞭解的是,相較於最常吃的馬鈴薯肉,總是被丟進垃圾桶中的馬鈴薯皮,才是馬鈴薯的營養精華所在。研究發現,馬鈴薯接近皮的部位,所含的維生素高達80%,且深色如紫色和紅色的馬鈴薯皮,對人體抗發炎和抗癌的效果尤佳。

目前坊間馬鈴薯不僅有黃皮橢圓的品種,還有白、黃、紅、紫等顏色的品種。聖馬爾定醫院營養室營養師陳俞秀表示,從三大營養素來看,每一顏色和品種馬鈴薯的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含量差異不大,且脂肪含量都很低,幾近於零,比其他五穀根莖類食材更低,適合做為減重族的主食攝取來源。

再進一步分析,可發現紫皮馬鈴薯的膳食纖維略多於紅皮和黃皮馬鈴薯,而紅皮馬鈴薯則是碳水化合物稍多一點點。

更特別的是植化素部分。營養師陳俞秀表示,紫皮馬鈴薯的花青素含量是一般馬鈴薯的4倍,紅皮馬鈴薯所含胡蘿蔔素也比其他馬鈴薯多一點,而花青素和胡蘿蔔素都是重要的抗氧化物質,具有清除自由基、抗發炎,以及抑制腫瘤生長的防癌和抗癌效果。因此,下次吃馬鈴薯時,別再侷限於一般黃皮或褐皮馬鈴薯,可適度加入深色馬鈴薯一起烹調,且料理前也別直接削下外皮丟棄,馬鈴薯連皮吃更營養。

sweet-potato-and-mole-based-skin-cancer

馬鈴薯怎麼吃?依顏色選用烹調法

陳韋利代表指出,褐皮馬鈴薯的口感鬆軟,適合烘烤;紅皮馬鈴薯的水分較高,口感爽脆,適合當作沙拉食用;黃肉馬鈴薯的口感比褐皮馬鈴薯滑順綿密,適合做擣泥。只要選對烹調方式,馬鈴薯對健康的益處完全不輸深綠色或橙色蔬菜。

abcdes-of-melanoma-large

【健康小叮嚀】

馬鈴薯皮對人體的健康好處多多,但營養師提醒,馬鈴薯表皮若呈現土綠色或有發芽情況,應避免使用,以免誤食發芽過程產生的有毒成分「龍葵鹼」Solanine,引發噁心嘔吐、嘴巴發麻等中毒症狀,嚴重恐導致昏迷,甚至心臟麻痺致死。此外,馬鈴薯皮的纖維較粗,腸胃功能較差或有胃潰瘍症狀者不宜過量攝取;馬鈴薯的鉀含量高,患有高血鉀或腎臟病患者要減量攝取;糖尿病患者攝取馬鈴薯時,也要和其他醣類食物做等量替換。

Charl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1548799f6112e1  

五萬元打一針PRP,輕鬆治好關節疼?老人容易白挨一針的「貴忪忪」治療

撰文者:張瀞文  

商業周刊1395http://health.businessweekly.com.tw/AArticle.aspx?ID=ARTL000013833&p=1

15441b269e777a

越來越多膝關節疼痛患者一進診所就要求打PRP,但潘醫師(右)建議循序漸進治療較妥當。(攝影者.李明宜)

台灣五十歲以上中年人四分之一患有退化性關節炎,使風行坊間的PRP遭濫用。

154879a0b4268c

如何防受騙?先建立三個觀念。

隨著年紀增長,李媽媽近年來飽受膝關節疼痛所苦,近日她隻身來到醫院,掛了一家頗負盛名的骨科醫師看診,醫師告訴她,她的症狀只要自費花個五萬元,打一針PRP(高濃度血小板血漿)就會好。

李媽媽半信半疑的走出醫院,心想:打一針要五萬元,並不是小數目,還是跟家人商量一下比較好。

prp_ill01

免開刀、免住院?小心!殺價、誤打亂象起

膝關節疼痛是不是打PRP就有效?坊間許多人舉美國大聯盟洋基隊明星A–RodAlex Rodriguez)、王建民、田中將大等多位選手為例,他們都曾透過PRP治療關節炎,並且成效不錯,讓許多長輩對此也頗為心動。

