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久他鄉是故鄉
看雜誌第24期
2008年11月5日
作者:李玓
從高處遠望鼻頭角,真的很美!攝影:丹尼爾
背起行囊四處流浪,是年少輕狂、想要逃離父母羽翼時,很重要的一個夢。當年歲大到足以遠離家鄉,急切的心就像期待已久等著離巢的鳥兒,頭也不回地飛出熟悉的家園,投向外面的新世界。
也許,巴黎鐵塔你已留下足跡、紐約自由女神也有你的芳蹤……也許,護照已經蓋滿世界各國的印章,但是,阿里山的日出、合歡山的雪景、關山的夕陽……卻都不在你的行程計畫裡。
直到坐在黑暗戲院裡,看著國片《海角七號》,出現讓人會心一笑、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對話,讓投資慘賠、「鬱卒」好幾個月的股民破涕為笑;恆春海邊的落日,美得讓在塵世打滾、已經麻木的心,開始放下戒備,變得鬆軟。
劇中各個角落的市井小民為生活努力,所展現的生命力,讓早就被生活磨得「不知眼淚為何物」的僵硬臉龐,感動得淚眼婆娑。就這樣,淚水伴著笑聲,又哭又笑地直到電影結束。
原來,「眾裡尋他千百度,漠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以為外國的月亮比較圓,看完《海角七號》才驚醒,台灣是如此美麗。現在,在台灣見面最流行的一句話是,「你,海角七號了嗎?」一部電影,在平凡中創造不平凡的奇蹟,沒有大卡司、沒有大特效,靠著動聽的音樂和動人的劇情,與熱情網友的大力宣傳,不但贏得台北電影獎的百萬首獎,上演至今票房衝破4億元,成為台灣影史票房季軍。
《海角七號》讓媒體負面新聞平均比率高達56%的台灣社會,找到希望與寄託。電影裡,地方代表洪國榮望著美麗大海感嘆地說:「這片海明明這麼漂亮,為甚麼卻留不住這裡的年輕人呢?」憨直的語氣流露出對土地的感情。小人物打不倒的意志散發的感染力,讓走出戲院的觀眾,重新認識他們所熟悉的台灣。就像雨後天空出現的彩虹,讓蒙塵的心靈也綻放夢想的光芒。
貫穿整齣戲七封未寄出的情書,有句經典台詞敘述日本教師在日本戰敗後被迫離開台灣的心情寫照,「不明白我到底是歸鄉,還是離鄉!」一個人的故鄉,該如何定義?呱呱墜地的所在、皮夾裡的身分證、出國通關用的護照、最慣用的語言、生活居留最久的地方……人們各自林林總總地定義著自己的故鄉。
美麗的島嶼——台灣,對於海外遊子來說是魂牽夢繫的故鄉,而對於血液裡留著流浪因子的丹尼爾來說,一見鍾情的異國姻緣,卻讓台灣意外地成了他的故鄉。
《海角七號》讓拍攝地恆春鎮、滿州鄉一夕爆紅,正當很多人熱烈討論台灣還有太多像《海角七號》中的美景與感人的故事時,早在五年前,丹尼爾已經用他的鏡頭記錄著台灣數不清的「海角七號」了!
在阿丹的鏡頭下,台灣的風景不會遜於瑞士,甚至更美,尤其海岸的風景更讓他流連忘返。如果說,透過《海角七號》可以找到築夢的勇氣,那在阿丹的照片裡,可以找尋到「換個角度‧看見台灣美麗」的原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