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4  5  6  7  

可吸收姓PDO羽毛鉤線拉皮術(Feather LiftBarbed Thread Lift)(6

PDO羽毛鉤線拉皮術的歷史回顧

2002年,俄國Dr. Marlen Sulamanidz當時提出的新觀念是「如果不作拉提術,只用填充物,就像在凹陷的部位糊上很多東西,會讓臉型看起來更加鬆弛下垂寬大」。當年Dr. Marlen Sulamanidz是選用2-0 Polypropylene作成APTOS® threadDr. Marlen Sulamanidz也呼籲「APTOS®應在不同的部位,放進不同的皮下深度,才能得到較好的效果」。從1999年至2001年,Dr. Marlen Sulamanidz總共在341位患者臉部施行APTOS®手術,術後只有2.5%的合併症發生率,連續追蹤兩年的效果還是很好。Dr. Marlen Sulamanidz在處理法令紋時,會先用鋸刀線(SurgiWire®Wire Scalpel)剝離法令紋底下的沾黏組織之後,再植入羽毛拉皮鉤線,來拉提下垂的臉頰。Dr. Marlen Sulamanidz認為若是上眼皮及眼袋手術合併使用羽毛鉤線拉皮,則可得到加乘的效果。

2004年,新加坡Dr. Woffles Tze Liang Wu(吳志良)覺得APTOS®太短,不好使用,而且效果不佳,因此自創Woffles thread™,它是長度60公分的2-0 Polypropylene。他提出「雙股提拉」的方式,在「遠端要作固定縫合」。Dr. Woffles Wu提出一些術後併發症,包含肉芽腫、輕微凹陷(dimple)等等,但是沒有出現神經或血管損傷的併發症,而且他認為Woffles thread™可以取代傳統的拉皮手術。

Dr. Barry Lycka提出350例的APTOS®,他認為初期老化的三大特徵包含「上眼皮下垂,嘴邊肉下垂(Jowls),以及頸部下垂」。在初期的老化,羽毛拉皮術可以扮演重要的抗老化功能。他在放置羽毛線的技術上,運用J形或Z型的方式以增加羽毛線與組織的作用面積。術後不可以按摩,大笑或用力咀嚼,同時須用膠帶固定5天。他的案例中,90%的患者都相當滿意,10例有不對稱的現像。在1224個月後,都能維持70%滿意度。追蹤3年以上,都有60%以上的滿意度。他的結論認為初步老化的時候,或是拉皮手術之後,有少許的效果是不滿意的,這時候可以考慮羽毛拉皮術,因為它效果明顯、不須要太多的手術時間、不須要全身麻醉,同時又有快速恢復的特點。

Dr. Nicanor G. Isse提出80例的系列研究,其中有2例是羽毛線突出皮膚的現像。因此,Dr. Nicanor G. Isse提出了兩個改進手術技巧的重點:(1)在羽毛勾線固定在深顳筋膜(DTFDeep Temporal Fascia)的部位,加上一片不可吸收的聚丙烯織品,以免有縫線滑行的狀況。(2)選擇是要採用單純的「羽毛勾線拉皮術」或是要合併作「骨膜上或骨膜下的內視鏡拉皮術」,就得要看面頰及法令紋部位的皮膚及皮下組織而定。Dr. Nicanor G. Isse認為在處理法令紋及面頰的時候,羽毛鉤線必須穿過Malar fat pad,不只是放在皮下組織而已,而且他是一邊面頰放6條,跟一般常用的4條有所不同。

Dr. Claudio L. DeLorenzi提出Coutour™ thread的原理及技術,他認為第一代的羽毛線APTOS®只是將皮下組織綑束成一團(bunch up),一旦羽毛鉤線的張力及彈性消失,皮膚就會變回鬆弛的原狀。第二代的羽毛鉤線的真正作用機轉,包括前期的組織擴張(Tissue expansion)以及後期的組織收縮(Tissue contracture),細胞凋亡(Apoptosis)。組織擴張(Tissue expansion)更會引起一連串的細胞凋亡(Apoptosis)、更新、細胞骨骼(Cytoskeleton)的變化。因為羽毛拉皮術沒有除皺功能,手術的成功重點就是患者的選擇,最佳的患者年齡約在3555歲之間,輕度至中度的皮膚鬆弛下垂,皺紋不能太多。在檢查皮膚時,可以用手指輕推皮膚,如果手指拉不動的話,羽毛拉提鉤線也就大概拉不動。在手術技巧上,絕對不可過度矯正(no over correction),否則組織阻力會破壞羽毛線的齒狀倒鉤。相對於過去使用縫線懸吊(Suture suspension)時須要過度矯正(over correction)再讓組織與縫線慢慢鬆脫的觀念完全不同。在Dr. Claudio L. DeLorenzi的系列中,80%主觀覺得有效,1020%覺得術前術後沒有差別。Dr. Claudio L. DeLorenzi認為術前術後無法察覺差異變化(non-detectable change)的原因,並非是肉眼看不見變化,而是肉眼無法察覺術後等候期的過渡變化,這也是術前應該預先詳細溝通的重點。韓國醫師利用大白鼠與Cadaver skin對羽毛勾線及一般縫線的組織反應作了一些研究與比較。結果,在Cadaver skin發現羽毛鉤線的最大抓持力MHSMaximal Holding Strength是一般縫線的45。在植入大白鼠皮膚4週後的MHS,羽毛鉤線是一般縫線的810倍。在莢膜形成(Capsule formation)及Myofibroblast產生,羽毛鉤線是一般縫線的數倍至十幾倍。

