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Cell 細胞 (179)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精神科名醫自打癌細胞立遺囑推免疫療法涉嫌違法醫療廣告及從事不正當行為恐撤照

20150228

【沈能元、邱俊吉台北報導】

精神科名醫李光輝為要求衛福部放寬對免疫細胞療法的管制,昨竟公開施打血癌細胞株到體內,讓自己陷於罹患血癌風險,以證明他長期注射自體免疫細胞有足夠免疫能力防癌,創下國內外醫界以身試癌首例。不過李為避免家人擔心,注射前還是預立了遺囑。多名醫師昨批李打免疫細胞根本無法防癌,還開記者會打血癌細胞株,簡直「匪夷所思」、「吃飽太閒」。

衛福部昨指,李光輝已涉嫌違法醫療廣告及從事不正當行為,最重可廢止醫師證書,雖可重考證書,但不易通過。
李光輝(52歲)是新竹縣培靈關西醫院院長,媒體曝光率極高,4年前開設光輝生命醫學細胞儲存銀行,跨足免疫細胞療法領域,但受限國內法令要求須完成13期人體試驗才能運用在臨床,而國內目前才開始做最初階的第1期安全性評估,要進入第2期的2040人小規模有效性評估,以及第3期數百到數千人的大規模有效性評估,遙遙無期,李光輝為了要求政府比照日本通過第1期人體試驗就開放臨床運用,昨竟公開注射血癌細胞株。

3a810b6490e3008b7742_640

以身試癌全球首例

免疫細胞療法主要是將血液中的免疫自然殺手細胞分離出來,在體外培養後再回輸到體內,以治療癌症等疾病,全球現僅在少數血癌、淋巴癌上發現有抑制腫瘤效果,但李光輝昨聲稱,他從前年起開始注射免疫自然殺手細胞,有足夠免疫力防癌,因此施打血癌細胞株做驗證。
昨天李光輝先坐著施打食鹽水,待食鹽水注射完後,再換成裝有30 c.c.透明液體的血癌細胞株,為全球第一人。他說,細胞株是向新竹的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購買,內含8.75億顆血癌細胞株;為取信媒體,他還說可帶樣本回去檢驗,但因細胞株須保存在零下20至零下80的專業環境中,現場無人取樣。他並秀出自己的健康證明,顯示健康良好,並指兩周後會再公開健康報告。
李光輝說,這次注射血癌細胞株,為免家人擔心,並未告知父母、女友,注射前已立遺囑,以防萬一。 

醫界批評誤導民眾

台大醫院腫瘤科主任田蕙芬昨指出,目前全球皆無嚴謹的研究證實定期輸回自體免疫細胞具防癌效果。癌症希望協會理事長、基隆長庚醫院癌症中心主任王正旭也說,罹癌因素很多,與免疫力高低無直接關係,醫師公開以「自殘」方式注射血癌細胞株,這不是醫學研究,是商業行為,不是好現象,以醫師來說更不合適。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戴承正說,注射血癌細胞株到體內確實可能使癌細胞增生,引發血癌,醫師採任何治療方式須符合醫學實證方式,李的做法根本是宣傳,恐導致民眾誤以為免疫細胞療法可治百病而盲目跟隨。
但新光醫院腫瘤科主任季匡華說,一般人注射別人的癌細胞,不易罹癌,除非是本身免疫力極低或先天有基因缺損等。

1425072063

「該檢查精神狀況」

台北醫學大學癌症研究病房主任謝瑞坤說,打免疫細胞根本無法防癌,李竟還為此開記者會,「應該去檢查一下精神狀況。」
衛福部醫事司長王宗曦說,醫師打血癌細胞株讓人匪夷所思,已有違反《醫療法》醫療廣告嫌疑,若經調查屬實,可罰5萬至25萬元,李也恐違反《醫師法》,最重可廢止醫師證書。北市衛生局表示已派員稽查,並將相關事證轉交李光輝執業的竹縣衛生局調查。
目前國內醫界治療血癌以化療與骨髓移植為主。36歲血癌患者吳瑋萍說,不會因醫師自打血癌細胞株,就相信免疫細胞療法,還是相信正規治療;她2010年發現患血癌,經過26個月化療、骨髓移植治療,現已治癒。民眾黃明章說:「醫師竟注射癌細胞,真的太誇張了,若非瘋了,就是宣傳。」 

日本准列常規療法

日本厚生勞動省於2006年將免疫細胞療法列為常規療法,增加自體免疫系統自然殺手細胞來攻擊癌細胞的免疫細胞療法,許多醫院有提供。 

LN01_001

免疫細胞療法資訊

原理:人體血液中有各種免疫細胞,醫界發現其中有種「自然殺手細胞」特別有治療疾病效果。
做法:取得患者癌細胞後,再取得免疫細胞,於體外結合,強化免疫細胞殺死癌細胞能力後,輸回體內,助患者免疫系統「復活」,對抗癌細胞。
成果:
.用於癌症的療效尚無定論,但對少數血癌、淋巴癌病例已有初步成果。
.用來預防癌症則從未有相關研究。
進度:
.國內尚未核准為常規醫療,僅屬人體試驗階段。
.現有台北榮總正進行非血癌類癌症的第1期人體試驗,另有2件試驗申請案仍待食藥署核准。
資料來源:謝瑞坤醫師、田蕙芬醫師、食藥署 

Charl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b05a00_p_01_02  

以身試癌惹議李光輝辭院長衛福部:最重可廢醫師證書

作者:魯鋼駿竹縣報導 | 中時電子報 – 201531

中國時報【魯鋼駿竹縣報導】

精神科醫師李光輝將血癌細胞株施打至自身體內,引發爭議。培靈關西醫院副院長王育瑛昨赴竹縣衛生局說明,強調李是「下班後的個人行為」。衛生局表示,將擇日約談李光輝釐清有無違反《醫師法》相關規定再決定是否撤照。

3a810b6490e3008b7742_640

院方稱事前不知情

李光輝昨下午則在個人臉書PO文,表示希望台灣跟上世界臨床試驗腳步,但類似死諫方式引起醫院困擾,即日起請辭培靈關西醫院院長一職,並停止在醫院的一切醫療服務。李光輝自2008年起擔任培靈關西醫院院長。

王育瑛昨上午前往竹縣衛生局說明後表示,李光輝公開施打血癌細胞株到體內,讓自己陷於罹患血癌風險,以證明他長期注射自體免疫細胞有足夠免疫能力防癌,純屬個人行為,院方事前不知情,且李光輝並無在院內提及或實施相關行為,每周僅半天的特約門診也正常,李光輝開設的生命醫學細胞儲存銀行屬他下班後個人業務,院方無法干涉。

b9154f14fc76554d

衛生局將依法認定

新竹縣衛生局長殷東成表示,昨天請副院長王育瑛前來,先釐清李是否推廣與販售免疫細胞治療材料,或違反醫療倫理等相關問題。

殷東成表示,由於李昨無法前來說明,將積極約談李本人,再請醫師懲處委員會針對說明內容進行評估,進一步依法認定。

「我是以身試毒,而非以身試藥」,李光輝表示,自己是把「毒」打進體內,並非打「藥」,不能說是醫療行為,「既然如此,何來違反《醫療法》?」他強調,既然施打的是癌細胞,怎麼能算得上是「廣告」,反問「有人在販賣癌細胞的嗎?」

d959663

籲加速臨床測試

李光輝指出,目前台灣的法規規定,免疫細胞治療必須通過3期的臨床測驗才可合法,認為這根本是在扼殺台灣免疫細胞治療的發展。他說,自己之所以要「以身試毒」,是希望台灣的法規能夠放寬,縮短臨床測驗期數,「別讓台灣在免疫細胞治療領域上永遠處於落後狀態」。

 

hqdefault

衛福部:最重可廢醫師證書

作者: 林宜慧台北報導 | 中時電子報 – 201531

中國時報【林宜慧台北報導】

精神科醫師李光輝公開施打血癌細胞株到體內,以身試癌,要求衛生福利部加速推動免疫細胞療法;衛福部表示,此舉涉及醫療違規,有違反《醫療法》醫療廣告嫌疑,若調查屬實,最高可開罰25萬元,李也恐違反《醫師法》,最重可廢止醫師證書。

