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ka sin3-03_8Bekq_600x0A1327427387  

民粹思維(Populism)造就台灣的流浪境遇

社論-201405231

 

台灣高等教育產業工會日前舉行記者會,引用教育部的統計數字,指陳為提早因應少子化導致生源劇減,許多私校以超額及授課時數未達鐘點為由資遣教師。從20092013年短短4年內,私立大專院校教師員額就減少了1015人,不僅讓擁有博士以上高學歷者想在大學任教一職難求,更出現強制資遣超額教師的裁員潮。

這股在私立大專院校引爆的裁員潮,其實只是當前國內高等教育諸多問題的一個環節而已。

 

當前高等教育的其他怪現象,至少還包括:培育過多的博士生,造成博士滿街跑。不是任教機會一職難求,就是只能擔任形同廉價勞工的兼任教職,流浪全台各校兼課,實質所得每月還不到4。但另方面各私立學校卻又充斥由官員、公務員及公立大學退休轉任的所謂「雙薪教授」,也就是一邊領公教人員月退俸,另方面卻又可以在私校擔任專職教授,順便當起學校的「門神」。粗估這類「雙薪教授」,人數約在2,000人,自然也使年輕博士的任教機會雪上加霜。

不只如此,即使能夠在私校任教,想要保住教職,面對少子化的衝擊,他們往往還要兼負招生之責,其招生績效甚至占教師考績的5成。而既然招生不易、生源可貴,教師如果想要嚴管勤教,刷掉學習成績未達標的學生,後果可能是自己先「被資遣」。如此環環相扣,也就難怪當前的我國高等教育,業已陷入學生入學容易,卻素質變差,學歷浮濫貶值,高學歷反而形成高失業率,進而引發年輕世代的失望與不滿情緒,以至惡化為世代矛盾的惡性循環深淵中。

 

檢視今天台灣高等教育所面臨的這諸多問題,少子化的來臨其實只是讓問題加劇而已,真正關鍵而又諷刺味十足的因素,其實正是來自於摸索推動了20年的所謂「教改」。回顧當初李遠哲倡議教改時,只著眼於廢除聯考制度,以及放開進入大學的窄門。但實際推動起來,卻出現災難性的後果

包括政府與民間,打著「教改」的旗號,競相增設公立大學,以及讓技職學校升格為科技大學。在這種「民粹式教改」的風潮下,台灣的大專院校快速暴衝超過160所,入學門檻低到8分即可入學,卻還招不到足額學生。這就是「民粹式教改」所留下來的成績單,或更準確說留下的爛攤子。

談到民粹式的思維和決策模式,教改其實只能算是其中的一個環節。因為製造過多的教師或博士,使得社會上充斥著流浪教師與流浪博士。而另一個新的流浪族群,也已隱然成形。近年來同樣在民粹思維導引下,考試院放寬高考律師考試的門檻,從早年律師高考每年只錄取個位數,漸次膨脹到數十人,上百人,而這些年則每年能通過高考律師資格考試的竟然多達千人。其結果,就如同博士滿街走,一職難求又薪酬偏低;目前這些新考上的準律師們,往往苦於找不到實習機會而無法取得考試院核發的律師證書。而即使最後獲頒律師證書,卻又要面臨工作難求的困境,不是要委屈自己擔任法務助理,就是只能淪為流浪律師,其懷才不遇的憤懣之情迨可想見

政府花這麼大的心力與經費,廣設大學,讓大學生滿街走,讓律師不再是稀有物種。但是滿街的流浪老師、流浪博士、流浪律師,他們的失望與不滿情緒完全可以理解。歸納起來可以說政府花錢花力氣培養了一大堆高學歷人才,但卻沒有足夠、相當的職缺來安頓,到頭來等於是製造了一大批對現實社會失望、不滿的高等知識份子,自然也就成為晚近社會動盪不安的火種了

 

民粹式的思維與決策,不只在人才培育上出現重大問題。擴而言之,散處全台各地文化館舍往往被諷稱為「蚊子館」。交通部最近指出有6處國內機場使用效率不足,自然也應算是「蚊子機場」。

這些「蚊子家族」無一不是在民粹思維的驅動下,行政決策部門回應在先,立法部門則加碼在後,因而投入的預算資源固然難以計數,但結果卻是留下處處爛攤子,以及在社會上出現大量的不滿人士,外加政府財政困窘,國庫債台高築。歸根究底,台灣如果未能跳脫民粹思維與民粹決策,不只各行各業都要被迫流浪,恐怕台灣的處境也將是在國際間流浪而不知所終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harlie 的頭像
    Charlie

    察爾斯大夫 美麗殿堂 Dr. Charles Meridien Palace

    Charl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