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artpic_h09201905title3b8c256hqdefault  

吃愈多健康食品,愈不健康?華生博士James Dewey Watson:別再補了。

台灣新生報《社論》 – 2015423

 

daily

每天多少吃點保健食品,儼然已經成為國人維護健康的盛行習慣。無論是各種維他命補充品,或者不斷推陳出新的單方、複方健康食品,琳琅滿目地出現在台灣各地的賣場、藥房和便利商店。然而,究竟該選擇哪種健康食品,怎麼吃?或者,花了錢乖乖服用這些補充品,究竟有沒有用?

photo(3)

最近愈來愈多的科學家提出證據,認為許多健康食品不僅沒有功效,還很可能讓人們更容易罹患疾病,甚至癌症。諾貝爾醫學家得主,發現DNA雙螺旋構造的華生博士,更大膽地顛覆世人對「自由基」的看法,指出自由基在「預防」和對抗癌症上的關鍵角色。他更直言,對抗自由基的「抗氧化物」,在破壞了人體的自由基之後,可能反而讓罹癌的機率提高。換句話說,吃了以後,傷害比功效更多。

最新一期的美國醫學會期刊(JAMA),在其權威性的全球衛生研究報告中,透過過去二十年來全球各地的飲食狀況進行分析發現:這些年來,全球的人們吃了愈來愈多有助於健康的食品,不過很諷刺的是,其實大家吃了更多不健康的東西,而有害的食品的消費量遠大於助益健康的項目。其中,最主要的成長,來自於含糖飲料以及再製肉品。

s2_53b4aa2d31da6

不論是健康食品,或者是含糖飲料,這些都是現代食品工業的產物。一方面透過「健康」為訴求,另一方面則訴諸民眾的「癮頭」,然而他們的目的只有一個,獲得大量的消費。而它們的製造生產方式,也只有一種,即是現代食品工業的大量生產。透過萃取出來的主要成份,來宣稱功效,或者透過民眾的「甜頭」,吸引顧客上門。

換句話說,現代社會的「健康」與「不健康」都在這種生產與消費的邏輯之中。結果是,今天食品安全事件層出不窮,隔天又爆出胃藥不實、不安全。

到頭來,面對複雜、不斷更新的健康食品知識,常常讓人搞不清楚究竟應該吃什麼。很多時候報章媒體、醫療專業人員之間提供著各式各樣的健康保健知識,更麻煩的是,他們之間常常充滿矛盾與衝突,讓民眾更為莫衷一是。

華生博士的意見也許值得參考:別再補了。

事實上,當代日常一般均衡的飲食,即提供了人體所需的養分。更重要的是,這些「食物」(非經現代工業而成的「食品」),還提供了科學程序、食品工業無法以原子化的「單方」來萃取、生產的成分。

這意味著,當代人口健康的取向,需要重新將視野從「單方特效」的「成分醫學」,挪往更為整體性關照的公共健康視角。具體來說,所謂的「健康」,不僅是個人應該補充哪一種,服用多少劑量神奇保健食品,更重要的是,它需要一個讓人能夠「自然而然」享有健康的健全社會。

1111C-f21-bwp1108-26_3-1

214063

也許公衛醫學專家搞錯了他們的研究方向。

「健康」的概念,和「治病」的邏輯不同,因此似乎也無法透過哪種神奇的「維他命」便能許諾。

從這個角度來看,自然、新鮮而友善的「食物」生產、輸送與消費系統,是下一個階段的最為關鍵的健康社會制度。在這個「食物」的體系中,人們不再需要擔憂安全,不再需要煩惱劑量,只需要按照自己的喜好作選擇。更重要的是,那些健康的「甜頭」,不會讓你發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arl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