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Life 人生 (603)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1higgs-boson-lhc  2the-higgs-boson  3higgs_standard_mod  4higgs-boson-and-the-big-bang  5higgs  6Higgs_Boson_God  7higgs-boson  8Higgs_and_Bose_in_Higgs_Boson  9Higgs_and_Bose_in_Higgs_Boson  

發現「上帝粒子」英國物理學家希格斯(Peter Higgs)與比利時物理學家恩勒特(Francois Englert奪諾貝爾物理獎

自由時報 – 2013109〔編譯魏國金/綜合報導〕

 

希格斯、恩勒特都已逾80

84歲的英國物理學家希格斯(Peter Higgs)與80歲的比利時物理學家恩勒特(Francois Englert),以預測「希格斯玻色子」(Higgs boson)存在的成就,於8日共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殊榮。又名「上帝粒子」的「希格斯玻色子」解釋了基本物質如何獲取質量,以形成恆星與行星

 

希格斯玻色子宇宙建構基礎

在兩人的原始研究發表半世紀後,「希格斯玻色子」才終於在2012年,於鄰近日內瓦的歐洲核子研究組織(CERN)巨大的強子對撞器被偵測到。這項成果被譽為物理學界最重要的發現之一。

 

研究發表半世紀後才被證實

瑞典皇家科學院指出,希格斯與恩勒特因描述宇宙如何建構的基礎研究而獲獎。該單位指出︰「根據標準模型(Standard Model),從花朵、人類到恆星與行星,萬物僅是由一些基礎建材,也就是物質粒子組成。」

希格斯玻色子是描述宇宙基本組成的「標準模型」物理最後一塊拼圖。1964年有6名科學家發表相關論文,恩勒特與2011年辭世的同僚布勞特拔得頭籌,幾週後,愛丁堡大學年輕講師希格斯也提出理論,他同時是明確預測有新粒子存在的第一人。

向來不喜歡曝光的希格斯即使獲得諾貝爾獎,也不願公開露面,他透過任教的愛丁堡大學發表聲明說︰「我希望這對基礎科學的肯定有助於提升對『藍天研究』(Blue-Sky Research)價值的重視。」所謂的「藍天研究」意指研究領域和現實世界的應用難以立即產生關聯,也常被稱為「基礎研究」。

在比利時布魯塞爾自由大學舉行的記者會上,恩勒特表示:「我非常、非常高興獲得這個非凡獎項的肯定」,但他也說:「遺憾的是,我的同事與朋友布勞特,沒辦法一起分享。」

希格斯與恩勒特的研究,顯示出原子內的基礎粒子如何透過與瀰漫整個太空的無形的「希格斯力場」交互作用來取得質量,而它們越是交互作用,它們就變得越重,與「希格斯力場」關聯的粒子就是希格斯玻色子。

Charl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BX1A00_P_01_02  BX1A00_P_01_03  BX1A00_P_01_04  

49年前預言上帝粒子英、比科學家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中國時報陳文和/綜合報導 20131009

等到白髮 英國科學家希格斯(右)與比利時科學家恩格勒(左),20127月參加歐洲粒子物理研究中心在日內瓦附近舉行的記者會。如今兩人同獲2013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法新社)

台灣之光 被視為本世紀最重要科學研究之一的大強子對撞機LHC實驗,中央大學與台大負責其中CMS的前置簇射探測器製造,圖為2008年工作人員與探測器半成品合影,可見一半人力來自台灣。(台灣CMS團隊提供/資料照片)

解開宇宙之謎「上帝粒子」被視為解開宇宙形成之謎的關鍵,當代物理學界甚至以尋找「聖盃」形容這項偉大的發現。圖為「大強子對撞機」的緊湊緲子螺管探測器(CMS),台灣團隊亦參與CMS實驗。(美聯社)

 

2013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8日揭曉,獲獎人為84歲的英國科學家希格斯(Peter Higgs)與81歲的比利時科學家恩格勒(Francois Englert),兩人因提出基本粒子質量來源相關理論、預言「希格斯玻色子」(Higgs boson,俗稱「上帝粒子」)的存在而同獲殊榮,將平分800萬瑞典克朗(約台幣3660萬元)的獎金。

 

台灣參與相關實驗

瑞典皇家科學院指出:「兩位得主藉由理論發現的機制,對人類瞭解次原子粒子質量的來源貢獻卓著。該機制新近已由歐洲粒子物理研究中心(CERN)大強子對撞機(LHC)的超導環場探測器(ATLAS)與緊湊渺子螺管探測器(CMS)實驗證實,當時發現了兩人理論預測的基本粒子(上帝粒子)。」

這項物理學界至高無上的學術桂冠,台灣也算與有榮焉,因為台灣的實驗高能物理團隊已參與LHC計畫13年,其中,台灣大學與中央大學參與CMS實驗,中研院則參與ATLAS實驗。

希格斯與恩格勒在1964年分別獨立提出基本粒子如何獲得質量的理論,對粒子物理學重大課題提出解釋。他們的理論構成了粒子物理學「標準模型」(Standard Model)的核心。