Dr. Malcolm D. Paul提出使用羽毛鉤線的手術方式,支持使用開放式手術使用羽毛線,他的原因在於:(1)開放式手術(Open surgery)較容易做好軟組織塑形(molding)」,(2)較容易調整羽毛線(adjustment of threads),(3)單一手術就可達成效果,(4)優質的滿意度。Dr. Malcolm D. Paul又說中臉拉提的要件有四:(1)中臉下垂(mid-face ptosis),(2)拉長下眼瞼至面頰的距離(lid-check junction elongation),(3)必須支持下眼瞼(support lower lid),(4)關於輕微的法令紋,可以使用非切口方式(close method)的羽毛線拉提。Dr. Malcolm D. Paul的中臉拉提手術是採用骨膜下剝離,顳部及口腔各有一處切口。最重要的是,不只是拉提皮膚,還要拉提Malar fat pad,所以對太多皺紋的人,就有限制性。Dr. Malcolm D. Paul建議要做到10%20% over-correction。但是術後羽毛線的線頭留著不剪掉,等三天後患者複診時,可再作調整,才剪掉線頭。因此,合併症方面,初期的腫脹及拉提引起的皮膚皺摺或凹窩比較常見,一般可在術後12週緩解。雙側臉部不對稱的問題,可以再用羽毛鉤線作調整。

Dr. Eric R. Nelling發表術後併發症的案例,包含感染、疼痛、外表可以摸到羽毛線、局部神經異常感覺、表面凹陷等等。所有的問題都在移除羽毛鉤線之後得到完全緩解。在這些案例中,都有一個共同的問題就是「沒有進步」。他檢視移除的羽毛線,發覺羽毛線的倒鉤都有遭受破壞的現象,然而若是將全新的羽毛線放入組織中,再用力拉出,倒鉤卻都是十分的完整,因此Dr. Eric R. Nelling推論「羽毛線的倒鉤變形,與組織間的交互作用是問題的核心」。關於羽毛線術後造成皮膚凹陷,他認為是不可吸收的羽毛線,植入皮膚後,會在羽毛線的表面形成莢膜,逐漸變成莢膜攣縮,而造成皮膚凹陷與倒鉤失效。Dr. Eric R. Nelling同時認為羽毛拉皮術之所以失效的原因,是在於羽毛線遠端的皮下組織逐漸恢復原先的張力,導致羽毛線的倒鉤朝著反向變形,所以一旦植入羽毛線之後,越遠端的皮下組織,越早失去拉提的效果。新一代的羽毛線材質是polydioxanonePDO),是外科手術常用的PDS縫線做成的羽毛鉤線。PDOPolypropylene(聚丙烯)的張力相似,植入身體8週後,可以維持60%以上的張力。不同的倒鉤造形會影響到張力的抓持(holding),倒鉤排列按著固定角度旋轉的張力較佳。羽毛鉤線Z形植入,會比I形植入的張力強很多。羽毛鉤線倒U形植入,對近端的皮膚及皮下組織較不易造成皮膚擠壓的波浪形皺褶。如果懸吊太多,就會有皮膚皺褶的情形。但是懸吊不夠,拉提的效果又不足。外羽毛線可以使用在眼尾拉提以及乳頭、乳暈拉提。

Dr. Javier de Benito提出Silhouette™ Suture,這是羽毛線的一種變形,使用的材質是不可吸收的Polypropylene,以及可吸收材質的漏斗狀倒錐結構(cog),拉提以及固定鬆弛下垂的顏面組織。使用Silhouette™ Suture,要固定線結在骨膜或是顳筋膜。在316個患者臉上,追蹤18個月,有13.3%合併症,都相當輕微,包含顳部疼痛,以及皮膚表面的凹陷。皮膚表面的凹陷只要持續按摩24週,就可得到緩解。Silhouette™ Suture能夠固定住拉提的皮下組織,原因是可吸收性材質的漏斗狀倒錐(cog),在被吸收的過程中,會與周圍的皮下組織形成纖維化的沾黏,因此能造成固定的效果。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arl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