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塞塔太空船(Rosetta)彗星探測器菲萊(Philae)10年大事紀
2014年11月13日
潘勛
菲萊彗星探測器脫離羅塞塔號之後,由攝影系統拍攝母船並傳回地球。(美聯社)
菲萊號在67P/丘留莫夫-格拉西緬科彗星表面工作的模型。(美聯社)
歐洲太空總署(ESA)台灣時間13日0時03分宣布,羅塞塔號(Rosetta)太空探測船發射的彗星探測器菲萊(Philae)已降落「67P/丘留莫夫-格拉西緬科」彗星,為人類歷史首創壯舉,也是為期10年任務的高潮。以下為羅塞塔號10年不凡航程的重大時刻:
2004年3月2日:歐洲無人太空探測船羅塞塔號自法屬幾內亞升空,在此之前曾一連串延後,包括2003年1月因火箭問題,發射倒數前放棄。
2007年3月2日:羅塞塔號執行貼近飛掠火星任務,被火星遮住後,曾有15分鐘通信失聯,恢復聯繫後,ESA任務管制中心爆出歡呼。
2008年9月5日:太空船成功貼近飛過距地球2.5億英里的「史坦斯」(Steins)彗星,一如預期曾失聯90分鐘。
2010年7月10日:羅塞塔號來到火星與木星之間,然後飛掠司琴星(Lutetia),最近距離為3200公里,並將首批照相傳回;也是迄今人類最接近小行星司琴星的時刻。
2014年1月20日:在蟄伏近3年後,羅塞塔號第一次把信號傳回地球;太空船系統2011年減低動力,以節省能源,但也讓科學家不知其去向達31個月。
2014年8月6日:羅塞塔號在火星、木星軌道之間,與67P/丘留莫夫-格拉西緬科彗星相會。
2014年11月12日:太空船釋出菲萊探測器,讓它墜降到彗星表面。7小時後,菲萊成功接觸到彗星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