標準模型是一套描述強力、弱力及電磁力這三種基本力與組成所有物質的基本粒子的理論。理論上基本粒子是構成物質的最小最基本的單位。在基本粒子和基本力形成的物理世界中,除了重力以外,標準模型可以合理解釋這世界大多數的物理現象。

 

解釋粒子質量起源

但初始的標準模型倚賴規範場論,設定所有規範粒子不具質量,被質疑很明顯地不夠完善。

而希格斯1964年提出的「對稱破缺」(Symmetry breaking)理論,建立「希格斯機制」(Higgs mechanism),成為所有解釋基本粒子質量起源的機制中最獲認可的一種。

希格斯機制假設宇宙遍布一種特別的量子場,稱為希格斯場,能夠與某些基本粒子交互作用,而這交互作用的一個必然副產品,就是希格斯玻色子。當物理學家實驗證實希格斯玻色子存在,即確定標準模型大致無誤。粒子物理學標準模型預言存有62種基本粒子,而希格斯玻色子是其中最後一種被實驗證實者,唯有它才能夠解釋為何物質會有質量,乃至宇宙如何形成。

Charl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B03A00_P_01_03  B03A00_P_01_04  B03A00_P_01_05  B03A00_P_01_06  B03A00_T_01_02  

證實上帝粒子(Higgs boson)存在台灣團隊有功

中國時報李宗祐/台北報導 20131009

「緊湊緲子螺管探測器」(CMS實驗,是找尋希格斯波色子的關鍵。(美聯社)

CMS實驗,顯示2束質子對撞後產生的帶電粒子往外飛散。(法新社)

CMS實驗,顯示2束鉛離子對撞後產生的帶電粒子軌跡。(美聯社)

歐洲粒子物理研究中心的「大強子對撞機」計畫中的「超導環場探測器」(ATLAS),是探測希格斯玻色子的另個關鍵實驗。由於計畫延遲,(ATLAS)於2008910日才有首個粒子束的事例。(美聯社)

歐洲粒子物理研究中心(CERN)的大強子對撞機(LHC

 

歐洲粒子物理研究中心(CERN)跨國研究團隊去年利用大強子對撞機(LHC)實驗觀測,發現「上帝粒子」希格斯粒子(Higgs boson)存在證據,成為英國物理學家希格斯(Peter Higgs)和比利時學者恩格勒(François Englert)獲得諾貝爾物理獎的重要關鍵。台灣研究團隊也在這項關鍵性實驗扮演重要角色,並參與發現希格斯粒子的兩項探測器研製計畫。

 

參與探測器研製

中央研究院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員林誠謙強調,LHC、緊湊緲子螺管探測器(CMS)和超導環場探測器(ATLAS),以及網格計算中心,是歐洲粒子物理研究中心發現希格斯粒子存在的三大要素,台灣研究團隊除了參與CMSATLAS研製以外,也負責營運亞洲網格計算中心。LHC質子束以接近光速的高速碰撞後,產生的粒子觀測資料,「有10%是在我們這裡分析」,台灣在對證實希格斯粒子存在,確實有相當的貢獻。

中央大學物理系特聘教授張元翰表示,台灣研究團隊由中研院、中央大學和台灣大學共同組成,經由LHC計畫證實希格斯粒子存在,成為英國與比利時兩位科學家獲得諾貝爾物理獎的關鍵證據,「理論部分,我們不敢居功,但在驗證實驗方面,我們當然有貢獻,而且是與有榮焉!」

張元翰指出,台灣在證實希格斯粒子存在的關鍵性研究上,最大的貢獻是發現希格斯粒子變成兩種光子的兩個「黃金通道」;並透過CMS,觀測到質量約1250億電子伏特、過去從未被發現過的新粒子訊號,成為希格斯粒子存在的重要證據。

 

觀測新粒子訊號

台灣研究團隊是在國科會與中研院的支持下,從2000年開始參與LHC計畫。林誠謙形容,LHC透過網格計算中心從歐洲傳送到位於中研院的亞洲網格計算中心,每秒高達100億位元,要在這麼多資料裡面找到希格斯粒子存在的證據,就是大海撈針,但CERN主導的跨國研究團隊經過多年努力,還是完成這項跨世紀的科學挑戰。

 

中央社/布魯塞爾8日電

台灣早在13年前就參與尋找「上帝粒子」跨國計畫,參與計畫長達7年的台大物理系副教授陳凱風,目前正在CERN工作。他說,現場有記者會,但沒有其他慶祝活動;團隊都很高興,不過開心一陣後也立刻埋首工作,很有科學家本色。

陳凱風表示,台灣主要貢獻在於截取數據,並負責一個偵測器,是發現希格斯粒子的管道之一。計畫啟動20年來,各國翹楚聚在一起往同一目標努力,每個人的貢獻都很小,但累積起來才能找到上帝粒子。

但他也認為,理論原就預期有上帝粒子,真的找到也只是合乎預期,而科學家期待的是「超乎預期」,接下來的工作,除了要了解上帝粒子的特性,還要倍增加速器能量,尋找其他粒子。

Charl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nobel-physics-prize-higgs-englert_1  2  3  4  5nobel  

François Englert and Peter Higgs Win Nobel Prize in Physics

Scientists' Theory Confirmed by Detection of Higgs Boson Particle.