根據統計,五十歲以上的中年人,每四個人當中就有一位罹患退化性關節炎,六十歲以上比率高達35%,「來掛我的骨科門診的病患當中,大概三分之一都有膝關節退化的困擾,」彰化基督教醫院脊椎外科主任洪瑞國說。

像李媽媽這樣飽受膝關節疼痛所苦的人不在少數,疼痛情節較輕的老人家,大多會吃葡萄糖胺,防止膝蓋關節結構進一步惡化,至於情節嚴重的則需要開刀置換「人工關節」。

但是對於一般人來說,開刀畢竟會痛,還會有傷口,風險比較大,所以強調「免開刀」、「注射後當日即可返家休息,不須住院」的PRP注射治療,近年來開始在國內醫療院所間風行起來。

154879a43a51d4

根據統計,台大醫院、北醫、彰基等各大醫療院所,目前PRP注射大約是抽患者十cc到十五cc的血,血液經過專業的機器分離萃取後,取出血小板施打,一針大約一萬五千元,其中又以復健科、骨科、風濕科、疼痛科民眾詢問度及使用率較高。

不過因該療法屬於民眾自費、健保不給付,隨著其知名度漸增,醫療院所間也開始出現一些亂象。

最近坊間開始出現有醫院、診所強打「一針無效、二針免錢」的殺價宣傳廣告,也有醫院開始推出「抽患者一百cc的血,打一針五萬元」的PRP注射治療,甚至中南部開始出現有醫院或診所僅用一般化學實驗用的萃取分離機器,就開始幫患者做起血液萃取分離,然後施打。

「目前開始看到有少數醫療院所把民眾的傷痛當成提款機,不用打PRP也鼓吹民眾打,這會讓它遭到誤用、濫用,並不是好現象,」復健科醫師潘健理說。

154879a4b67f1f

PRP是萬靈丹?小心!不是每個人都適用

其實PRP並非是萬靈丹,因為同樣年紀的兩個人AB,可能A適合、B不適合;同一個人,可能四十歲的時候適合、五十歲的時候就不適合,甚至也不是所有的關節炎或是運動造成的關節、肌腱傷害都可以用施打PRP來治療。

北醫骨科主任李建和表示,PRP就是透過分離萃取把富含911種生長因子的高濃度血小板抽離出來,再把抽離出來的高濃度血小板注射到患部,透過其中的生長因子幫助軟組織復原,達到減輕關節、肌腱、韌帶疼痛目的。

雖然看起來施打好處不少,但台大復健科醫師王亭貴表示:「如果要打PRP,台大都會考慮很久。」

王亭貴分析,年紀不同、每個人的身體狀況不同,血小板濃度就不一樣,如果血小板濃度太低,施打PRP就會沒有效,而且如果醫師施打不當,還會有造成感染的可能性,所以必須謹慎。

潘健理表示,一般常見的關節炎分為痛風性、類風濕性、退化性、創傷性關節炎等四大類,除了因為年紀大、老化造成的退化性關節炎,以及運動傷害所造成的創傷性關節炎適合施打PRP注射之外,痛風性、類風濕性關節炎,並不建議施打

而針對運動傷害所造成的創傷性關節炎,根據受傷的輕重程度可區分為拉傷、撕裂傷、斷裂傷等,潘健理也建議,輕度的拉傷、撕裂傷可以採用PRP注射治療,但斷裂傷還是必須要採取手術治療

1548797fb4683b

首次就診就能打?小心!循序漸進才正確

在紛亂的PRP注射訊息當中,民眾如果赴醫療院所就醫,要怎樣才能避免自己不受騙?

