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立光看台灣製造業典範轉移
【經濟日報╱社論】 2014.05.11
隨著全球產業發展趨勢轉變,各國的產業發展方向也隨之調整,台灣產業典範與定位似乎也開始有不同面貌,台灣產業尤其是製造業,未來如何發展,政府智庫及各研究機構都曾提出具體建議,但是市場決定一切,最現實也是最殘酷的考驗,日前大立光電股價創下每股2,000元的里程碑,反映及說明了許多事。
大立光電之所以被投資人認同,除了第一季繳出每股稅後純益EPS 22.36元外,大家更在意的指標是其第一季毛利率高達55.6%,這樣的毛利率不僅高於同業許多,甚至高過歐美日製造業毛利率。
實際上,大立光電的高毛利率並不是第一季特有的現象,在過去大部分的時間裡,都能維持在五成上下。為何大立光電可以長期維持高毛利率呢?因為她選擇了一條大家雖然都知道,但卻是艱辛的道路,手機的興起及塑膠鏡片將取代玻璃鏡片的趨勢,許多廠商都瞭解,但大多數企業甚至國際大廠卻仍捨不下既有的市場及技術,而大立光電一步一腳印,走完那條艱辛道路,並在這條道路上設立了許多技術門檻與障礙。
所以說,大立光電沒有比較聰明、先知,也不是比較好運,而是踏實完成困難但是符合趨勢的任務。如果拿大立光電與德國管理學者赫爾曼.西蒙Hermann Simon所歸納的隱形冠軍Hidden Champions特質相比,就可以發現大立光電正是典型的隱形冠軍,其特性是清楚定位市場、深根技術、價值導向、不怕競爭,就連低調的特性也很相近,就以資金籌措的態度為例,隱形冠軍基本上不喜歡公開募資,擔心遷就短期利益,而忽略長期目標,大立光電雖然是上市櫃公司,卻不喜炒作消息,2009年後甚至只配息不配股,低調、不喜歡炒作新聞及股票的公司,卻擁有最高的股價,也是有趣的景象。
過去台灣許多企業,在攀上股王股后之後,隔不到兩年,不僅成長鈍化,更陷於價格競爭的殺戮戰場,這就是所謂的股市一代拳王。
為何如此?因為股王賺大錢,所有的企業群起學之,反正技術是移轉而來,機器設備是進口來的,材料原料也是買來的,你買得到,別人當然也買得到,差別只在於機器調整能力;但大立光電及隱形冠軍企業卻非如此,不僅技術自己研發,更重要的是連機器都自己設計,因此,就算別人知道或偷到技術,也無法量產,這也是大立光電可以長期維繫高毛利率的主因。
過去台灣股市很喜歡看企業營收成長,來評估投資價值,但後來發現,許多企業營收的擴大,不僅維繫不了毛利率,甚至因為資源誤用與浪費,而拖垮企業,因此,毛利率已是同步觀察企業動向的重要指標,這道理並不難,因為惟有相對較高的毛利率,才有資源從事研發及人力資本投資,並形成良性循環。就長期而言,把資源使用於提高或維繫毛利率,遠比投入生產重要。
另外再以台積電為例,其了不起的地方,並非其營收相較於對手高出多少,而是在同樣的營收下,創造多於對手數倍的毛利,這個成果主要是來自其不斷在先進製程上創造不可能的任務,而非擴充成熟技術產能所致。從台積電的例子,也可以印證,長期維繫高毛利率,與企業規模大小無關,關鍵在於經營理念差異,以及能否落實,而市場終究會檢驗這一切。
毛利率反映企業創造價值能力,類似的概念,產業附加價值率的變化,也反映出產業價值創造能力的消長,台灣製造業附加價值率差距德美日10個百分點以上,因此,台灣雖有大立光電及台積電,但整體來說還差距先進國家甚遠,所幸,從股市的動向來看,大立光電、台積電及其他高毛利或高附加價值的企業,已成為台灣產業發展的新典範。
【2014/05/11 經濟日報】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