François Englert and Peter Higgs won the 2013 Nobel Prize in physics. They received the award for their work on the "Higgs mechanism," which was proposed in 1964 as a theory to explain how mass is conferred to elementary particles.

Charl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  3  

《石橋禪》千年等待

有個年輕貌美的少女,出身豪門、多才多藝,她家的門檻都快被媒婆踩斷了,她仍不想出嫁,因為她始終都在盼望如意郎君的出現。有一天,她去廟會散心,在萬頭攢動的人群中,瞥見一名年輕男子,心中確知就是她苦苦等待的人,然而,場面雜沓擁擠,她無論如何都無法靠近那人,最後眼睜睜地看著心上人消失在人群中。

之後,少女四處尋找此人,但這名年輕男子卻像是人間蒸發,再也沒有出現。落寞的她,只有每日晨昏禮佛祈禱,希望再見那個男人。她的至誠,感動了佛心,於是現身遂其所願。佛祖問她︰「你想再看到那個男人嗎?」「是的,哪怕見一眼也行﹗」「若要你放棄現有的一切,包括愛你的家人和富貴的生活呢?」「我願放棄」少女為愛執著。「你必須修煉五百年,才能見他一面,你不會後悔吧?」「我不後悔」斬釘截鐵。於是女孩變成一塊大石頭,躺在荒郊野外,四百九十九年的風吹日曬,女孩都不以為苦,難受的卻是這四百多年都沒看到一個人,看不見一點點希望,才讓她面臨崩潰。

最後一年,一個採石隊來了,相中了她,把她鑿成一塊條石,運進城裡,原來城裡正在建造石橋,於是,女孩變成了石橋的護欄。

就在石橋建成的第一天,女孩就看見了那個等了五百年的男人﹗

他行色匆匆,很快地走過石橋,當然,男人不會發覺有一塊石頭正目不轉睛地望著他,這男人又一次消失了。佛音再次出現︰「滿意了嗎?」「不﹗為什麼我是橋的護欄?如果我被鋪在橋的正中,就能碰到他、摸他一下了﹗」「想摸他一下?那你還得修煉五百年﹗」「我願意﹗」「很苦,你不後悔?」「不後悔﹗」這次女孩變成了一棵大樹,立在一條人來人往的官道上,每天都有很多人經過,女孩每天觀望,但這更難受,因為無數次希望卻換來無數次的希望破滅。

若非前五百年的修煉,女孩早就崩潰了﹗

日子一天天過去,女孩的心逐漸平靜了,她知道,不到最後一天,他是不會出現的。

又是一個五百年啊,最後一天,女孩知道他會來的,但她的心中竟然不再激動。

他終於來了﹗還是穿著她最喜歡的白色長衫,臉還是那麼俊美,女孩痴痴地望著他。

這一次,他沒有匆匆走過,因為,天太熱了。

他注意到路邊有棵大樹,休息一下吧,他想。他來到樹下,靠著樹根,閉上雙眼睡著了。

女孩摸到他了,而他就緊靠在她的身邊﹗

但是,她無法向他傾訴這千年的相思。只有盡力把樹蔭聚攏,為他遮擋毒辣的陽光。

男人只小睡片刻,因為他還有事要辦,他拍拍長衫上的灰塵,動身前一刻,他回頭看了看,又輕輕撫摸一下樹身,然後,頭也不回地走了﹗當那人逐漸消失的那一刻,佛祖又出現了。「你是不是還想做他的妻子?那你還得修煉。」女孩平靜地打斷了佛祖的話︰「我是很想,但是不必了。」「哦?」「這樣已經很好了,愛他,並不一定要做他的妻子。」「哦﹗」「他現下的妻子也曾像我這樣受苦嗎?」女孩若有所思。佛祖微微點頭。女孩微微一笑︰「我也能做到的,但是不必了。」就這一刻,女孩似乎發現佛祖微微地吁了一口氣。女孩有些詫異︰「佛祖也有心事?」「這樣就好,有個男孩可以少等你一千年了,為了看你一眼,他已經修煉兩千年了。」佛祖臉上綻放著笑容……

Charl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  3  

阿難的《石橋禪》

阿難對佛祖説:我喜歡上了一女子。佛祖問阿難:你有多喜歡這女子?阿難説:我願化身石橋,受那五百年風吹,五百年日曬,五百年雨淋,只求她從橋上經過。佛祖稍一沉吟,問阿難:五百年的寂寞,不後悔?阿難説:不後悔。佛祖輕嘆一聲:那你去吧。阿難如願化身成了那座石橋,經歷了風吹、日曬、雨淋,那女子終於從石橋上輕輕走過。