首先,要留意看診的醫師是不是有提供PRP以外的其他選擇。王亭貴提醒,現在很多醫療院所因為好賺,一開始就會叫民眾施打,像這種醫療院所民眾就應該要提高警覺。

潘健理舉例:一般退化性關節炎的民眾到醫療院所看診,醫師都是「循序漸進」的,剛開始第一步都會先建議患者先採用運動、熱敷等物理治療,如果效果不好,第二步才會進一步採用口服藥物的方式。

如果物理治療、口服藥物都沒效,第三步醫師才會採用局部注射,比如施打高濃度的葡萄糖或打玻尿酸、類固醇,最後這些方法都不管用,才會建議患者施打PRP注射,最後都行不通,就只有開刀一途。

如果最後真的必須採用該療法,民眾在確定要施打前也應該多問醫師幾句:要求觀看血液離心機以及裝血液管子的證照,確認一下機器的安全性。了解一下醫師的施打經驗:曾經施打過多少患者?成功率怎麼樣?多問多看多聽,避免成為花錢又找痛挨的冤大頭。1545c172ba0b15

1392812920-2859051590

痛風性、類風濕性關節炎不須施打PRP——退化性、創傷性關節炎患者就醫5步驟

1步:觀察:休息、控制體重

2步:物理治療:運動治療、熱敷、超音波、雷射

3步:口服藥物、局部注射:類固醇、玻尿酸、葡萄糖、乾針治療

4步:PRP:僅有退化性關節炎必要施打、減輕疼痛、避免手術

5步:開刀:置換人工關節

(整理:張瀞文)

1410440695-1558819675

小辭典:PRP療法

PRPPlatelet Rich Plasma)是高濃度血小板血漿的簡稱。從患者身上抽取適量血液,經由離心處理後,僅抽取上層富含生長因子的高濃度血小板血漿,再注射進患者退化或需要治療的關節內,可達到減輕關節疼痛目的。

Charl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14182027647170180527c3fe21bjw1e8fev03df7j21kw148ake  

預防癌症發生 八大食物必吃

作者:健康醫療網/記者梁以辰報導 | 健康醫療網 – 20141213

(健康醫療網/記者梁以辰報導)

b4-2

根據衛生福利部資料顯示,國人十大死因中癌症連續蟬聯32年十大死因之首,平均每100名死者當中,就有29人死於癌症。日前黑心油事件不斷爆發,造成民眾恐慌;而如何從食物裡有效防癌?程涵宇營養師建議民眾,從8種食物來降低癌症的發生率。

f_234583_1

一、大蒜,大蒜能對抗幽門螺旋菌並降低亞硝酸鹽含量,常見含亞硝酸鹽的食物包括香腸、臘肉、培根以及火腿等。由於亞硝酸鹽食物與含胺類食物合吃,在腸胃中容易產生亞硝胺,若減少亞硝酸胺合成的可能,可以降低胃癌發病的機率。另外,蔬果用溫水清洗也能減少硝酸鹽量。

二、柑橘類,柑橘類富含維生素C,堅果類富含維生素E,而魚類則富含硒,研究發現,飲食攝取富含維生素 E、維生素 C 以及硒等抗氧化物,可能有助於減少胰臟癌的罹患風險。

U500P4T8D5314455F107DT20130924094644

三、茭白筍,茭白筍、芹菜類食物富含纖維,可加快食物殘渣的排空速度,並縮短有毒物質在腸道內的時間,促進膽汁酸的排泄。然而,膽汁酸可以避免膽固醇結晶析出,可預防大腸癌的發生。

四、黃豆,用黃豆製成的豆漿、豆腐,可補充植物雌激素預防子宮頸癌。由於黃豆中含有的異黃酮、木質素有抗氧化的作用,能抑制子宮頸癌的生長。

下載 (1)

五、綠色花椰菜,綠色花椰菜與其他十字花科蔬菜如大白菜、小白菜、高麗菜、蘿蔔、花菜、青江菜所含的異硫氰酸酯化合物,能抑制肺部的發炎反應以降低肺癌的發生率。

六、蘑菇,蘑菇含有硒、維生素 B2 與菸鹼酸維持健康的免疫狀況。動物研究證實,蘑菇有抗病毒、抗菌與抗腫瘤的作用,另外也可降低肝癌發生的機率。

下載

七、毛豆,毛豆富含豐富的葉酸,葉酸攝取量及血中葉酸濃度較高者,能大幅降低乳癌罹患率。除此之外,葉酸能促進骨髓中的幼細胞發育成熟,形成正常形態的紅細胞,避免貧血的發生。

八、番茄,番茄富含豐富的茄紅素,可降低罹患前列腺癌的風險。值得注意的是,在番茄選擇上要選擇深色的,顏色越深所含的茄紅素量越高,抗氧化能力也越強。

Charl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71178  

低鹽防高血壓?研究:低糖更重要!Sugar Hurts Heart Health More than Salt, Mostly with Heart Disease and Blood Pressure