「醫師打血癌細胞株讓人匪夷所思」,衛福部醫事司長王宗曦說,衛福部尊重李光輝想法,但施打血癌細胞株到體內,涉及醫療法規,會要求地方衛生局依法處辦;台北市衛生局前天已派員到場稽查,並將相關事證轉交李光輝執業的新竹縣衛生局調查。

衛福部食品藥物管理署科長潘香櫻表示,雖然國內還沒有治療疾病的細胞產品上市,但有10多項細胞臨床試驗正在進行;在細胞治療法規層面,該署去年9月已公告「人類細胞治療產品臨床試驗申請作業與審查基準」,今年1月公告「人類細胞治療產品查驗登記審查基準」草案,醫師若要進行免疫細胞療法,須向食藥署提出申請,而非自己擅為。

Charl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1425096845  

全球首例!名醫「以身試毒」最重恐撤照

東森新聞 – 2015228

 

3a810b6490e3008b7742_640

醫師李光輝昨天舉行記者會,說希望衛福部重視免疫細胞,希望可以趕快放寬制度,然後醫師就在記者會上直接施打「血癌細胞株」到自己身上,這驚人舉動讓人好傻眼,但他說自己在三年前就不斷到中國回輸自己的免疫細胞絕對不會罹患血癌,只是這樣以身試毒的方式引起了各界關注,不過現在衛福部認為這已經違反了醫療廣告嫌疑,最重將可撤銷醫師執照。

1425072063

真的不誇張,隨機挑選癌細胞就直接打進身體裡,更說安啦安啦,他的免疫細胞很強,絕對可以防癌,創下國內外醫界以身試癌的首例,更不斷說免疫細胞療法能夠治療癌症早在國外就非常盛行,就連藝人高凌風也曾砸下500萬元到中國接受治療,李光輝聲稱自己在3年前開始施打,但在台灣目前仍在臨床階段第一期因為血癌細胞株過去只對動物做過實驗,注射在白老鼠體內的確會罹患癌症,在人體還沒有人嘗試過,醫師李光輝在記者會上聳動標題,還誇大免疫細胞的療法。

0819_935300_1

看在醫界眼裡,不但有點匪夷所思,就連衛服部也指出已經涉嫌違反醫療廣告,以從事不當行為,最重可以廢止醫師證書,因為目前完全沒有實驗證實免疫細胞療法,部分醫師認為這恐怕會誤導民眾以為打了免疫細胞就可以百毒不侵,現在不僅被衛福部盯上,28號下午新竹縣衛生局也將約談李光輝。

遠離醫生,停止亂吃藥!日本不用藥名醫的16個健康處方箋,長壽不靠醫生

再度親上火線澄清自己在記者會上的舉動,只是為了要抗議放寬對免疫細胞的管制,但李光輝醫師本身就開設了生命醫學細胞儲存銀行,又以自殘的方式來證明免疫細胞療法,還說這不叫宣傳,更不是醫療行為,現在衛生局只要調查屬實,最重將恐被撤銷執照。

Charl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47710904  

細胞治療產品Human cell therapy products衛福部「再生醫學諮議小組」強化管理

自立晚報 – 2015228

【記者王文智台北報導】

為因應細胞治療研究之蓬勃發展,食品藥物管理署(TFDA於去(201488日成立「再生醫學諮議小組」,邀集國內細胞研究之專家學者,致力於台灣細胞治療法規諮詢及臨床試驗審查,在確保國人健康與安全前提下,加速提供醫師及病友更新、更多元治療選擇,間接促進台灣細胞治療產業之發展。

420_dddc771bded35ee297f2afa210b2dd9b_1425096837032_167705_ver1.0

第一項成果為通過「人類細胞治療產品臨床試驗申請作業與審查基準」(簡稱人類細胞治療產品臨床試驗基準),於去年917日正式公告,為我國細胞治療產品之管理奠定基礎,TFDA並於今年116日公告「人類細胞治療產品查驗登記審查基準(草案)」,希望在保護民眾用藥安全前提下,完善健全之用藥環境,帶動國內細胞治療產品發展。

147167d3661863f9838511cc

當傳統醫學技術無法治療新興疾病或老化疾病所帶來之各種醫療需求時,人體細胞應用於治療成為全球關注的新寵兒。已公告之人類細胞治療產品臨床試驗基準,與美日管理與審查標準同步,不僅作為臨床試驗參考依據,同時也促進我國細胞研究公司與醫療機構合作,在臨床試驗早期就能注入法規科學審查重點。

未來若申請查驗登記及產品上市時,更能符合管理規定,而「人類細胞治療產品查驗登記審查基準(草案)」闡述現階段TFDA對此類產品查驗登記之審查考量,對於有意發展此類產品之業者有所依循,預期將能幫助此類產品縮短研發時程,及早提供醫師及病友更新、更多元治療選擇。

image1

人類細胞治療產品(Human cell therapy products,係指使用取自人類自體(autologous或同種異體(allogeneic的細胞,經過處理後施用於病人,以達到疾病治療或預防的目的。國際細胞治療產品相關應用,是未來10年最受關注的議題。雖然我國目前尚未有細胞產品上市,但是有10多項細胞臨床試驗正在進行。

20130326amlf5p

TFDA將持續致力於國際法規之協合,積極參與ICHAPEC等新興生技治療產品法規科學討論會,了解各國審查重點,並分享台灣管理經驗,以期望台灣儘速有細胞治療產品上市,為目前尚無有效治療藥物之重大疾病病人,帶來一線生機,並間接促進台灣細胞治療產業之發展。

Charl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86720251-5462-3f5e-3c69-750471d2d318hqdefault (2)  

胎盤素護膚養大子宮肌瘤

作者:【中央社台北廿七日電】 | 台灣新生報 – 2015228

 

0 (2)0 (1)

許多女性塗抹含有胎盤素成分的保養品,但醫師表示,胎盤素含有類雌激素,可能誘發子宮肌瘤迅速增大。

聯醫仁愛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周宗翰表示,曾有一名卅八歲女子,原本身上已經有一個兩公分的子宮肌瘤,在塗抹外用胎盤素兩個月後,肌瘤迅速長大成七公分。患者停止擦胎盤素後,肌瘤長大現象即趨緩,再經由中藥與針灸調理,控制肌瘤帶來的不適症狀。

周宗翰說,胎盤素含有荷爾蒙雌激素,可讓女性擁有水嫩皮膚,但有些人體質對類賀爾蒙製劑較為敏感,若是女性荷爾蒙不穩定,又服用或是外擦類雌激素的保養品,將會破壞體內雌激素以及黃體素的平衡,造成肌瘤增生。

mqdefault

周宗翰表示,一般人多以為常吃冰冷食物容易罹患子宮肌瘤,但其實不穩定的賀爾蒙才是病發主因。

他說,中醫針灸與中藥調理可以改善身體氣血循環與穩定女性賀爾蒙與內分泌系統,而運動則是穩定賀爾蒙最好的方式。不過如果是子宮肌瘤太大的患者,不適合做重量訓練,也不適合提重物,可以多嘗試伸展運動與拉筋。

hqdefaulthqdefault (3)

周宗翰說明,酸性體質與寒濕環境是肌瘤好發的兩大因素,脂肪外包的子宮體則是子宮肌瘤生長的絕佳環境。肥胖婦女更是罹患子宮肌瘤的高風險族群,因體內雌激素的量較多,發生子宮肌瘤機會也可能較高。

他提醒有婦科問題的女性,平常應多以蔬菜代替水果攝取纖維素,切記盡量煮熟食物避免生食,也不要在就寢前吃水果或消夜,身體會無法完全消化食物,導致身體酸化,水果或是寒性食物也會導致婦女宮體變寒。

Charl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20150227174649166  

號稱免疫力高!李光輝自打「血癌細胞」惹議

作者:張允曦 | TVBS – 2015227


自體免疫細胞儲存廣告,最近強打這門醫療技術,在台灣目前還只能儲存,不能打回體內,就有鼓吹免疫細胞療法的醫生,做出驚人舉動!