她是那麼的溫柔、恬靜,跟以前看見她的時候一樣。

可惜她是不會知道,腳底下的石橋在默默地注視著她。匆匆一別,河水潮起潮落。

阿難寂寞地等待著心愛的女子再從橋上經過。

終於,又看見女子從遠處走來。

她行色匆匆,阿難還沒有對她的容貌看得真切,就只剩下婀娜的背影。

她有什麼急事嗎?阿難想問,可惜不能開口説話。

心中升起一連串的問號,卻只能空盼著,沒有回答,沒有答案。

他只能等著。

雖然阿難早已有心理準備,還是不免惆悵。阿難的身體開始長出了青苔,春天到了。

雨像霧一樣,輕柔地打在他身上。

萬物皆綠,鳥叫蟲鳴。

阿難正在感受著春天的生機勃勃,撫摸著潺潺的流水。

忽然發覺,女子正撐著油紙傘從遠方緩步走來。

快一年了,距離上次見到她都快一年了。

阿難整理一下心情,雖然早已沒以前激動。女子手裏提著東西,到橋上時累了,停了下來。

這個時候,橋的另一方來了一個年輕男子。

男子看到女子提的東西比較重,提出要幫忙。

幾番推辭,東西已在男子手上。

男子説:「我叫江阿生,你就叫我阿生吧。」

女子為男子撐傘,緩步離開,後面説什麼已經聽不清楚。阿難心裏不是滋味,默默地站著。

我此刻只是一座石橋,你的東西雖然不重,我卻不能為你做點什麼。沒過多久,女子又出現在橋上,旁邊多了個男子,就是上次那一個。

阿難明白什麼事,但他卻不能用任何行動表示。

雖然努力讓自己平靜,但心裏還是隱隱作痛。花開花落,幾許寒暑。

阿難還是默默地站在那裏。

他已經忘了上一次心痛是什麼時候。

女子還是會偶爾經過,背著個小孩;再一次,背著個小孩,手裏拖著一個,原來又過了幾年。

阿難對女子的樣子越來越模糊。

是女子變化太大了,還是自己記不清楚呢?

但這關係不大,他只是一座石橋,默默無聞,什麼也不能做。女子再一次經過石橋,阿難已經不確定是不是她了。

歲月在她臉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痕跡,走路的姿勢也不再婀娜。

有時,男子也會一起出現。

他們已經白髮蒼蒼,相互攙扶著緩緩而行。

阿難只是靜靜地看著,一次次的再見已經不能在他心裏掀起多大的漣漪。最後一次見到女子的時候,她正悲痛欲絕地送男子的遺體經過石橋。

後面跟著兒子、孫子、親友們。

阿難心中難過起來,然而還是什麼都不能做,只好作罷。

他思考著,人為什麼會有生離死別呢?我能為他們做點什麼?女子的孫女漸漸長大,又跟另一個男子在石橋相遇。

然後相互扶持,垂垂老矣、逝去。

又一個小孩長大、衰老、逝去……阿難見證著花開花落,人間的悲歡離合,隱隱約約覺得悟到了什麼,又好像什麼都沒有悟到。

他已經完全記不起那個女子的樣子,甚至有時都忘記了當初為何來到這裡當石橋。

或許自己本來就是一座石橋,想像著自己化身成阿難,去受佛祖教化。五百年過去,石橋塌了。阿難睜開眼睛,發現自己還處在沙羅雙樹園,傍邊是迦葉和眾弟子,正在聆聽佛祖教誨。五百年前他離開時親手點的香才燒了一半,阿難大悟。佛祖講法完畢,眾人散去。

迦葉跟阿難一同走著。

迦葉對阿難説:「師兄剛才入定時,我跟師傅説我喜歡了一個女子。我願為她重受六道輪迴之苦,只願跟她過一輩子,在她死之前先死。」阿難聽著這似曾相識的話,輕輕地「哦」了一聲。

迦葉繼續説:「師傅成全了我,第一世就讓我遇見了她。那一世我有個名字,叫江阿生。」

Charl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A18A00_T_02_02  

3D印表機出貨今年成長近5

工商時報記者袁顥庭/台北報導 20131008

3D印表機出貨,未來數年將有躍進式成長。圖/路透

 

Gartner首次針對10萬美元以下家用與商用3D印表機市場的調查,2013年以下的3D印表機,全球出貨量將成長49%5.65萬台。Gartner預期,20143D印表機出貨量將進一步成長75%9.81萬台,2015年有機會翻倍成長。

Gartner研究總監Pete Basiliere表示,3D印表機市場已達轉折點。儘管市場尚未臻於成熟,且其熱潮勝於現實技術,但其發展速度和買家興趣度的提升,已迫使硬體、軟體與服務供應商必須提供更易於使用的工具和材料以輸出穩定且高品質的成品。

20133D印表機終端使用者合計支出將達4.12億美元,較2012年的2.88億美元上揚43%。其中商用端支出總額將超過3.25億美元,而家用端則將近8700萬美元。2014年總支出將成長62%6.69億美元,其中商用端支出為5.36億美元,家用端支出則為1.33億美元。

3D印表機過去一直以少量的形式販售,大多銷往北美、西歐及亞太成熟市場,這些也是主要科技服務供應商所在的國家。雖然北美與西歐地區目前仍主導此一市場,但大中華區98.8%的年複合成長率將於2017年超越北美、西歐地區達6個百分點。在成熟的亞太地區國家,3D印表機出貨量預期將於2013年成長52.1%3817台,至2017年則將超過7萬台。

由於競爭壓力和出貨量增加,3D印表機的價格在未來幾年內勢必下滑。Gartner預測,至2015年,全球前50大跨國零售業者中,將有7家會在其實體及網路店面販售3D印表機。Basiliere表示,大型跨國實體及網路零售業者具備將這項技術行銷予消費者和企業買家的能力,創造裝置的需求,同時藉銷售印表機和耗材以及獨特的3D列印商品以創造營收。