作者:華人健康網記者趙萱/台北報導 | 華人健康網

http://www.medicaldaily.com/sugar-hurts-heart-health-more-salt-mostly-heart-disease-and-blood-pressure-313780 

汽水等飲料中最常見的果糖,會造成肥胖、心血管疾病的危害。

2-sugar-vs-salt 

資深藝人趙舜驚傳心肌梗塞病逝,再次警醒國人,心血管的保養的重要性,尤其在冬季冷冽的天氣,容易因血壓大幅度波動而發病。少鹽、少油脂一向是保護心血管的健康飲食對策,不過最近國外有研究顯示,飲食指南應該加上「少糖」這一項,特別是果糖,以預防高血壓及心臟疾病發作的風險。

11351-XXL

根據美國《每日醫療網》(Medical Daily)報導,最近一篇刊登於《英國醫學雜誌》(BMJ)的研究指出,以往的飲食指南都提出鹽份中的鈉會導致高血壓,所以致力於宣導低鹽飲食。不過,研究指出,糖份似乎也有像鹽一樣,有引起高血壓的風險,呼籲健康飲食習慣要加入減低糖份的提醒。

1416460406-569105475_n 

研究:低鹽飲食控高血壓 效果不顯著

美國中部心臟研究所Mid America Heart Institute的研究員詹姆士迪力可(James DiNicolantonio)與美國愛因斯坦醫學院Albert Einstein College of Medicine的家醫科醫師尚恩盧肯Sean Lucan雙雙指出,在治療高血壓病患時發現,降低鹽的攝取量對於血壓的改善,並不是特別顯著,並指出每日應攝取36克的鹽,才是最健康的量,如果刻意將鹽的攝取量降低於3克,則會對身體有害。

ed0019f8e4_hcc_20140604_1222 

減少糖份添加物 遠離肥胖及心血管疾病

迪力可和盧肯表示,對抗高血壓及心血管疾病的飲食,應針對糖份攝取去著手。他們指出,水果和蔬菜中的天然糖分對人體健康不會造成危害。不過若是飲食中的糖份添加物,如加工食品和果汁、汽水等飲料中最常見的單糖果糖Fructose、玉米糖漿調味劑等,會加重對於肥胖、心血管疾病的危害。

每日飲食中攝取糖份添加物量超過總熱量的25%的人,與每日攝取糖份添加物為總熱量10%的人相比,前者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竟高出3倍。

f_498617_1

此外,每日攝取超過74克果糖的人,則比飲食正常的人高出77%的風險,較容易出現高於160/110 mm Hg的高血壓症狀。

全世界每年有18萬死亡案例,都是與攝取含有糖份添加物飲料相關。此外,根據美國疾病管制署資料顯示,兒童和青少年每日總熱量攝取來源,約16%竟然是來自糖份添加物。其中,有超過40%的來源是汽水等含糖飲品。呼籲父母不要以為短期的糖份攝取並不會造成大礙,因為研究顯示,糖份對身體健康會造成長期傷害。

s1_53a59893e56c3 

【健康小叮嚀】:

迪力可和盧肯提醒,糖份往往藏在食物中看不見。若要預防攝取過量的糖份添加物,首要從飲食習慣改變起,減少攝取加工食品,就能有效避免吃進過多的糖,造成肥胖與高血壓等心血管疾病。

Charl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體重過重不健康_壽命約縮減8年-e0316edee6ae6d5efec8db3bf5549c7f  

體重過重不健康壽命約縮減8Obese lose up to eight years of life

台灣醒報 – 2014128

【台灣醒報記者陳彥驊綜合報導】

肥胖問題伴隨而來的疾病,除了使患者壽命縮短外,更可能造成截肢、失明等情況,人生恐變黑白。

 _79521437_149432922

Being severely obese can knock up to eight years off your life and cause decades of ill health, a report says.

