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八大人覺經》第二覺知:多欲為苦;生死疲勞,從貪欲起,少欲無為,身心自在。
後漢沙門安世高譯
《佛說八大人覺經》說︰「生死疲勞,從貪欲起。少欲無為,身心自在。」
眾生在六道中生死輪迴不已,死了又生,生了又死,這樣的疲勞辛苦,不就從貪欲而來的嗎?
現實的生活,終日營求貪取,做著生活的牛馬,不時患得患失,惶惶不安,這也都是從貪欲而來。
古人說︰「人到無求品自高」,無求的境界就是無欲的境界,人能無欲,品格自然高尚,苦惱自然減少。
俗話說︰「知足的人,雖臥地上,猶如天堂;不知足的人,雖處天堂,亦如地獄。」
佛陀的弟子大迦葉塚間修行,孔子的門人顏回居陋巷。
從這些道理來看,苦就是由於多欲而來,多欲就是苦的根源。
以慈悲代替貪欲,以智慧融化情感,不讓心中生起雜染欲,自然就不會「多欲為苦」了。
貪欲心裡起,惡向膽邊生。財富並不是靠貪欲而能得到的,發財要有發財的福,沒有福,硬是想滿足貪欲,求富求貴,其結果都是很悲慘的﹗
發財的福,是從積德、布施而來,並不是從貪欲而來﹗
欲不一定完全是罪惡的,為社會辦福利的善法欲,不但不會有人反對,還會獲得很多人的讚揚,不過,名利財色的欲過分奢求,社會輿論也不會同情的。雖然名譽、財利、男女、欲食等欲,經裡並不要你完全斷絕,事實上也無法完全斷絕,但經裡要我們「少欲無為」,多欲的人煩惱必多,少欲的人煩惱必少。少欲者心無諂曲,少欲者心不妄求,心無所欲則剛直,心無所欲則坦白,少欲無為的人,就不會為根塵牽累,身心自然就會獲得自在。
欲海裡飄流的人生,身心怎麼能得到自在安樂呢﹗根本的對策,是遠離煩惱欲海,不要在欲海裡冒險。
《心經》說︰「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