Charl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A07A00_T_01_02  

美債限危機 5套結局劇本出爐

工商時報記者蕭麗君、林國賓/綜合外電報導 20131008

預算僵、債限近 美舉債大限逼近,歐巴馬(左)與眾議院間針對預算、債限談判仍不見進展。眾議院議長貝納(右)周日更放話決不接受不附帶任何條件的調高債務上限法案。圖/美聯社、路透

 

美國政府停擺進入第2周,共和民主兩黨針對預算僵局與債務上限談判依然打死結,不見任何進展。面臨舉債大限不斷逼近,政治人士推測,這場債限危機將有5種可能結局,但這5種情況都將面臨龐大政治阻力。

美國政府因預算案卡關持續關門,如今又將面臨債限無法提高恐將爆發債務違約的更大難關,歐美股市周一在相關利空罩頂下同步大跌,德國、英國與法國股市盤中均重挫逾0.7%,美國道瓊工業指數早盤跳空摜破15,000點大關,大跌150點或1%

自從美國政府關門以來,眾議院議長貝納周日首次接受媒體訪問。他對美國廣播公司表示,眾院不會通過「乾淨版」(意指不附帶任何條件)的調高債務上限法案,若總統拒絕與他們對話,將冒著政府債務違約的風險。

貝納強調,如果歐巴馬不願針對削減支出議題進行協商,那麼共和黨將不會同意調高債務上限。

根據美聯社報導,由於兩黨惡鬥迄今不見舒緩,政界人士指出,這場債務上限危機可能出現5種結局。

1是貝納讓步。貝納將決定冒著觸怒同黨保守派的反對聲音,主導眾院通過緊急預算案,讓政府重新恢復運作,並且還同意調高債務上限。不過該作法恐讓他面臨其他同黨議員的撻伐,甚至讓他丟掉議長寶座。

2是雙方各退一步。民主黨最終願意針對某些議題妥協,有助於貝納爭取少數共和議員支持調高債務上限。但是該決定,卻也違背歐巴馬堅稱不對債務上限與政府關門妥協的立場。

3是雙方大和解。兩黨對於重大預算議題可能進行大和解。這意味共和黨可能同意加稅,民主黨則必須對社會安全與醫療保健的支出進行大幅度的削減。但這難度很高。兩黨立場因為歧見過深,導致歐巴馬與貝納曾在2011年與去年底的談判最後都出現破局。若雙方不願各讓一步,要讓他們在本月17日前達成任何共識,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

4是歐巴馬妥協。一些共和黨議員預測,歐巴馬將在最後一刻退讓,以避免政府債務違約。他們指出,歐巴馬過去也曾有讓步的前例,例如同意只對家庭年收入在45萬美元以上進行加稅。但民主黨卻認為歐巴馬這次將堅持己見,不會妥協。

5是美國債務違約。假若兩黨都堅持己見,債務違約將是不可避免的命運。不過由於對經濟衝擊過大,加上民怨沸騰,最後反將迫議員迅速同意調高債務上限。

Charl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  3  4  5  6Golgi  

揭密細胞囊泡傳輸(Vesicle transport美德3學者獲2013年諾貝爾醫學獎

自由時報 – 2013108〔國際新聞中心/綜合報導〕

 

助治療糖尿病與阿茲海默症

2013年諾貝爾醫學獎7日揭曉,美國科學家薛克曼(Randy Schekman)、羅斯曼(James Rothman)以及擁有美國籍的德國學者居德霍夫(Thomas Suedhof),因發現影響荷爾蒙與酵素在細胞內外傳輸的「囊泡傳輸」原理、有助糖尿病與阿茲海默症等疾病的醫療而獲肯定,3人將共享8百萬瑞典克朗(約36百萬台幣)獎金。

64歲的薛克曼得知獲獎後,透過任教的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發布聲明說:「我第一個反應是:『我的天哪!』第二個反應也是這樣。」

57歲的史丹福大學教授居德霍夫聽到得獎的反應也差不多:「我好驚訝。每個科學家夢想的就是拿諾貝爾獎。」

62歲的耶魯大學教授羅斯曼則告訴瑞典電台,他「深感榮耀」。

委員會的聲明說,「如果沒有這麼精準到驚人的組織,細胞會陷入混亂。薛克曼、羅斯曼及居德霍夫的研究披露細胞貨物傳輸與搬運的精準控制系統」,「對了解人體具有重要性,對神經系統等器官疾病顯然也深具意涵。」

舉例來說,糖尿病與部分大腦疾病,都是因為囊泡運輸系統部分缺陷導致,三人的研究闡釋控制血糖的胰島素如何製造,並在正確的時間,釋放到血液中的正確位置,有助醫治糖尿病。

而三人的研究過去也曾協助醫師診斷重度癲癇及兒童免疫缺陷疾病等,學界希望未來這些研究能促進常見癲癇症、糖尿病,以及其他代謝缺陷的藥物研發。

 