過度肥胖患者,壽命較體重適中的同齡民眾,少活整整8年!科學期刊《刺胳針》(Lancet)日前使用電腦模擬的方式進行計算,發現過度肥胖者除了壽命會減短外,他們在有生之年平均身體不健康的時期,也長達約19年。研究人員表示,肥胖所併發的症狀除了會減短壽命外,更可能因患上糖尿病被截肢,或面臨失明的風險。

科學期刊《柳葉刀》日前使用電腦模擬進行計算,研究肥胖與人類壽命的關係。結果顯示,與2039歲正常體重的成人相比,嚴重肥胖的男性約減少8.4年、女性則少6.1年的壽命;同樣條件中,男性一生約長達18.8年,處在身體健康受危害的情況下,女性更有長達19.1年的歲月會面臨同樣的風險。

該研究也使用相同條件,並對照194050年代進行模擬計算,結果顯示,當時體重過重的男性只減少了約3.7年的歲月,女人則減少5.3年的歲月。而在對照196070年代時,雙方僅因肥胖減少1年壽命,但值得注意的是,過重的民眾,仍需面對長達7年健康有風險的歲月。

加拿大麥基爾大學健康研究所教授史提夫葛羅佛說,電腦所模擬的研究結果顯示,肥胖與確實與人類壽命有關;且包括心臟疾病、中風及糖尿病等健康問題,都會明顯縮短患者的壽命。史提夫表示,假使民眾在年輕時就有過度肥胖的問題,對他們的健康影響將愈顯著。因為他們比其它肥胖患者提前更多年面對健康問題,且長年累積下來,造成的危害將會嚴重影響他們的生活。

英國國家肥胖論壇譚弗萊則說,多數民眾認為肥胖僅為體重問題,並無傷大雅;但卻過度忽略肥胖所併發的多種疾病。譚弗萊提醒,民眾需重視伴隨肥胖問題而來的糖尿病,它將可能使患者失去一條腿或者失明,請大眾不能忽視肥胖的問題。

(原文網:http://www.bbc.com/news/health-30327777

Charl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418082674-2694458553_n  

首座BOT健檢中心12/20營運!落腳北投健檢+專屬溫泉服務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4-12-08   

  

全台灣首座,也是唯一一座採政府建造、民間營運BOT模式的健檢中心--北投健康管理醫院,目前一切準備就緒,預定1220日正式營運!這項OT案是台北市繼小巨蛋之後,另一項大型民間參與公共工程投資案,全案以15年為1期,可延長10年,由北榮康健康顧問公司得標,以健檢結合醫旅的方式營運,老爺酒店系統進駐提供飯店式管理服務,並引進最新型健檢儀器,每間客房並提供專屬的溫泉,提供健檢消費者泡湯服務,打造兩岸醫旅的新形象。

北投健康管理醫位於新北投捷運站出口正對面,目前共設有50間客房,以及個人、雙人SPA服務。

北榮康健康管理顧問除了結合老爺酒店之外,並禮聘國內各大醫院,各個科別的頂尖醫師組成了專業醫療團隊,首任院長由曾經擔任榮總、振興、長庚等各大教學醫院第一線醫療與管理職務,國內神經學權威醫師蔡清標醫師,兩位副
院長別分由榮總的放射科權威醫師韋朝榮及北醫醫師羅鴻源擔任,一舉拉高了國內健檢市場的門檻與設置標準。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估計,至2020年醫療健康照顧與觀光休閒將成為全球前2大產業,合計將占全世界GDP22%20122ITP Berlin & IPK International研究更指出,全球醫療健康保健市場規模高達400-600億美元,並以每年20%的高成長率,帶動世界各國推動健檢產業不遺餘力!

9115902-3639924

因應高科技發展高端健檢的趨勢,台北國際醫旅領先全球獨家開發「MRI全身判讀模組」,以105萬人次高端影像檢查的經驗,由全球前三大以全身磁振造影檢查為核心的體檢機構出發,不僅讓小至0.2公分的病變因子無所遁形,大幅提升癌症篩檢率外,更能早期發現腦血管硬化,以預防因腦中風所造成的猝死危機。