精神科醫師李光輝,選擇將「血癌細胞株」用點滴方式注入體內,強調自己定期在大陸回輸免疫細胞,免疫力強絕對不會罹癌,但癌症醫師不以為意,衛福部醫事司也認定這種宣傳廣告有違法之嫌。


精神科醫師李光輝:「孫中山,紅色,來。」
擲錢幣決定,選擇紅色盒子,上頭寫著大大K562,代表血癌細胞株,精神科醫師李光輝,驚人舉動,要把血癌細胞打進自己體內。
精神科醫師李光輝:「如果你(免疫力)沒有像我這麼高,對不起,你也不要做這種嘗試好嗎,我有把握是100%我可以阻擋它。」

強調自己免疫力強,還拿出2週前,213日的檢驗報告,白血球和紅血球的量,都在參考值內,而免疫細胞亞型的檢驗值,則是比參考值還高出許多,號稱的高免疫力怎麼辦到,靠的是注射自體免疫細胞。

2-20150227174643644

精神科醫師李光輝:「我在廣州抽血,抽完之後我在廣州14天之後,我在廣州去把我免疫細胞打回來,(免疫力高)單單不感冒,各位覺得沒什麼了不起,說你這2年沒接觸到感冒病毒,我直接告訴你,我接受一個更毒的,比感冒病毒更毒的,叫血癌的細胞株,我告訴你,我也不會得血癌。」

靠自體免疫力,就能百毒不侵嗎?記者會宣傳噱頭十足。
癌症醫師說K562確實是血癌細胞株,但過去只做過動物實驗,注射到小老鼠身上,確實會罹癌,人體試驗,還沒有人嘗試過。
3-20150227174651621

精神科醫師李光輝:「(如果)我血液裡面有芽細胞,發芽的芽,發芽的芽細胞就表示,它不正常的白血球,就是幼小的白血球,表示我就得血癌了。」

李光輝說會不會罹癌,2週後見分曉,這麼大陣仗,訴求是希望台灣修法,放寬免疫療法的規範,目前還只能存自體免疫細胞,不能回打。
然而癌症醫師踢館,質疑打進體內的K562,是否有致癌性令人存疑,醫事司也表示,李光輝在非醫療機構,從事違法醫療廣告,又有代言事實,最高能開罰25萬,甚至可能涉及不當醫療行為,最重能廢止醫師執照。

Charl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bb27c480-bed3-11e4-a882-6f47fe3e14f5_600_144  

李光輝聲稱可預防癌症公開注射血癌細胞?涉醫療廣告恐違法

自由時報 – 2015228

〔記者吳亮儀、郭逸、黃美珠/綜合報導〕

2-bb425160-bed3-11e4-a882-6f47fe3e14f5_600_145

精神科醫師李光輝昨天當眾把血癌細胞注入體內,指稱如此可預防癌 …

 

精神科醫師李光輝昨天當眾注射溶液,宣稱把八億七千多萬個血癌細胞注入體內,並說如此可預防癌症,呼籲政府放寬癌症臨床試驗規定。但此舉有醫療廣告之嫌,若證實違反《醫療法》,可罰五到廿五萬元;若遭移送懲戒委員會,最重可吊銷醫師執照。
李光輝昨天在台北市生醫公司辦公室舉行記者會,當眾以靜脈注射法注射血癌細胞,宣稱溶液內有八億七千多萬個血癌細胞,但他體內免疫力夠,能抵抗血癌,想藉此證明人體也能自然抵抗癌細胞。

衛福部質疑違反醫療法
衛生福利部醫事司司長王宗曦表示,替自己注射沒有違法,但在媒體前公開注射,就有醫療廣告嫌疑。
李光輝卻說他是「以身試毒」,用自己身體試驗致癌細胞,沒有廣告醫療器材或產品,不擔心調查。至於精神科醫師為何要研究身體免疫系統?李光輝說,精神科和免疫力也有關。
台北市衛生局醫護管理處長劉越萍表示,李光輝「聲稱」自體施打血癌細胞,但注射物內容尚未查驗,此刻還無法討論是否違法。
李光輝的醫師執業登記證在新竹縣,掛名關西培靈醫院院長,新竹縣衛生局局長殷東成說,已約他今天下午到案說明。培靈醫院強調,那是李光輝個人行為。李光輝並不諱言自己身兼某細胞儲存公司的董事長,若未來政府放寬法律,對醫療市場都會有極大助益。

李籲放寬癌症臨床試驗
李光輝說澳洲醫師瓦倫與馬歇爾當年吞入一湯匙幽門桿菌,結果真的罹患胃癌,因而研究出幽門桿菌的確是導致胃癌的主因,2005年兩人還因此獲頒諾貝爾醫學獎。反觀台灣人體免疫細胞療法法規太過嚴格,政府應修法放寬限制。
衛福部藥品組組長劉麗玲強調,人體臨床試驗「急不得」!計畫書得先送食藥署審查,通過後要做一到三期人體臨床試驗,且藥品須再經食藥署審查核准,才可治療患者。

 

涉醫療廣告?衛局派員稽查

作者:【中央社台北二十七日電】 | 台灣新生報 – 2015228

醫師李光輝今天自己注射血癌細胞,以身試癌,催生癌症免疫療法。台北市衛生局派員稽查是否涉及醫療廣告,將相關事證轉新竹縣衛生局。

李光輝今天召開記者會,將血癌細胞打入自己體內。他表示,以身試癌的用意在於凸顯衛福部落伍,跟不上免疫細胞治癌的趨勢,呼籲催生癌症免疫療法。

衛福部醫事司認為,李光輝恐怕有違法醫療廣告之嫌,請台北市衛生局派員前往了解。衛生局稽查後表示,已將相關事證轉交新竹縣衛生局後續調查。

至於李光輝呼籲修法部分。台北市衛生局表示,李光輝訴求修正藥事法第四十四條及人體試驗管理辦法第十六條部分,屬中央衛生主管機關立法權責,建議循正常管道表達。

Charl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brown-fat_adult

201212316206901

2012123161938490  

辣椒素Capsaicin能轉化白脂肪為棕脂肪

作者【記者萬博超/綜合外電報導】 | 台灣新生報 – 2015210

 

f4-largebrown-fat-white-fat

美國懷俄明大學研究發現在動物飲食中加入辣椒素Capsaicin,就算飲食熱量偏高,脂肪豐富,還是不會發胖。

jksh-17-37-g002-l

Capsaicin_thumb2

懷俄明大學研究人員佛維克·柯里斯南指出,試驗顯示,當辣椒素只佔老鼠飲食的百分之零點零一,就能防止他們發胖,同時不會抑制食欲,受試動物的食量沒有變化,體重依然獲得控制。作用機轉主要是透過暫態受器電位香草第一類受器(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Vanilloid type 1TR-PV1達成。研究已在「生物物理學會年會」中發表。

辣椒素是辣椒的天然成分之一,研究人員推測辣椒素透過產熱作用,將白色脂肪轉化為棕色脂肪,而後者可促進熱量消耗。研究人員認為,未來可研發經過包覆、緩釋,小分子的辣椒素成分,使之有機會進一步用於體重控制。

雖然此次研究也顯示,辣椒素不會抑制食欲,但過去研究發現攝取適量紅辣椒,可減少對甜食及油膩食物的渴求,進而避免攝取過多熱量。

chili-pepper-hot-scale-11

事實上辣椒膏早已被研發成外用藥,含有番椒晶素Capsaicin的辣椒膏有止痛效果,番椒晶素Capsaicin是目前可用於帶狀皰疹後神經痛的局部用藥

chile_heat_chart

scoville

不過,專家仍不鼓勵大量吃辣椒來控制體重。市售辣椒醬每一大匙含鈉量,通常超過一千毫克,食用量過多造成身體負擔。吃辣需考慮身體狀況,避免過量。有些人大快朵頤辣物,但添加太多辣椒醬,因而灼傷喉嚨;營養師提醒,喉嚨有傷口時,別吃太辣。

