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  2  3  4  5  

《背影》:誤解後的親情更感人

文:趙元波

20101114

來源:新華副刊

 

說起父親,人們往往想起畫家羅中立的那幅《父親》的油畫,曾經一度廣為傳誦,那古銅色的老臉,艱辛歲月耕耘出的那一條條車轍似的皺紋;犁耙似的手,曾創造了多少大米、白面?那缺了牙的嘴,又扒進多少粗糧糠菜?他身後是經過辛勤勞動換來的一片金色的豐收景象,他的手中端著的卻是一個破舊的茶碗,這幾年的勤勞都給了自己的兒子,這都是父親對兒子的愛,這就是偉大的父愛吧。同樣,朱自清的一篇《背影》,不知感動了多少代人,讀著《背影》,眼前總在浮現出在晶瑩的淚光中,又看見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馬褂的背影。

《背影》,敘述的是1917年冬天的事,表現的是人世間最為普通的父子之情。1916年,朱家的境況已大不如前,朱小坡盡了最大的努力,體面地為兒子朱自清籌辦了婚事,並送他去北京大學讀書。幾乎與此同時,家中發生了一係列的變故,朱小坡的公賣局長職務交卸了,都給家庭造成了一定的困難,朱小坡設法變賣了家產,又在揚州借了一筆高利貸。這時,朱自清接到了71歲的祖母去世的噩耗,便與父親同路奔喪回揚州,此時他才真正感到了家境的淒涼:往日的巨大古鐘、朱紅膽瓶、碧玉如意、板橋手跡等,均早已進了當鋪;滿院枯枝敗葉,一派蕭條的景象。他凝視著微微發胖而略顯龍鐘的父親、老實巴交的母親和弟妹,心情十分沉重。辦完祖母的喪事,朱自清要回北大,父親也為了生計而匆匆前往南京謀職,于是父子同行至南京。《背影》記敘的便是他倆在浦口東站分手時的情景。

文中所記的買橘子等細節,使每個讀者都難以忘懷。此時朱父已負債累累,囊空如洗,這一堆朱紅的橘子就顯得不同尋常了。與父親戴著黑布小帽,穿著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的衣著形成對比的是,朱自清卻隨身帶著一件紫毛大衣,這件大衣是朱小坡托人定做的,並親自為兒子鋪在座位上,以期抵禦北國的風寒,其愛子之心,從中可見一斑。

192510月,朱自清寫下了這篇質樸感人的敘事抒情散文。正如1947年朱自清自己所說的那樣:我寫《背影》,就因為文中所引的父親的來信裏那句話。當時讀了父親的信,真的淚如泉涌。我父親待我的許多好處特別是《背影》裏所敘的那一回,想起來跟在眼前一般無二。我這篇文只是寫實。文章回憶了8年前和父親在(南京)浦口車站分別時的情景,表現了父親愛子的深摯感情,抒發了自己在生活困頓、精神壓抑的境遇下對父親深切的懷念之情。這年10月,朱自清的父親朱小坡寄來一封信,就是《背影》文末提到的那封信,信中說:我身體平安,唯膀子疼痛厲害,舉箸提筆,諸多不便,大約大去之期不遠矣。朱自清讀信後,淚如泉涌,一下子打開了他的記憶匣子,也激發了他的創作衝動。當時的朱自清,與父親因為小說《笑的歷程》賭氣不相往來已經有兩年多了,《笑的歷程》是朱自清于1923年寫的小說,文中塑造了一個名叫小招的姑娘,小招未嫁之前,在父母身邊,自由自在,性格開朗活潑,自從嫁到一個破落的封建家庭裏,為人妻,為人母,吃盡辛苦,累得直不起腰,人也瘦得像一只螳螂,同時還得忍受公婆無端的嫌棄,連笑也不準了,笑了,被說成是沒規矩,一個愛笑的青年便得不能笑了,不會笑了,小說用第一人稱的的方式敘述了青年婦女的苦悶,對舊家庭舊道德進行了抨擊,小說中的人物有朱自清的妻子武仲謙的影子。朱小坡看後,認為家醜不可外揚,大發雷霆,朱自清脾氣也很倔強,于是父子倆不再講話,這樣一過就是兩年多。而眼前,朱小坡主動給朱自清寫信,表明父親已原諒了他,讓朱自清倍感歉疚,也倍感思念,正如朱自清在《背影》說的那樣:但最近兩年不見,他終于忘卻我的不好,只是惦記著我,惦記著我的兒子。誤解,隔離了父子間的親情;也是誤解,加深了父子間的感情,時間這個魔法師,讓時光的流逝,洗卻了父子間的誤解,像雨後的彩虹更加美麗絢爛一樣,誤解後的親情更感人,更讓人感受到親情的美好,讓親人之間的感情歷久彌新,才有了每逢佳節倍思親的濃濃親情。

難怪1928年秋日的一天,行動不便的朱小坡,接到開明書店寄贈的《背影》散文集後,挪到窗前,依靠在小椅上,戴上了老花眼鏡,一字一句誦讀著兒子的文章《背影》,只見他的手不住地顫抖,昏黃的眼珠,好象猛然放射出光彩,樂呵呵地說:我說的吧,自清是個孝順的兒子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harlie 的頭像
    Charlie

    察爾斯大夫 美麗殿堂 Dr. Charles Meridien Palace

    Charl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