427794

北投健康管理醫院院長蔡清標說:目前先進國家健檢已走向無侵入式、零輻射的高端影像時代,但礙於人才及技術門檻,多數健檢方式仍停留在20年前的觀念與技術,而這樣的健康檢查,癌症篩檢率約只有0.3-0.5%,助益有限。因此,為更早揪出病變,北投健康管理醫院引進磁振造影(MRI)、高解析度低輻射電腦斷層(LDCT)等11台高端先進設備,並集結台北榮總、台中榮總等擁有5萬多高端影像判讀經驗的醫學中心主任級醫師,除大幅提高癌症篩檢率至2.6-3.1%外,更以1位健檢消費者可獲得10位專業人員的關懷服務,打造台北國際醫旅的精品健檢地位。

Charl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40919b1-01  

免疫缺陷者服用益生菌恐引發敗血症死亡

作者: 健康醫療網/記者梁以辰報導  

健康醫療網 – 2014127

(健康醫療網/記者梁以辰報導)

441685924_m 

常聽到吃「益生菌,保持腸道好乾淨」,但是根據報導,西班牙曾有3名存在嚴重免疫缺陷的患者,因接受益生菌製品用於治療腹瀉而死亡。

其實,益生菌對人體有好有壞,營養師特別提醒,免疫缺陷,以及免疫功能低下的人,使用益生菌時要特別留意有感染的風險,否則恐將引起敗血症及心內膜炎等疾病。

gwotPkYrzMg6rA09B4FHAw

張湘寧營養師說,由於活的益生菌怕被胃酸破壞而失去其效能,因此最適合吃益生菌的時間為飯前及飯後1小時,或是空腹時候吃;倘若空腹超過4小時吃益生菌,恐發生腸胃不適。

s2_53df53b4ba013

益生菌可改變腸道細菌叢生態,幫助維持消化道機能,使排便順暢,此外,可以幫助乳製品消化吸收,減緩乳糖不耐症造成的腹瀉。所謂乳糖不耐症是指人體內不產生分解乳糖的乳糖酶,其主要症狀為攝入大量乳糖後產生腹瀉,以及腹脹症狀。張湘寧營養師進一步說,益生菌有助於消化,可縮短食物停留在腸道的時間並促進食物分解,對於有腸躁症者,有緩解輕度便祕和腹瀉的症狀。

然而,過度依賴使用益生菌,恐將使病菌具有抗藥性,在未來治療上會出現困難。張湘寧強調,免疫缺陷、免疫功能低下、嬰幼兒、早產兒、孕婦、極度虛弱者、癌症病患,在使用益生菌時要特別留意感染的風險,益生菌很可能留在血液中,進而引起敗血症、心內膜炎等疾病,不得不慎。

Charl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sm154-38  

大腦靜定冥想的科學

撰文/瑞卡德(Matthueu Ricard)、魯茲(Antoine Lutz)、戴維森(Richard J. Davidson
翻譯/謝伯讓

 

靜坐冥想的歷史長達數千年,近10多年來,科學界發現,靜坐冥想對大腦的功能與結構皆有明顯的影響,從探索到實踐靜坐冥想,都可能是改變身心的過程。

 

重點提要
靜坐冥想的歷史悠久,其中有些方式是幾乎每個宗教都有的活動。近年來,由佛教不同宗派傳承而來的靜坐冥想練習開始進入世俗世界之中,成為一種用來達成內心平靜與提升整體幸福感的方法。
三種常見的靜坐冥想方式是:集中注意力、正念以及慈悲心與愛仁慈,現在在世界許多地方,人們都已廣泛修習這項心靈訓練,包括醫院和學校,而且也已經逐漸在世界各地成為科學研究的主題。
靜坐冥想會造成大腦的某些生理變化,例如,改變某些腦區的體積。靜坐冥想修習者也會經驗到心理上的正面效益,例如,反應較快、不容易受到各種壓力的影響。

2-9969896f296c500c829db56eaa2b8e57 

2005年,國際神經科學學會邀請諾貝爾和平獎得主、藏傳佛教領袖第14世達賴喇嘛丹增嘉措到美國首府華盛頓特區的神經科學年會上演講。出席會議的35000名會員中,有數百名會員要求取消這場演講邀請。這些抗議者認為,科學會議中沒有宗教領袖的立足之地。不過,這位領袖最終在演講時問了所有與會者一個辛辣且發人省思的問題:「源自於古印度哲學精神與傳統的佛教,與現代科學之間,存在著什麼樣的關係?」