Charl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20150124001134

下載1-1106210Z52D19303b7b846b7ec1d53aebc0c901f563d5  

「棕色脂肪」能避免肥胖和糖尿病

20150124

陳舒秦

0c0587d9a381dfcd325c18192079220a

3189993982205776261

許多肥胖的人,聞「脂肪」色變,但孰不知身體中也有好的脂肪可以幫助減重。資料照片

3

5

一直以來大家都以為脂肪是肥胖的天敵,而對它避之唯恐不及。但最近有研究發現,好的脂肪不僅有助於其他脂肪新陳代謝以及控制血糖,避免肥胖和糖尿病纏身。

images

images (1)

hqdefault640

這裡所謂好的脂肪指的是「棕色脂肪」,主要存在於頸部和肩膀部位。該處皮下脂肪較少,又有大型血管通過,散熱很快,需要額外的熱量來維持溫度。所以棕色脂肪可以它的目的是要消耗熱量,以產生熱量。

脂肪分布

ncponc1041-f3Brownfat_PETCT

和棕色脂肪功用是要用來急速代謝產生熱量不同,體內有另一種「白色脂肪」則是將過剩的能量儲存起來,也是造成肥胖的主因。

研究指出,棕色脂肪的比例更高會燒掉過多的白色脂肪,並調節體內血糖,有益糖尿病患者。

脂肪细胞1

111204-224810

44

雖然白色脂肪組織與棕色脂肪組織的量有相關性,但兩者的因果關係不明。棕色脂肪組織的量對於減重有益,但減少白色脂肪組織是否可以增加棕色脂肪組織,尚沒有定論。

Charl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72530eglue  

甲妳攬牢牢!胚胎強力膠EmbryoGlue®

小兵立大功

作者華人健康網記者黃曼瑩/台北報導 | 

華人健康網 – 2015120

【華人健康網記者黃曼瑩/台北報導】

embrio-glue

5148

embryoglue (1)

甲妳攬牢牢!不孕婦女想求子,接受試管嬰兒技術,卻擔心胚胎不健康,恐影響著床,現在已經可以透過「胚胎強力膠EmbryoGlue®」幫忙,將胚胎固定在子宮壁上,並能降低胚胎因為子宮收縮被排出的可能,臨床統計,可提高約50%懷孕率。

embryoglue

EmbryoGlue_550px

140歲的張小姐,因為輸卵管因素曾經做過兩次試管嬰兒,都沒有成功,醫師告訴她胚胎非常好,但是,她卻非常納悶的說:「為什麼胚胎品質很好,都沒有辦法成功!」而且已經放進4個胚胎,經過婦產科醫師幫她做取卵、胚胎培養,也發現胚胎品質很好,基於前兩次沒有成功,這一次在植入胚胎的時候,使用由北歐VitroLife生產的「胚胎強力膠EmbryoGlue®」,把胚胎固定在子宮壁上,這一次成功懷孕了。

file_1273506887-7c6493722c8ec31c651d5e12184b363c

hqdefault

embryo-loading-transfer-lifecare-ivf-dr-aruna-saxena-10-638

胚胎強力膠EmbryoGlue®主要成份為玻尿酸,輔助胚胎穩固著床

婦產科醫師蔡鋒博表示,胚胎強力膠的原理在於使胚胎培養液裡面提升玻尿酸的濃度,使胚胎跟子宮壁的粘著性增加。胚胎強力膠的主要成份為玻尿酸,只要在植入胚胎植時,同時混合、裹上一層胚胎強力膠,就可以輔助胚胎穩固著床。

玻尿酸屬於非蛋白質的黏多糖類,真皮層的基質,是絕佳保濕劑,能吸取本身重量400~1000倍之水分,屬水溶性大分子保溼成分(動物提取者分子量可能百萬以上,微生物發酵者則約10萬左右),無法滲入肌膚,其保溼能力較多元醇類來的佳。

 

附註

photo

EMBRYOGLUE®

http://www.vitrolife.com/en/Fertility/Products/G-SeriesTM-media/EmbryoGlue/

EmbryoGlue® increases take-home baby rate

EmbryoGlue is an implantation promoting transfer medium with a unique combination of hyaluronic acid and recombinant albumin.

The addition of a high concentration of hyaluronic acid (HA) in a transfer medium, such as EmbryoGlue, increases live births after IVF according to a newly published meta-analysis from the independent research network Cochrane Collaboration. When using EmbryoGlue for transfer, there was an overall increase of 8% in the live birth rate, compared to a medium with low or no HA. The positive effect was seen regardless of embryo transfer day.

Learn how to use EmbryoGlue

EmbryoGlue is used at Cambridge IVF

How does is work

EmbryoGlue® contains all nutrients and energy sources needed for an optimal embryo development. It contains a high concentration of implantation promoting hyaluronan, which is the major glycosaminoglycan present in the follicular, oviductal and uterine fluids. The physiological concentrations in these fluids provide high viscosity environments in the oviduct and uterus.

The synthesis of hyaluronan increases dramatically on the day of implantation and decreases to near basal levels by the next day, indicating that it is important for implantation. 

Hyaluronan makes the difference

EmbryoGlue® has the basic composition of a rich blastocyst culture medium and contains a high concentration of hyaluronan and recombinant human albumin. It can be used for transfer of all embryo developmental stages, including embryos after assisted hatching, biopsy and cryopreservation. The use of EmbryoGlue® for embryo transfer will increase the clinical pregnancy rate and live birth rate.

Charl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2EF0B0F000005DC-0-image-a-44_1419454695550  

皮膚細胞製精卵治不孕No men OR women neededScientists create sperm and eggs from stem cells.

作者:【中央社倫敦二十五日綜合外電報導】 | 台灣新生報 – 201412261-10121-1-19-638Scientists use skin cells to make artificial primitive sperm and eggs in move that could transform fertility treatment.skin-cells-to-stem-cellsScientists say they have found a way of creating early stage sperm cells from skin cells.

21-researcherssBreakthroughScientists have made early-stage sperm from human skin tissue, a technique which could potentially help thousands of infertile men.

研究人員利用皮膚細胞,製造出原始的人工精卵,這項技術可望成為不孕症的治療方式。nbt0705-826-F1英國「每日郵報」(Daily Mail)報導,劍橋大學(Cambridge University)科學家將人類胚胎幹細胞精心培育五天後,製造出性細胞。

研究顯示,同樣的程序能夠將成人皮膚組織轉變成初期的精卵

stem-cell-heirarchy-stem-cell-therapy-tratment-for-medical-problems-research-anti-aging-clinic科學家認為,這些細胞可以成長為成熟的精卵。

這項研究的下個階段,就是將這些原始細胞注射至老鼠的卵巢裡,觀察它們是否能夠發育完全。stem cell techniques倘若出現正面結果,就代表皮膚細胞能夠轉變成基因完全相同的性細胞,以用來幫助接受試管嬰兒胚胎植入(IVF)療法的成人。

領導研究的劍橋大學古爾登研究所(Gurdon Institute)科學家蘇倫尼(Azim Surani)告訴英國「衛報」(Guardian):「這非常快速。」

StemCells3-g001蘇倫尼說:「我們如今能取出任何一種胚胎幹細胞,只要將它們放置在適當的環境中,就能在五至六天內製造出這些原始細胞。」

這項研究可望成為醫學發展的里程碑。研究人員先前曾用齧齒動物的幹細胞製造精卵,但要用人類細胞來達到相同成果仍需努力。

Charl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sm154-482-Epigenetic_mechanisms  

外遺傳(Epigenetics)也會遺傳?