三人獨立研究著重不同面向

三位學者都是獨立研究,著重囊泡系統的不同面向,時間橫跨35年。其中薛克曼是在1970年代晚期開始對分子遺傳學發生興趣,以單細胞微生物酵母的細胞為模型展開研究,他發現囊泡傳輸必備的一組基因。

羅斯曼緊接著在1980年代與1990年代展開相關研究,著重觀察囊泡如何在哺乳類動物細胞內傳輸,發現蛋白質複合體可讓囊泡附著在目標細胞膜、並與目標細胞膜相融合

居德霍夫則是在1990年代對大腦神經細胞為何能互相溝通感到好奇,接著辨識出控制囊泡釋放化學訊號的機制,了解蛋白質「拉鍊」如何開啟,允許神經傳導物質在大腦的神經細胞中往來移動。居德霍夫表示,他們的研究其實就是「細胞的交通」,也就是細胞運送物質的能力。

Charl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org13  2_CellStructure  3inner-cell  4  5endomembrane  

囊泡傳輸(vesicle traffic使命必達

自由時報 – 2013108

人體每個細胞都有一個複雜的組織,各種細胞功能被分隔為不同的細胞器(organelles)。囊泡(vesicle)是一種在細胞內運輸分子的泡泡狀構造,可透過比對附著在膜蛋白上的「地址碼」,找到分子的目的地,進而與蛋白質結合。羅斯曼等三人獲獎,是諾貝爾獎對他們發現荷爾蒙、酵素等重要物質如何在細胞之間傳輸的肯定。這項發現的重要性,在於解決動物細胞如何組織內部傳送系統,以指揮分子到適當地點,有助於解釋糖尿病、破傷風及許多免疫性疾病。

Charl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Itrafig5  2F1  3MotorProteins  

Membrane Trafficking Pathway 體內小包裹藥物治療靠它傳送

自由時報 – 2013108〔自由時報記者湯佳玲、邱宜君/台北報導〕

國科會副主委孫以瀚表示,今年諾貝爾醫學獎頒給三位分子細胞及神經傳導領域學者,代表從最原始的酵母菌細胞到高等的人類細胞存在共通機制,是所有細胞與生理研究的重要基礎,也才能進一步研發藥物。諸如糖尿病、神經元疾病、自體免疫疾病,都是細胞生理失調的表現,也可能與囊泡傳遞系統(Vesicle transport)有關。

 

薛克曼今年八月才剛來台演說

中研院副院長陳建仁表示,蘭迪.薛克曼今年8月份才應邀來中研院演說,他是一位很有「觀點」的科學家,認為科學人應不受商業利益誘惑與世俗眼光影響,鼓勵年輕科學家不要一味學習別人做「Me too」的研究,也不必一直急著發表論文,要做長遠且深入的研究才好,對年輕學者有極大的啟發。

陳建仁表示,發現細胞運輸系統如何調控的3位學者,找到50個基因與體內細胞運送有關。細胞運輸系統就像是「卡車」,將蛋白質從一處運送到另一處,如果無法順利運輸,卡車壞掉的話,將會造成蛋白質累積,進而形成如阿茲海默症與唇顎裂等疾病。因此三人研究也有助於上述疾病的早期預防與新藥研發。

孫以瀚表示,曾在研討會中見過羅斯曼與薛克曼,兩人都是分子生物領域鼎鼎有名的人物。羅斯曼是用酵母菌去看細胞內小分子訊號,發現訊號包在一個小囊內傳送;薛克曼則是以老鼠與人等哺乳類動物的細胞做研究,發現小囊泡要一直運送到細胞膜結合;其中兩者要如何「像拉鍊一樣黏起來」,發現酵母菌與哺乳類動物有相同機制,都是利用蛋白包住後傳送

而居德霍夫則是以神經細胞證實相同機制,裡面的小細胞會釋放出物質到外界,影響另一個細胞,這就是電位、鈣離子的變化,也就是所謂的神經傳導物質

Charl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china_shanghai  2shanghai_afp  3pdong_0  

Beijing Signals Wariness of Quick ChangeQuestions Arise About Beijing's Support for Shanghai Free-Trade Zone

Premier Li Keqiang Doesn't Attend Launch of Shanghai Free-Trade Zone.

The absence of Chinese Premier Li Keqiang at the launch of a Shanghai free-trade zone is raising questions about whether economic change is at the top of the government's agenda.

Charl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上帝粒子」希格斯玻色子、電子人工耳蝸、人類基因解碼無緣諾貝爾獎

自由時報 – 2013108〔編譯管淑平/綜合報導〕

今年諾貝爾獎得主7日起陸續揭曉,儘管該獎項自1901年成立至今,已陸續表彰科學研究重大成就,但也有遺珠之憾,被稱為「上帝粒子」的希格斯玻色子、人類基因解碼等,都是至今尚未獲獎的重大科學突破,也被視為可能獲獎的大熱門。

科學界自1960年代起尋找希格斯玻色子,終於在去年7月由歐洲核子研究組織(CERN)證實其存在。但諾貝爾獎通常頒給禁得起時間考驗的研究,而且CERN這項研究成果,對諾貝爾獎評委評估給獎也過於倉促,因此未獲去年諾貝爾獎青睞。若今年要頒給這項研究,還得面臨該頒給誰的難題,英國科學家希格斯(Peter Higgs)、比利時科學家恩格勒(Francoise Englert)都同時研究希格斯粒子理論,證實希格斯玻色子存在也是CERN許多人的集體貢獻。諾貝爾獎同一獎項最多由3人共同獲得,而且通常兼顧理論與實務派研究者。

