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有臥蠶電力超強
作者:【記者蘇湘雲/台北報導】 | 台灣新生報 – 2013年12月24日
台北榮民總醫院整形外科廖文傑醫師、陳梅君醫師針對眼睛下的臥蠶做研究。統計不同年齡層的女性的眼下臥蠶盛行率、相對於眼睛的比率、以及眼睛和臥蠶隨著年紀增長所產生的變化。研究結果發現,在靜態、臉部沒有表情時,眼睛高度會隨著年紀增加,逐年變小;但臥蠶高度卻逐年增加。年紀愈大的女性有臥蠶的機率愈低;二十多歲年輕女性眼睛平均高度是1公分,而臥蠶與眼睛比例0.4最為理想,眼睛看起來最為迷人。
研究進一步發現,女性到了40歲時,平均眼睛高度因為眼皮逐漸下垂,減少至0.9公分,而臥蠶的大小則增加至0.7公分。廖文傑醫師解釋,雖然零點一公分乍看之下是很小差距,但整個臥蠶相對於眼睛大小就從二十多歲時的百分之六十增加到四十多歲時的百分之八十。臥蠶│眼睛比例也從年輕時的零點四增加到中老年時的零點四七。研究成果已發表於「國際美容整形外科學會期刊」。
廖文傑醫師解釋,擁有一雙深邃迷人的眼睛是許多女性的夢想,因此眼皮周圍手術一直是最受歡迎的美容手術之一。許多擁有電眼的美女眼睛都有一個特色,就是位於眼睛下方有「臥蠶」。古人形容這個眼睛下方約零點四到零點六公分的長條狀鼓起就像蠶寶寶橫躺在眼睛下方一樣,所以稱之為臥蠶。在東方傳統的面相學中,臥蠶代表異性緣佳、旺夫,也是美女的象徵。
廖文傑醫師分析,「臥蠶」常被誤認為「眼袋」,其實兩者的位置和成因是截然不同的。臥蠶是眼輪匣肌在收縮時產生的一條約0.4到0.6的帶狀隆起,位置恰恰在下睫毛下方,讓眼睛看起來更有立體感,且有放大眼睛的效果。而眼袋位置則在臥蠶下方,其成因是眼睛下方的眼窩脂肪膨出,常被視為是老年、疲累的象徵。兩者最簡單的區分就是,笑的時候臥蠶會更明顯,而眼袋則不會有變化。
有許多方法可以擁有一對漂亮臥蠶,包括臥蠶成形手術、玻尿酸注射、脂肪移植、人工植入物(如人工真皮)置入等。臥蠶成形手術可以合併眼袋手術一起執行,同時去除惱人的眼袋,又能加上讓眼睛更迷人的臥蠶。台北榮總整形外科病房主任彭成康提醒,進行臥蠶手術後,一定要進行向上、向旁按摩,以免疤痕孿縮,引起眼瞼外翻。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