撰文/史金納(Michael K. Skinner
翻譯/潘震澤

4-i-0c27c68e09fb2c469f20aaad3f1955b9-epigenetics 

有害化學物質、壓力及其他影響,可在不更動基因的情況下,永久改變基因的開關。新的研究發現,這種「外遺傳」(Epigenetics)變化似乎能世代傳遞,也可能導致疾病的發生。

6-Epigenetics-Infogram 5-Mechanisms-of-epigenetics

重點提要 
基因的作用會受到「外遺傳」(Epigenetics)因子的調節,例如,染色體上與DNA及蛋白質相接的化學物質,它們攜帶的訊息與DNA序列無關,大多數外遺傳標記在受孕後不久會被重新設定。
污染物、壓力、飲食以及其他環境因子能造成染色體上不同組合的外遺傳標記並出現持久改變,以此影響細胞及組織的表現。讓人訝異的是,有些後天發生的改變還可能傳給後代。 
若是如此,你的曾祖母在懷孕時所接觸到的一些物質,有可能影響到你以及你孩子的健康。在肥胖與糖尿病這類健康問題以及物種演化上,外遺傳也可能扮演一角。 

7-Epigenetics Fig 1 3-rvx_epigenetics

30年前,我的小孩出生時,我曉得他們的遺傳訊息有一半來自我。當時,經由精子或卵子把遺傳訊息攜帶至胚胎,被視為遺傳訊息從父母傳給子女的唯一方式,至少對人類及其他哺乳動物來說確實如此。 

8-image1

當然,我也曉得遺傳不等同於命運。雖然小孩身上的許多特徵可能寫在他們的DNA上,特別是攜帶蛋白質編碼訊息的基因(亦即決定蛋白質形狀與功能的DNA編碼序列),因為蛋白質是細胞當中真正幹活的分子,但後天的影響也很重要。我們生活當中有許多情況,例如飲食與環境中的污染物質以及承受壓力的程度等,都會影響基因的運作與表現;而擁有高度相似基因組的同卵雙胞胎,也可能罹患不同疾病,這一點通常歸諸於社會與環境的影響。 

9-evolution

然而當時我們並不知道,父母遺傳給子女的還不只是DNA序列而已;事實上,不只是子女,甚至是孫輩以及曾孫輩都可能遺傳了父母的所謂「外遺傳」(Epigenetic,又稱表觀遺傳)資訊。外遺傳資訊也和DNA一樣,位於染色體上(基因所在處),調節細胞功能;但外遺傳資訊獨立於DNA序列之外,可對環境產生反應,同時還能以不同的形式存在,包括一些以化學方式與染色體當中的DNA及蛋白質相接的小分子。 

10-dna1

我和許多研究團隊以大鼠與小鼠進行的研究顯示:某些污染物,包括農藥、噴射機燃料,甚至常見的塑膠,都能在動物的DNA序列之外引起外遺傳改變,進而導致疾病及生殖問題。更驚人的是,當這種外遺傳改變發生在可發育成卵子與精子的前驅細胞當中時,會連同可能對健康造成的風險,一併傳給後代。 

CLINICX輪廓重塑_20140410C

10846259_402972273198563_6212110610559313736_n

這個領域的研究進展快速,如今在人體進行的長期研究顯示:外遺傳也可能在人類代代相傳。由於人類與其他哺乳動物在生物學上有許多共同點,因此我們可以合理推測:外遺傳這種跨世代的傳遞方式確實存在於人類。如果這種推測屬實,會對人體健康有深遠的影響。在嬰兒潮以及之後的世代,肥胖、糖尿病與其他快速增加的疾病,都有可能源自他們的父母與祖父母接觸了像殺蟲劑DDT與戴奧辛之類的污染物。 
參閱科學2014年第15412月號】

Charl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d0050488_114024902-e333d1619a9c05866884055a473a5cfd_19

3-AS20140205001851_commL  

新型萬能細胞STAP難產美女研究員小保方晴子小保方晴子おぼかたはるこ Obokata Haruko請辭

作者:黃菁菁東京19日電 | 中時電子報 – 20141220

中國時報【黃菁菁東京19日電】

4-AS20140212003403_commL

日本理化學研究所(理研)19日在東京召開記者會宣布,美女研究員小保方晴子おぼかたはるこ Obokata Haruko與理研檢證實驗小組經幾個月實驗後,無法如小保方的論文般,製出新型萬能細胞「STAP細胞」,故決定停止實驗,小保方將於21日離職。

5-AS20140129004466_comm

小保方等人今年1月在《自然》科學期刊發表STAP細胞論文,被譽為諾貝爾級的大發現。理研還召開記者會大力宣傳,不料之後被各方質疑造假。

小保方為此被媒體追討到住院,她的論文指導教授、再生醫學權威兼理研發生暨再生科學綜合研究中心副中心長井芳樹,8月初因壓力過大自殺。在國際上頗具盛名的理研一夕聲望大墜。

6-20140130_shimizu_01

小保方堅稱,她曾成功製出STAP細胞逾200次,理研於是給她機會,7月起在檢證小組的監視下,重新進行STAP細胞實驗。

原定檢證實驗將持續到明年3月,但至11月底的48次實驗都沒出現STAP細胞,理研於是決定提前停止實驗。小保方的論文已於7月撤銷。

小保方沒有出席19日的記者會,但她發表書面聲明表示,「由於我的不成熟,使論文發表又撤銷,給理研等許多相關人士增添麻煩,深感責任重大,無言可表達歉意,隨著實驗的結束,我已提出辭呈。」

理研多細胞系統形成研究中心發生暨再生科學研究推進室的南波直樹,19日在神戶理研接受台灣等外媒採訪時表示,STAP細胞到底存不存在其實很難斷定,目前只能說,根據小保方發表的論文,無法製作出STAP細胞。

7-main_img

神戶市長久元喜造19日在理研所在的神戶醫療產業都市受訪時說,「停止實驗算是為此風波畫下休止符,我認為是好事,理研今後可專心致力於其他有意義的研究。」

Charl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scientificamerican1114-24-I1  

壞菌會帶壞好菌Know the JargonKeystone pathogen

/克洛(Diana Crow

/林雅玲

提供/科學人

Scientific American (November 2014), 311, 24 
Published online: 14 October 2014 | doi:10.1038/scientificamerican1114-24

 

Keystone pathogen(n.) A microorganism that, relative to its numbers, plays a disproportionately large role in transforming a benign microbial community into one that can cause disease.

絕大多數住在我們體內或體表的微生物不會危害健康,不過其中有些微生物一旦不受控制增長,就可能會引發問題。因此免疫系統必須負責控管微生物的數量,四處消滅過多的細菌。
F1.large
少數微生物物種已經演化出干擾免疫系統運作的方式,讓族群數量的平衡點有利於自己。以牙齦卟啉單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為例,這種居住在口腔的細菌一直被懷疑是齒齦炎(Gingivitis)的主要嫌疑犯。即使只有少量的牙齦卟啉單胞菌,也能阻止白血球製造可殺死細菌的特定化學物質。沒有這些化學物質限制細菌增長,口腔中所有細菌族群會暴增,包括原本促成健康生態系統的微生物,造成組織損傷而導致齒齦炎。
gr2
美國賓州大學的牙科微生物學家哈吉生加里斯(George Hajishengallis)帶領的研究團隊,最近發表兩篇研究報告,找到了牙齦卟啉單胞菌躲避免疫系統的機制。有了這些知識,科學家進一步發現,只要干擾一種關鍵的化學訊號,就能讓實驗小鼠口腔裡的微生物群落恢復正常。
nrmicro2873-f2
齒齦炎的標準療法是透過專業的牙齦清潔以及頻繁使用牙線,藉此暫時減少細菌數量,但是這無法恢復白血球殺死細菌的能力,導致牙醫無力制止齒齦炎復發。該研究團隊表示,他們的研究成果有助未來研發新的治療方法。
nrmicro2989-i1
哈吉生加里斯認為,關鍵病原體也可能是其他慢性發炎疾病的元凶。人類能與數以兆計的微生物和睦相處,科學家如果能釐清關鍵細菌如何操縱這個控管與平衡的機制,便有機會洞察其中奧秘。

Charl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1414123211121840319

2-paul-hahn-md-phd

3-6855_19020722949

4-howitworks-05-imageMaking retinal nerve cells.img_assist_custom-470x378

Developing eye therapies.img_assist_custom-470x276  

幹細胞植入視網膜 重現光明又沒生出腫瘤 Human embryonic stem cell-derived 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

作者:健康達人網/呂維振 | 健康醫療網 – 20141026

 

美國杜克大學利用仿生眼技術,讓一位失明33年的長者再次看見光明。而利用幹細胞發展眼睛視網膜疾病的療法,在最近也有進展。

                                             

植入仿生眼代替傳送光訊號 The Bionic Eye approachesthe next generation of Retinal Implants

杜克眼科中心的視網膜外科醫師Paul Hahn,為今年66歲的Larry Hester植入名為「阿格斯二號視網膜假體裝置」(Argus II Retinal Prosthesis Device,它的原理是植入一個光訊號的感測器,代替已經損壞的組織,透過無線傳輸接收特製眼鏡上送出的光訊號,接收後再傳給大腦。