另一重大科學進展、卻一直未能摘下諾貝爾獎的研究,就是2003年完成的人類基因解碼計畫。解開人類基因圖譜讓科學家得以了解許多此前不明所以的疾病,但諾貝爾獎向來傾向頒給原初科學觀點或者基本研究、頒予個人而非計畫,而且2002年諾貝爾獎已頒給對基因研究有早期貢獻的3名科學家。

以植入人工耳蝸,透過電流刺激聽覺神經的人工電子耳,協助成千上萬失聰者重拾聽覺,但此研究先驅豪斯(William F. House)已於去年過世,而諾貝爾獎不頒給已故者。不過,此領域仍有其他貢獻卓著者有機會獲獎。蛋白質摺疊是賦予細胞分子獨特性的重要過程,打亂此過程可能導致疾病或過敏,此領域研究對基礎生物和生物醫學有重要影響,也尚待諾貝爾獎肯定。

Charl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  3vesicle transport  4  5exocytosis  

細胞膜傳輸(Vesicle transport2013年諾貝爾醫學獎

中央社 – 2013107(中央社倫敦7日綜合外電報導)

The Nobel Assembly at Karolinska Institutet has today decided to award

The 2013 Nobel Prize in Physiology or Medicine

jointly to

James E. Rothman, Randy W. Schekman and Thomas C. Südhof

for their discoveries of machinery regulating vesicle traffic,

a major transport system in our cells.

2013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今天公布,3位得獎者是羅斯曼(James Rothman)、謝克曼(Randy Schekman)和居多夫(Thomas Suedhof),「他們發現了調控囊泡傳輸(Vesicle traffic)的機制,囊泡傳輸(Vesicle transport)是我們細胞的主要運送系統」。

3位科學家解決了細胞如何組織其運送系統之謎。每個細胞都是生產與輸出分子的工廠。這些分子在細胞周圍以囊泡來傳送。這3位諾貝爾獎得主發現了規範細胞如何在正確時間把貨物運送到正確位置的分子原則。

路透社報導,從1901年到2012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共有201位得主,其中只有10位女性。其中僅麥克林托克(Barbara McClintock)是唯一獨得這個獎項的女性。

迄今最年輕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是1923年的班廷(Frderick G. Banting),時年32歲。

Charl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Debt-Ceiling  3  4fiscal-cliff-cartoon-cole  

美國若債務違約帶來的世界浩劫絕非雷曼兄弟倒閉可比

鉅亨網編譯李業德綜合外電 2013-10-08

 

《彭博社》周一(7)報導,經歷過不到5年前雷曼兄弟垮台的人們,都嘗到所謂全球金融災難的痛苦滋味,現美國政府債務違約只剩短短幾周時間,國會若無法提高債務上限,將在全世界捲起一陣前所未見的經濟強烈風暴。

全世界借貸金額最高的美國一旦違約,從巴西乃至蘇黎世等國股市將隨之崩盤,公債投資人們面臨5兆美元的借貸機制停擺,衝擊數十億人口和難以計數的企業機構,讓美元身價狂瀉,美國和其他各國經濟恐怕不僅會再陷衰退,還將引發大蕭條重現。

探訪各家基金經理、經濟學者、銀行家、商賈和前政府官員觀點,所有人幾乎異口同聲表示,這只會是一場金融浩劫災難。

目前美國未償還債務共12兆美元,是當初雷曼兄弟破產時積欠5170億美元的23。華府政客們就債限問題互不相讓,談判難以進行,知名企業人士如Warren Edward Buffett巴菲特和高盛(GS-US)董事長兼執行長Lloyd C. Blankfein均出言警告,一旦越過償債界線,結果將不堪設想。

Pimco執行長Mohamed El-Erian說到:「美國倘若真的違約,將觸發一連串法律效應,後果將延燒許多國家市場。這對經濟成長將構成相當阻力,同時也會削弱美國於世界經濟中的地位。」

雷曼兄弟破產後5個月,美國股票市場幾乎流失一半市值,美國進入自從大蕭條以來最惡劣的經濟衰退期,全球經濟也隨之陪葬。美失業率飆升至10%,是30年來首見。

Charl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Richard-Avedon-Photography-1981-June-14-Model-is-Nastassja-Kinski-and-the-Serpent  

Nastassja Kinski and the Serpentcaptured by Richard Avedon on June 14, 1981

Gelatin Silver Print, Printed 1982

Nastassja Kinski was born on 24 January 1961, in Berlin as Nastassja Aglaia Nakszynski.