3-sm154-cover-500

行先於言的達賴喇嘛,早已開始尋找這個問題的答案。在1980年代,他就開啟了科學與佛教之間的對話,並因此成立了「心靈與人生協會」,以致力於靜坐冥想科學(Contemplative science)的研究。2000年,他開啟了「靜坐冥想的神經科學」(Contemplative Neuroscience)這項次研究領域,邀請神經科學家來研究佛教靜坐冥想專家(練習時數超過一萬小時)的大腦活動。

4-11362687_f520

15年來,有超過100位的出家或在家佛教徒與眾多靜坐冥想初學者參與了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等19所學校進行的腦科學實驗。你現在正在閱讀的這篇文章,就是由兩位神經科學家與一位曾經是細胞生物學家的法國佛教僧侶合作撰寫的。透過比較靜坐冥想專家、靜坐冥想新手和從來不靜坐冥想者的腦部活動,我們現在已經逐漸可以解釋,為什麼這項心靈訓練對情緒與認知功能有巨大影響力。事實上,靜坐冥想的目的和臨床心理學、精神醫學、預防醫學以及教育的許多目標一致。越來越多的研究結果顯示,靜坐冥想可能有助於舒緩憂鬱症和慢性疼痛症狀,並且有利於提升整體的幸福感。

6-mind-full

最近的神經科學研究發現,成人大腦仍然可以因為經驗而出現改變,這和靜坐冥想可以帶來益處的研究結果十分一致。這些研究顯示,當我們學會如何拋球雜耍或彈奏樂器之後,大腦會出現變化,也就是具有神經可塑性。5-quote-paddling-a-canoe-is-a-source-of-enrichment-and-inner-renewal-pierre-trudeau-274019

負責操控拉小提琴手指的腦區,會在學會小提琴的同時逐漸變大,類似的過程也在靜坐冥想練習時出現。在周圍環境沒有變化的情況下,靜坐冥想者調控自己的心靈狀態來達到某種內在的充實感(Inner enrichment),這種狀態會影響大腦功能與結構。越來越多的科學證據顯示,靜坐冥想可以改變大腦的功能性迴路,並產生對心靈、大腦以及整個身體都有益處的效果。

7-tumblr_inline_n03bwwSqUM1r64xma 

什麼是靜坐冥想?
在幾乎每一門宗教中,都可以發現靜坐冥想訓練技巧的蹤跡。在一般大眾媒體中,靜坐冥想這個概念帶有各式各樣的意涵。在這裡,我們把靜坐冥想定義為一種教化正向人格特質的心靈修養活動,例如,比較穩定且清晰的心境、平衡的情緒、帶著關懷的「正念」(Mindfulness)或甚至是愛與慈悲心。在我們刻意培養這些特質之前,它們一直潛存著,靜坐冥想也是去熟悉「寧靜且靈活的存在方式」的一種過程。

8-807271024252134

原則上,靜坐冥想(Meditation)是一種相對簡單並且在任何地方都可以進行的活動,不需要道具或是特殊服裝。一開始,我們先採取一個舒服、不會太緊張也不會太放鬆的姿勢,然後在心理上祈求能夠自我轉化,並祝福其他人能夠遠離痛苦並得到快樂。接下來,修習者必須要能穩定自己的心(我們的心通常非常紊亂,時常會被一連串的雜念所佔據)。想要主宰自己的心,就必須擺脫自動化的心理制約和充滿內在困惑的狀態。
現在,我們先來檢視三種佛教靜坐冥想方式下的大腦狀態,這三種靜坐冥想方式來自於藏傳佛教,並且被世界各地的許多醫院和學校所採用。

第一種方式是集中注意力,旨在馴服我們的心、把心安置在當下,並同時培養出察覺雜念的警覺能力。

第二種方式叫做正念或是開放覺察,這個方法是要嘗試培養出比較不情緒化的覺識狀態,讓我們可以在當下出現情緒、思想和感覺時不會被捲入,而產生越來越多的心理反應和痛苦。在進行正念靜坐冥想時,靜坐冥想者必須時時對任何心理狀態保持警覺,而不是只專注在某個特定的感覺或狀態上,

第三種方式就是佛教傳統中所說的培養慈悲心、大愛以及利他的心態。
參閱科學人2014年第15412月號】

Charl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