Hester因視網膜色素變性的疾病(Retinitis pigmentosa),33歲開始視力慢慢減退,最後失去光明,這種疾病目前沒有治療方法,但在910日,Hester成為Hahn的七位受試者,植入了仿生眼,當重見光明的一刻,他感到非常驚訝,「噢,我的天啊,Yes!」他說他曾經以為能看到東西已經是一種逝去的記憶,那些過往的景象:池塘中的白鴨、滿月、老婆種的黃菊花;而更激動的則是他的妻子Jerry Hester。她說回家後她坐在一張暗色的椅子上,Larry可以看見她手臂的光閃爍,並且可以準確碰觸到她的臉,「那次碰觸真美」。

Hahn表示這款裝置並不能恢復原有的視力,但是可以讓人分辨出牆上的門,或是道路上的斑馬線,Larry則表示眼睛對著光或淺色物體時,可以感受到光的閃爍。Larry還將繼續與杜克大學合作,一方面學習更多仿生眼的特性,同時也提供更多資訊,做為研究團隊改進的參考。

 

幹細胞植入視網膜重現光明也沒生出癌細胞 Human embryonic stem cell-derived 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 in patients with 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 and Stargardt's macular dystrophy

除了植入實體的仿生裝置,看似更高端的幹細胞研究也有了挽救視力的實際案例。最近一項人體實驗結果發表,科學家將誘導而分化的幹細胞植入受試者的眼睛中,結果超過一半的人視力有改善,而且植入三年後仍沒有發生什麼病變。雖然還需要很多後續的研究,但這項實驗已經為幹細胞醫療跨出很大一步。

在這項研究中,科學家誘導幹細胞發展成視網膜色素上皮細胞(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 cells,然後將這種細胞植入18位盲人的其中一隻眼睛中。在植入後,研究者對受試者進行視力檢查,發現十位的視力有改善,七位沒有變化,一位變差,而所有受試者沒有植入細胞的另一隻眼則沒有什麼變化。

這項研究結果不但可以說明胚胎幹細胞可以減緩甚至逆轉一些退化性眼睛疾病造成的視力受損,而且在植入後三年也沒有對受試者產生其他醫學上的問題。研究刊登在刺胳針(The Lancet雜誌。

 

幹細胞做為醫療用途,其安全性一直備受關注,且因此造成研究的步伐較為緩慢,主要原因在於,幹細胞對病患來說畢竟是外來物,因此會發生排斥問題;另一個更嚴重的問題是,幹細胞既然可以誘導成醫師想要的特定類型細胞,當然也有可能發展成大家都不想要的腫瘤細胞。

受試者中有一半患有因年紀關係產生的黃斑部病變,另外一半則是患有一種罕見的遺傳性疾病「黃斑失養症」(Stargardt’s macular dystrophy,兩種都會讓視網膜的感光功能漸漸喪失,目前都沒有療法。研究團隊表示,他們選擇這兩類疾病的原因之一是眼睛部位比較不會形成排斥反應。

Charl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2014100907354503428822-201410090736457068768

3-201410090737099418543  

破百年光學束縛啟納米顯微時代德美3科學家奪化學諾獎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4-10-09

The Nobel Prize in Chemistry 2014 was awarded jointly to Eric Betzig, Stefan W. Hell and William E. Moerner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uper-resolved fluorescence microscopy".

顯微鏡讓人類得以窺探微觀世界,觀察微生物和細胞,但受制於光線和技術限制,一般光學顯微鏡無法分辨小於0.2微米(即0.0002毫米)的物體。美國科學家貝齊格、莫爾納爾及德國科學家黑爾,透過利用熒光分子成功打破界限,帶領人類從微米世界走進納米(奈米)世界,為科學研究向前邁進一大步。三人的貢獻昨日獲得肯定,共同榮獲本年度諾貝爾化學獎。評選委員會讚揚3人的突破性研究成果,巧妙地繞過了傳統光學的束縛,使顯微鏡能夠窺探納米世界。

香港《文匯報》綜合外電消息,瑞典皇家科學院昨(8日公布,3人因為「發明超分辨率熒光顯微技術」得獎,將瓜分800萬瑞典克朗(約861萬港元)獎金。評審委員會表示,今次獲獎的兩種提升顯微鏡分辨率的方法,分別由貝齊格和黑爾研發,莫爾納爾的研究則對貝齊格成功取得突破有關鍵功勞,因此決定由3人共享殊榮。

 

顯微鏡技術早於數百年前已逐步成形,分辨率亦隨技術進步不斷提升,但受制於光線波長限制,0.2微米成為顯微鏡難以突破的樽頸。德國物理學家阿貝在1873年提出「繞射極限」(Diffraction limit概念,稱0.2微米是傳統光學顯微技術解像度的物理極限。很多人就這樣接受現實,但亦有小部分科學家堅定不移,矢志打破界限。

1990年完成博士學位後,黑爾一直尋找突破「繞射極限」的方法,更不惜從德國前赴芬蘭,結果遇上當時仍處於研究階段的熒光顯微學。黑爾靈機一觸,想到設計一種「納米電筒」,可在納米範圍內掃描目標樣本,並以此為基礎構建「受激發射損耗」(STEDStimulated emission depletion microscopy顯微技術。雖然他的理論未有即時引起哄動,但已引來學界關注。黑爾其後製作STED顯微鏡,更在2000年實際展示其功能,聲名大噪。

而在大西洋對岸的美國,莫爾納爾1989年成為全球首位量度單分子光吸收量的科學家,並在8年後受到「綠色熒光蛋白」(GFP啟發,發展出能夠開關GFP發光功能的方法。「綠色熒光蛋白」是2008年化學諾獎得獎研究,當年得獎者包括已故「中國導彈之父」錢學森堂侄、美國華裔科學家錢永健。

莫爾納爾為科學家觀察單一分子打開大門,更成為貝齊格的突破口。貝齊格多年來為突破「繞射極限」費盡腦筋,他利用莫爾納爾對可開關熒光分子的研究,研發出「單分子顯微技術」,透過重覆掃描目標樣本,並在每次拍攝時只讓少量分子發光,最後把所得圖像重疊在一起,得出解像度突破「繞射極限」的顯微影像。

雖然目前也有電子顯微鏡等能提供高分辨率顯微,然而這些方法的準備過程會殺死細胞,因此無法用於觀察活細胞的活動。

 

諾獎評審委員會指出,得獎者的研究容許人類觀察病毒以至細胞內的蛋白質,對了解有關物質的功能作出重大貢獻,例如可用於觀察柏金遜症、腦退化症和亨廷頓症患者體內的蛋白變化等。委員會讚揚3人的研究不僅為人類未來探求知識打下重要基礎,他們現在仍然站在科研的最前線,透過科學研究為人類社會謀福祉。

香港《明報》援引外媒報導,貝齊格(Eric Betzig是熒光顯微技術領域科學家,現就職於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中心。莫爾莫納(William E. Moerner是光譜領域著名學者,現為美國史丹福大學講座教授。黑爾(Stefan W. Hell則是德國哥廷根大學教授,現為馬克斯普朗克生物物理化學研究所長。

瑞典皇家科學院的聲明說﹕「他們的突破性成就讓光學顯微技術達到可觀察納米結構的程度。」評委指出,光學顯微鏡以前能觀測到整個細胞和某些細胞器輪廓,但無法看到蛋白質分子在細胞內的相互作用。這就相當於只能看到城市的建築,卻無法看清在這些建築中生活的人們。

 

黑爾得知自己獲獎後說:「我非常驚訝,不敢相信得獎。還好我認得諾馬克(Nordmark,瑞典皇家科學院常任秘書)的聲音,知道這是真的。」在巴西參加研討會的莫納則是接到妻子報喜才知獲獎。

黑爾於2000年開發出「受激發射損耗(STED顯微鏡」。他用一束激光激發熒光分子發光,再用另一束激光消除掉納米尺寸以外的所有熒光,通過兩束激光交替掃描樣本,呈現出「納米級」圖像。

 