Charl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  3  4  5  6  7  8  

Charl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209019_10151580008090766_1537644712_n  1208762_655717611119631_2130165260_n  

《和誰在一起真的很重要》

嚴長壽

 

在現實生活中,您和誰在一起的確很重要,甚至能改變您的成長軌跡,決定您的人生成敗。

1.普通人的圈子,談論的是閒事,賺的是工資,想的是明天

2.生意人的圈子,談論的是項目,賺的是利潤,想的是下一年

3.事業人的圈子,談論的是機會,賺的是財富,想到的是未來和保障

4.智慧人的圈子,談論的是給予,交流的是奉獻,遵道而行,一切將會自然富足

 

和什麼樣的人在一起,就會有什麼樣的人生

和勤奮的人在一起,您不會懶惰。

和積極的人在一起,您不會消沉。

與智者同行,你會不同凡嚮。

與高人爲伍,您能登上巔峰。

積極的人像太陽,照到哪裹哪裹亮。消極的人像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樣。

態度決定一切。有什麼態度,就有什麼樣的未來。

性格決定命運。有怎樣的性格,就有怎樣的人生。

生活中最不幸的是:由於您身邊缺乏積極進取的人,缺少遠見卓識的人,使您的人生變得平平庸庸,黯然失色。

如果您想聰明,那您就要和聰明的人在一起,您才會更加睿智。

Charl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1355711712236  

你並非別無選擇!戒掉妨礙成功的6大壞習慣 To Be More Successful, 6 Things You Should Quit Doing

2013-10-04 Web only

作者:吳凱琳編譯

【新聞來源】

6 Things You Should Quit Doing To Be More Successfulhttp://www.forbes.com/sites/glassheel/2013/10/01/6-things-you-should-quit-to-be-more-successful/

圖片來源:鍾士為

 

一個人的成功與否,除了自身努力,做事或思考習慣也是重要原因,以下是《富比世》雜誌列出6種妨礙成功的性格:

 

才開始就想要放棄:我們很容易做出承諾,但也往往是三分鐘熱度,在執行過程中,碰到的障礙愈來愈多,就開始想要放棄,好讓自己解脫。任何事情,不論是一份工作、一段關係,想清楚之後,一旦開始了,就應該好好維持下去

「明天再說吧」:想到就要去做,機會來了就要及時把握,不需要再考慮其他無關緊要的原因或藉口,想太多的結果就是一事無成

總認為自己別無選擇:很多時候我們總認為自己別無選擇,不得不這麼做,例如待在自己不喜歡的公司或工作、接受不合理的要求、忍受不快樂的生活。但事實上,正是你先前的一連串選擇,造就現在的困境。每件事都是選擇的結果,而你必須為己的選擇負責並承擔後果

凡事都說好當我們答應了某件事的同時,等於是拒絕了另一件事。例如,當你接受老闆對你的不公平績效評估結果,等於是放棄了爭取自己的權益、讓自己的表現被看到的機會。當你願意加班到很晚,就等於放棄了經營私人生活。因此,不要凡事都說好,在你答應之前,先想清楚你將會因此犧牲掉什麼

永遠只是在期待不要期待別人讀懂你的心、不要期待別人會主動幫助你達到你要的目的如果你不主動提出,沒有人會知道,一直期待,只會一直失望

習慣逃避問題:總是會有不想面對的人、事、物,但逃避的結果,問題依舊存在、沒有解決,你得一直逃避下去。不如直接面對、解決問題,反而更能及早擺脫麻煩

(吳凱琳編譯)

Charl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a1Traditional_Amish_buggy  a2-amish-family_thumb  a3Amish-Attacks-farewell-picnic  a4aptopix-amish-attacks  a5amish_map  

美國辯論健保改革法阿米希人自有對策

路透社 – 2013105

中央社(翻譯)

(路透賓夕法尼亞州戈登維爾5日電)

牽動全美並導致政府關門的美國健保改革辯論,對賓夕法尼亞州鄉下的阿米希(Amish)社區來說,不是令他們擔心的重大問題,原因非常簡單。

除了避免使用汽車與許多其他現代科技外,18世紀德裔阿米希教徒(Amish)與舊體制的門諾派教徒(Old Order Mennonite)移民的子孫,實際上能夠不必加入歐巴馬健保,以及大部分的聯邦安全網絡計畫。

一項鮮為人知、源自1950年代社會安全爭議的法律條款,讓這些社區可以不用強制納保。強制保險是平價醫療法(Affordable Care Act)一部分,要求大部分的美國人購買某種形式的健保。

阿米希人不是拒絕健康保險的概念,而是事實上,這個緊密連結的社群有自己的保險之道。

一名以木匠為業但已退休的阿米希人說:「我們有自己的健康保險。」

他指出,「他們(醫院)給你帳單,如果無法負擔,教會將幫你付清。」

根據賓夕法尼亞州伊麗莎白城學院(Elizabethtown College)研究,阿米希健保系統比較繁複。美國有約28萬阿米希人,散居於美國各地的阿米希社區,人口最多的社區在賓夕法尼亞州、俄亥俄州與印第安納州

雖然各個社區的宗教活動有所不同,但大部分的阿米希人資助健康保險的方式,都是透過1套系統,也就是結合教會援助基金、義賣,以及與地方醫院協調出折扣等,例如,承諾儘速以現金付款,換取較低利率。

蘭卡斯特一般保健中心(Lancaster General Health)營運長柏根(Jan Bergen)說:「他們一起支付醫療保健的方式很可觀。這是1種什一稅的方式。他們的責任感是從自己向外延伸到社區。」

Charl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