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文章氣節如同他的《背影》
作者:李東軒
來源:《揚州日報》
教育中國-中國網 edu.china.com.cn
時間:2011-04-06 13:41
責任編輯:香頌
至8月12日,朱自清先生離開這個世界已整整60年了。此刻,先生的文章、氣節、人格如同他的《背影》一樣,又一次在人們的心中浮現。
在人們心目中,朱自清是中國現當代文學家,其散文的美,深入人心,歷久傳誦。朱自清的民族氣節為國人所敬仰,毛澤東同志給予了極高的評價。而朱自清的革命性,或者説追求革命的軌跡卻不是很明顯。其實應該説,朱自清追求革命的思想,一起伴隨著他文學的成長而成長,並體現在他樸實的行動中。
朱自清1925年已到清華園任教,而朱家住在安樂巷27號是在1930—1946年間。我們看到的朱自清的臥室,也稱客座。這裡只是朱自清寒暑假回來所居之處。其間值得一提的是,1932年朱自清歐遊回國,與陳竹隱在上海舉行簡單的婚禮後,回到揚州度蜜月,就住在客座。這間客座同時還記載著另一件事:朱自清的大兒子朱邁先,上高中時就加入了共産黨,參加了江都縣文化藝術協會宣傳團(簡稱江文團)。朱邁先經常與江文團的同志們在這間屋子活動。朱自清知道朱邁先參加革命活動,卻從不反對。另有大女兒採芷,因參加激進活動被學校不掛牌除名,朱自清一句也沒責備,帶著女兒轉校。特別是朱自清最喜愛的二女逖先,她亦經常參加激進活動,突然一天她暴病而亡(懷疑是日本文化特務打一針所致)。逖先的死對朱自清來説是一個沉重打擊,但是,這並沒有影響朱自清與激進青年的接近,相反,清華園的家常常成了激進學生的避風港。
朱自清是家中的長子,其實,在朱自清上面已有大貴、小貴,皆夭折了。朱自清的誕生是全家的大喜事,但其父朱小坡對他的學習抓得很緊。剛到揚州市區,朱小坡就為朱自清請了好幾位老師,其中一位叫戴子秋的先生,國文教得非常好。多年後他在文章裏説道:我的國學是那幾年跟戴子秋先生讀通了的。當“五四”時期開展新文學運動時,朱自清積極投身其中,雖然身在北大哲學系,但心早已投入白話美文的嘗試中。凡有胡適的講學他就蹺課去聽,他的詩歌《睡吧,小小的人》首發就引起了強烈的反響,而後佳作不斷。一首長詩《毀滅》奠定了他在文壇新詩人的地位,而《槳聲燈影裏的秦淮河》則被公認為白話美文的典範。朱自清用白話美文向復古派宣戰,有力地回擊了復古派“白話不能作美文”之説,他是“五四”新文學運動的開拓者之一。
他的美文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作家賈平凹説:來到揚州,第一個想到的人是朱自清,他是知識分子中最最了不起的人物……
朱自清的一生,以國學為主,文學為輔。著書立説,為世人留下了百萬言。朱自清一生以其艱苦的腳步,追尋著新中國,他曾被生活浪頭擊退過,但從未被擊敗過。他徬徨徘徊過,但從未頹廢絕望過。他歷經長期探索,從寫人生到寫人民,從寫血淚文學到為人民生存而鬥爭,從寫“我的階級”到讚美群眾的力量,從歌頌光明到自己融入人民中間一起創造光明,從“狷者”自覺地成長為民主鬥士。
朱自清在清華園時,1932年魯迅因探母病到北平,朱自清于11月24日、27日兩請魯迅到清華演講,都被魯迅婉拒,而朱自清沒有任何怨言。他鼓勵學生説,先生在幾處大學演講,你們去城裏聽他講一樣的。朱自清很敬重魯迅,特別是生命晚期,他十分欣賞魯迅的雜文,認為其像“投槍”、似“匕首”投向黑暗的社會。
在去西南聯大途中,因車油耗盡,寓居四川敘永兩個月。短短兩個月時間,他不僅考察了當地教育,而且在白色恐怖下為敘永青年作抗日演講。很多青年人在他的激勵下走上革命道路。至今,敘永人仍唸唸不忘當時情景。
抗日戰爭時期,朱自清作為清華大學教授,隨學生會代表一起赴綏遠(內蒙)慰問抗日將士,寫下《綏行紀略》。因盼望抗戰勝利、祖國新生,又寫下了《這一天》、《新中國在望中》。
聞一多與朱自清堪稱清華園的雙子星座。1946年7月15日,聞一多慘遭槍殺,朱自清憤怒了,凡有關聞一多的集會,他總是出席演講,每次演講台下都是掌聲陣陣。而此時他的文風也在迅速改變,《論氣節》、《論青年》、《論不滿現狀》、《論吃飯》等雜文也像“投槍”、“匕首”,投向毫無希望的腐朽社會,他要“燒燬自己”,“在遺燼裏爆出一個新中國”。
1946年10月,朱自清一家回到闊別多年的北平。朱自清一回到清華園,就抱病著手進行《聞一多全集》的編輯出版工作。300多萬字的文稿,在一年多時間裏便編輯完成。他把這不僅看作是對亡友的悼念,更把它當做是對法西斯屠殺的抗議。
1947年初,國民黨在北平逮捕了兩千多人。朱自清痛恨反動派大規模迫害人民的法西斯暴行,簽名抗議,當時被稱作朱自清等13位教授宣言。宣言發表時,朱自清名列第一。國民黨發動各家反動派報紙攻擊、誹謗他,國民黨特務還三次到朱自清家尋釁。但是,朱自清沒有退卻,立場反而更加堅定。其時,朱自清之名已在國民黨黑名單中列第一位。陳竹隱提醒他,他毫不在意地説:“不用管它。”陳竹隱道:“怎麼?你準備坐牢嗎?”他答:“坐就坐!”此時,朱自清已將生死置之度外。
1948年,吳拿來《反對美國扶植日本拒絕美援簽名書》,朱自清思考後毅然在上面簽了名。簽名當天,他就讓兒子朱喬森退回了當月的配給麵粉票。面對一家子的生存,面對朱自清因嚴重胃潰瘍不能吃棒子面而急需營養的身體,陳竹隱有所異議。她認為,這是國家的責任,個人難以承擔。但朱自清説:“我們既然反對美國扶植日本的政策,就應採取直接的行動,就不應逃避個人的責任。”即使他在彌留之際還不忘囑咐家人:我已簽了名,以後就不能再去買配給麵粉。
朱自清沒有豪言壯語,他只是用堅定的行動、樸實的語言,向世人展示了中國知識分子在祖國危難之際堅定的革命性,體現了中國人的骨氣,表現了無比高貴的民族氣節,呈現了人生最有價值的一面,譜就了生命中最華麗的樂章。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