貝齊格和莫納則為另一種顯微鏡技術——單分子顯微鏡的發展奠定了基礎。這一方法讓單個熒光分子在不同時機發光,再匯集到同一個影像上來實現更清晰的成像。莫納199598年間在加州大學聖迭戈分校擔任教授時,曾向後來在2008年獲諾貝爾化學獎的華裔科學家錢永健「取經」。2006年,貝齊格第一次應用了這種方法。因此,這項成果和STED顯微技術同獲今年諾貝爾化學獎。

最近幾年,熒光顯微技術已相當成熟,科學界廣泛地運用超解析度熒光顯微鏡,一一檢視過去光學顯微鏡所看不到的東西,衍生出許多新的發現,拆解生命奧秘。例如科學家可深入了解細胞內的運作,理解病理成因。黑爾就曾觀測活的神經細胞,以了解腦部運作;莫納研究細胞蛋白與無法控制四肢的「亨廷頓舞蹈症」的關係;貝齊格則追蹤胚胎的細胞分裂過程。

 

隨著化學獎揭盅,4名本被看好的華裔科學家均與獎項無緣,包括港產「OLED之父」鄧青雲。

香港《文匯報》報導,今屆諾貝爾化學獎3名得主研發超高分辨率熒光顯微技術,成功突破傳統光學顯微鏡限制。香港中文大學細胞及發育生物學研究中心主任姜里文教授表示,以往觀察小於0.2微米的微生物時,只能使用電子顯微鏡,但仍無法觀測活的細胞活動,熒光顯微技術的出現令這變得可能,例如觀察病毒入侵細胞的微細過程等,對於了解疾病成因很有幫助。

姜里文指,電子顯微鏡體積巨大,而且無法觀察活細胞活動,但熒光顯微鏡與一般光學顯微鏡大小差不多。他表示,中大理學院也有引入熒光顯微鏡,一台成本約500萬港元左右。

 

化學獎得獎者之一的黑爾表示,諾貝爾委員會來電時正在查核一份科學論文,最初以為是惡作劇電話,之後才知是真的。他形容得獎完全出乎意料,但沒有過分激動,聽完電話後繼續看論文,看完後才打電話給妻子和幾位親友通知喜訊。他又笑說要反鎖在房中,避開蜂擁而至的採訪要求和連環電話轟炸。

黑爾稱雖然研究最初遇到學界極力反對,「不過物理學在20世紀取得這麼多進步,我肯定一定有些東西,可帶領我們突破障礙」。

 

正身處德國慕尼黑準備授課的貝齊格則表示,對得獎感到非常震驚,「我過去1小時在慕尼黑的美好天氣下漫無目的地遊走,感到人生迎來重大轉變。」

 

正在巴西出席會議的莫爾納爾稱,起初認為自己有可能得獎,但並沒太大期望,形容喜訊令他心跳加速。

 

黑爾Stefan W. Hell51

出生地:羅馬尼亞

背景:現為德國公民,1990年在德國海德堡大學畢業。現任德國馬克斯普朗克生物物理化學研究所所長、海德堡德國癌症研究中心部門主管。

 

貝齊格Eric Betzig54

出生地:美國密歇根州

背景:1988年在美國康奈爾大學畢業。現任美國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JFRC小組組長。

 

莫爾納爾(莫納)William E. Moerner61

出生地:美國加州

背景:1982年在美國康奈爾大學畢業。現任美國史丹福大學化學講座教授、應用物理學禮任教授。

 

資料來源:香港文匯報

Charl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66584  

正常吃也患糖尿病 免疫失調成兇手

作者:華人健康網記者駱慧雯/台北報導 | 華人健康網 – 2014108

體型不胖、飲食正常也可能罹患第二型糖尿病,國衛院研究發現是

 

糖尿病不是胖子或高脂飲食的專利,正常飲食也可能罹患糖尿病!

國家衛生研究院發現,正常飲食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的原因可能是免疫失調所致,因缺乏酵素蛋白激酶MAP4K4,過度活化T淋巴細胞,分泌發炎性細胞激素和刺激脂肪組織,阻礙胰島素的傳遞而導致血糖上升

過去有關糖尿病的研究,多著重於巨噬細胞或高脂飲食的致病機轉,但最近的國際期刊《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提到,國內國衛院研究團隊歷時4年的研究發現,發炎性T淋巴細胞活化與脂肪細胞之相互調控的作用,為正常飲食下發生第二型糖尿病之致病機轉。

 

T淋巴細胞太活躍 MAP4K4缺乏是關鍵

研究團隊解釋,免疫系統原本可清除或消滅體內產生的癌細胞、有害之外來物質以及病原體。而原本應扮演防禦角色的T淋巴細胞,若失去調控它的酵素蛋白激酶MAP4K4,將過度活化而分泌大量發炎性細胞激素,進而刺激脂肪組織,從而抑制了脂肪細胞中胰島素之訊息傳遞,會造成血糖持續上升而產生糖尿病,甚至導致全身性多重器官發炎的現象。

酵素蛋白激酶MAP4K4,又稱HGK,是負責調控發炎性T淋巴細胞活化的關鍵分子,研究團隊在實驗動物中心培育剔除T淋巴細胞酵素蛋白激酶MAP4K4的基因剔除小鼠,使其T淋巴細胞活化喪失踩剎車的能力,再以正常飲食飼養,結果發現實驗鼠的T淋巴細胞會慢性過度活化,並分泌大量發炎性細胞激素IL-6

細胞激素IL-6會進一步刺激脂肪組織產生更多的瘦體素,細胞激素IL-6與瘦體素兩者再結合促使發炎性幫助型17 T淋巴細胞Th17)分化並堆積在脂肪組織,從而抑制了脂肪細胞中胰島素之訊息傳遞,造成血糖無法維持恆定,共同誘發第二型糖尿病。

除了第二型糖尿病之外,研究團隊也在基因剔除小鼠上發現關節炎、心臟病、腎臟病、白內障、以及傷口癒合不良的情況,與糖尿病病患的臨床病癥極為相似。

 

免疫調控血糖 未來可望成治療標靶

研究團隊指出,第二型糖尿病15年來長據國人十大死因之第五位,今年更上升成為第四位,嚴重可引發心血管疾病與腎臟病變等可能致死的併發症,因此目前已和台中榮民總醫院合作,持續對第二型糖尿病患者檢體進行分析,使MAP4K4可望成為第二型糖尿病的潛力生物標記或治療標靶。

Charl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諾貝爾醫學獎三人共享殊榮

20141007

陳文和/綜合報導

1-B07A00_P_01_02

2014年諾貝爾醫學獎得主,左至右分別為美英雙重國籍學者約翰.歐基夫,挪威夫妻檔學者梅布瑞特.穆瑟與愛德華.穆瑟。(美聯社)

2-B07A00_T_01_03

人腦定位系統示意圖

 

全球矚目的2014年諾貝爾6大獎項得主6日起陸續揭曉,首先出爐的是「生理學或醫學獎」,獲獎者為擁有美英雙重國籍的學者約翰.歐基夫(John O’Keefe),及挪威的夫妻檔學者梅布瑞特.穆瑟(May-Britt Moser)與愛德華.穆瑟(Edvard Ingjald Moser)。

3名學者因「發現構成大腦定位系統的細胞」共享殊榮,歐基夫獲得800萬瑞典克朗(約台幣3350萬元)獎金的半數,穆瑟夫婦則平分另一半獎金。

 

有助了解阿茲海默症

瑞典斯德哥爾摩卡洛林斯卡學院的諾貝爾委員會指出,3位得主發現的大腦內定位系統(inner GPS),解答了人類如何在空間中確認方位、找出從一個地點移動到另一地點的路徑,以及如何將相關資訊儲存,以利來日立即取用。

委員會也表示,3位得主的成就代表神經科學的一個「典範轉移」(Paradigm Shift),有助於研究人員瞭解阿茲海默氏症相關的空間記憶喪失。

 

歐基夫等44年獲肯定

現年75歲的歐基夫於1971年找出這個腦內定位系統的第一個組成要項,也就是大腦海馬迴裡一種稱為「位置細胞」(Place Cells)的神經細胞。他發現每當實驗鼠移動到房間特定位置時,位置細胞即會活化,從而建構出所處房間的地圖。

30多年之後,穆瑟夫婦於2005年發現腦內定位系統第2個構成要素,也就是大腦海馬迴中稱為「網格細胞」(Grid Cells)的另一種神經細胞。網格細胞能產生座標系統以利精確定位及尋找路徑。後續的研究更揭示了位置細胞與網格細胞如何讓人得以確認方位及進行導航。

 

史上第4對夫妻得獎

諾貝爾獎自1901年開始頒發以來,現年51歲與52歲的穆瑟夫婦是第4對共同得獎的夫妻檔,之前3對共享殊榮的夫妻分別是1903年物理學獎得主居禮夫婦、1935年化學獎得主約里奧夫婦(居禮夫人的女兒女婿)、1947年醫學獎得主柯瑞夫婦。另有瑞典的默達爾夫婦分別得獎,先生在1974年獲頒經濟學獎,妻子則於1982年榮膺和平獎。

2014年諾貝爾獎後續獎項揭曉時間分別為7日物理學獎、8日化學獎、9日文學獎、10日和平獎及13日經濟學獎。

Charl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201410060043792-201410060044143-20141006004420  

找到腦部Inner GPS 三人獲諾貝爾醫學獎

20141006

吳毓敏、廖綉玉

 

今年的諾貝爾醫學獎由英國腦神經學家約翰奧基夫(John O’keefe)和挪威的莫瑟爾夫婦--梅伊布利特(May-Britt)與愛德瓦德(Edvard Ingjald Moser)三人共同獲得。摘自諾貝爾獎官網

約翰.奧基夫(John O’Keefe)。取自網路

挪威的莫瑟爾夫婦,梅伊布利特(May-Britt)與愛德瓦德(Edvard Ingjald Moser)。取自維基百科

 

2014年諾貝爾獎於今(6)日下午530分公布醫學(或生理學)獎得主,由英國神經學家約翰奧基夫(John O’keefe)和另外2人是來自挪威的莫瑟爾夫婦,梅伊布利特(May-Britt)與愛德瓦德(Edvard Ingjald Moser),三人共同獲得,為表彰他們發現大腦中負責定位系統的細胞。

另外,梅伊布利特.莫瑟爾(May-Britt Moser與愛德華.莫瑟爾(Edvard Ingjald Moser為史上第5對夫妻檔諾貝爾得主,至於獎金部分,三人則共獲得800萬瑞典克朗。

 

諾貝爾獎得主公布106日拉開序幕,由醫學獎打頭陣,接下來是物理學獎、化學獎、和平獎及經濟學獎,文學獎日期則在周四(9日)公布。

 

找到人腦GPS 阿玆海默症或有解

諾貝爾委員會周一揭曉今年醫學獎得主,由英國學者奧基夫(John O’Keefe),以及挪威夫妻檔學者梅伊布利特.莫瑟爾(May-Britt Moser)和愛德瓦德.莫瑟爾(Edvard Ingjald Moser)共享殊榮,這3位腦神經科學家發現大腦內部的定位系統(GPS),有助於深入了解阿玆海默症等腦疾病。

 

諾貝爾委員會周一發表聲明指出,3位學者獲獎,係表彰他們發現大腦內建定位系統(Inner GPS),替我們做空間導航。

聲明說:「他們3人的發現,解決了困擾哲學家與科學家數世紀之久的問題。大腦是如何建立我們周遭環境的空間地圖,我們又是如何在複雜環境定位方向?」

委員會並提到,認識大腦定位系統,有助我們了解阿玆海默症之類的腦疾病,何以嚴重喪失空間記憶。

 

1971年奧基夫利用老鼠實驗,發現大腦定位系統第一個組成要素。他在大腦海馬迴(Hippocampus)這個主管記憶的重要區域,發現一種神經細胞,當老鼠在實驗室某一特定位置時,這種細胞就會特別活化,老鼠的腦中因而建立起實驗室的地圖。

2005年,挪威籍的莫瑟爾夫婦發現大腦定位系統另一個關鍵要素,即是位在內鼻皮質(Entorhinal cortex)的神經細胞,建構一協調系統,幫我們精準定位並找到路徑。

 

諾貝爾獎腦空間辦識助醫研

諾貝爾醫學獎得主發現腦部定位系統,國內專家說,腦中海馬體退化則空間辦識變差,未來助研究阿茲海默症。

2014年諾貝爾醫學獎今天公布,得主包括美裔英籍科學家歐基夫(John O'Keefe)及挪威夫婦梅伊-布里特.穆瑟(May-Britt Moser)和愛德華.穆瑟(Edvard Moser)等3人。

3位得獎者發現腦部定位系統,又稱為腦部GPS,能定位自己空間。1971年,歐基夫發現腦部定位系統構成要素。他發現大腦稱為海馬迴部位有一種神經細胞,在老鼠走到房間特定地點時就會活化。

研究看到,在老鼠走到其他地方時,其他神經細胞就會活化。歐基夫推斷,這些「位置細胞(Place cells」組成房間地圖。

穆瑟夫婦在2005年發現大腦定位系統的另一構成要性,確定「網格細胞(Grid cell」,即定位細胞如何活動,大腦將環境分成許多方格,如經緯度,這有助大腦辨識所在位置和起始點的距離。

 

國立陽明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副教授連正章說,歐基夫是研究大腦如何處理空間記憶,從動物實驗的活體電生理記錄發現,當每次小鼠經過時,海馬迴的細胞會異常興奮,經過不斷測試,小鼠走到某空間或角度時,該細胞就會興奮,稱為「位置細胞(Place cells」。

連正章說,穆瑟夫婦15年後發現很多位置細胞,延續歐基夫研究,發現網格細胞(Grid cell

他說,大腦海馬迴中有很多細胞有個特性,在小鼠沒有接受特別訓練下,會從某地方走到任何地方,或在任何空間內,而小鼠又具備有辦識空間的能力,這是位置細胞的基本概念。

他說明,這在每個人大腦中海馬迴即有此特定細胞可辦識空間,小鼠可辦識很多空間結構,目前雖然醫學進步,仍無法解釋如何辦別空間的各種特色。

談未來醫學運用,連正章表示,海馬迴退化,則空間辦識會變差,老化過程中,腦部退化性疾病如失智症或阿茲海默症,盼未來能透過此相關研究了解腦部如何處理空間記憶,進而用藥物或其他方法改變空間記憶有關細胞。

Charl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BXDA00_P_06_022-BXDA00_P_06_03  

日本神戶市「理化學研究所」iPS人工幹細胞培養視網膜治失明

20140913

黃菁菁/東京12日電

由日本「理化學研究所」等機構組成的研究團隊,12日宣布完成利用iPS幹細胞再生眼睛的視網膜組織,對失明患者進行手術治療的首例,可望為實現再生醫療跨出一大步。圖為里研所的高橋政代醫師正與同事進行研究。(法新社)

研究團隊為團隊為病患移植、由iPS細胞培養的視網膜組織。(法新社)

 

神戶市的理化學研究所等組成的研究團隊,利用iPS細胞(人工多功能幹細胞)再生眼睛的視網膜組織,對失明患者進行手術治療,欲使因病失明的患者恢復視力。這是諾貝爾獎得主、京都大學教授山中伸彌開發的iPS細胞,實際用在治療患者的全球首例。

研究團隊12日晚間召開記者會表示,「我們認為手術成功了」。此創舉被期待能成為實現再生醫療的一大步。

這個手術是在神戶的尖端醫療中心醫院進行,由理化學研究所的專案組長高橋政代、以及尖端醫療中心醫院等研究團隊共同執刀。接受手術的是一位因「老年黃斑病變」導致視力不斷衰退的兵庫縣70多歲女患者。

研究小組先從患者的手臂取下一點皮膚細胞,製造出iPS細胞,再將iPS細胞培養成視網膜組織。12日的手術是將生病受損的視網膜之一部分取出,進行移植手術。

手術從下午145分開始麻醉,患者大約3小時後醒過來。尖端醫療中心醫院的部長栗本康夫表示,手術中並沒有出血等問題,患者已回病房休息,看起來很有精神,手術應可說是成功。

高橋政代則說,「手術順利結束了,感到非常安心,這是臨床研究的首例,也希望是很大的一步」。

醫療小組指出,這次手術的首要目的是,確認此治療法是否安全,患者許多維持視力所需的細胞已死,能期待的是,抑止視力衰退,多少恢復一些視力。

Charl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