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Skin lesion 皮膚病變 (26)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許多皮膚病肇因與細胞激素之間不平衡(Cytokine imbalances)及發炎有關

作者:【記者蔡清欽/台南報導】 | 台灣新生報 – 2013122

 

奇美醫學中心皮膚科醫師侯源裕指出,「光照治療」可調節皮膚免疫,與激發自我修復能力,讓皮膚回復正常功能,而許多皮膚病的產生,都和細胞激素之間的不平衡Cytokine imbalances)及發炎反應有關,所以利用紫外線對免疫系統的調節作用,可以治療這些皮膚病。

侯源裕指出,光線具有治療的功效,臨床上可利用光線特定波長針對特定皮膚穿透深度的性質,或者配合感光物質標定細胞,以調控皮膚的免疫反應,刺激細胞活性或誘發細胞凋零,進而激發皮膚自我的修復能力,以回復皮膚的正常功能。

許多皮膚病的產生,都和細胞激素之間的不平衡及發炎反應有關,所以利用紫外線對免疫系統的調節作用,可以治療這些皮膚病。

侯醫師說,全身性溼疹、皮膚移植後排斥反應、玫瑰糠疹、苔癬性糠疹、硬皮症、糖尿病、肝病及尿毒各式慢性疾病所引起的搔癢症,以及皮膚T細胞瘤等多項疾病類型,都可以經由照光治療而得到很大的改善。

Charl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verruca2  Verruca  Thsi-picture-is-showing-what-a-verruca-look-like-3  plantar-wart  verruca_heel  warts

病毒疣莫當雞眼狀相似卻截然不同

作者:【記者陳敬哲/台北報導】 | 台灣新生報 – 20131129

 

一名16歲少年的腳底突然出現一顆顆突起物,原本以為是雞眼,卻沒有好轉跡象,外觀就如同水果釋迦一般,趕緊就醫才發現,原來是病毒疣作怪,使用破壞性療法病況才獲得痊癒。

書田診所皮膚科主任醫師鄭惠文表示,病毒常存在於潮濕、悶熱的公共場所與物品中,共用毛巾、脫鞋、或接觸地板,都很可能讓病毒黏在腳底,當角質層抵抗力變低,或皮膚出現小傷口,病毒就會順勢入侵產生病變。

全身皮膚都可能出現病毒疣,不過四肢發生機率較高,尤其魚販與廚師,雙手必須長期處在潮濕環境,不小心又很可能刮傷皮膚,因此感染機會非常高,雙手長出病毒疣的病患也很常見,必須立刻治療才能避免他人感染。

傳統治療病毒疣的方式,多會採用破壞性質,如冷凍、雷射、電燒等,依照區域大小不同,治療時間也長短不一,目前新的治療方法,是藉由雷射光破壞異常增生的微細血管,阻斷血液給異常細胞養分,讓病毒疣自然死亡

皮膚有小傷口或角質層保護力下降,病毒就可能入侵,導致皮膚增生病毒疣,必須破壞異常細胞,但許多民眾會誤認為雞眼延誤治療,可能會持續好幾年,甚至還有傳染復發可能,家人也會有感染風險。

鄭惠文強調,病毒疣常會讓人誤會成雞眼,所以沒有特別留意,直到面積擴散才驚覺異狀就醫,不但延誤治療時機外,康復所需時間也拉長,鄭惠文提醒,皮膚一旦出現異狀,一定要立即就醫判別病因,一般民眾難以辨別病毒疣與雞眼,可能會忽視而延遲就醫。

病毒疣是由人類乳突病毒(HPV)引起,當病毒接觸到皮膚或黏膜,會因為生長部位與表現型態不同會有不同名稱,病毒疣是由一型病毒引起,生殖系統病變是由六、十一、三十八型導致,臉部上的病變是由二型病毒所造成。

HPV病毒入侵皮膚後,會導致細胞與微血管異常增生,病毒疣與雞眼最大的不同,就是用刀片輕輕削後,病毒疣會有小出血點,然而雞眼是角質層增生,不會出現血色,一旦發現皮膚有病毒疣,就應該立刻就醫治療。

鄭惠文強調,當角質軟化或有小傷口,皮膚對微生物抵抗能力較低,病毒入侵風險就增加,尤其病毒常存在潮濕處,許多民眾喜歡泡三溫暖,當雙腳的皮膚泡到軟爛,又觸碰到病毒疣患者曾接觸的地方,就很可能引起感染

許多因為工作需要,讓手腳常有傷口的民眾,一定要特別注意皮膚乾燥,當長出粗糙顆粒的突起物,外型像花椰菜,就應該立即治療,不然很可能反覆發作,此外,周遭他人不小心間接觸,就很可能因此受到感染。此外,在公共場所最好自備毛巾、脫鞋等用品,降低接觸感染風險,發現自己疑似染病時,最好立即就醫,避免增加感染周遭他人風險。

 

Charl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46408  

告別脂漏性皮膚炎 黃金穀飯補B6

作者:華人健康網記者駱慧雯/台北報導 | 華人健康網 – 20131120

 

每到冬天,皮膚科門診的脂漏性皮膚炎患者就會增加至少2成,讓許多人以為脂漏性皮膚炎與天氣乾燥、皮膚代謝變慢有關,但除了氣溫變化之外,營養專家表示,維生素B6攝取不足,也會降低皮膚抵抗力,加重或誘發脂漏性皮膚炎,建議以黃金比例的穀飯取代單純的白米飯,可補充足量的營養素。

 

缺乏維生素B6 易誘發脂漏性皮膚炎

脂漏性皮膚炎是種常見的皮膚疾病,好發於頭皮、鼻翼兩側、眉毛、耳朵和前胸等皮脂腺較多的部位,發作時皮膚容易有紅疹、搔癢和發黃的油膩皮屑。而天氣乾冷、血液循環差、工作壓力大、頭皮代謝慢,都是誘發脂漏性皮膚炎的危險因子

不過,維生素B6攝取不足,也會增加脂漏性皮膚炎的發作機會。中山醫學大學營養學系教授王進崑表示,脂漏性皮膚炎是因皮膚中的調控蛋白缺乏有效調控脂肪的能力,造成皮膚油脂分泌過於旺盛所致,而影響調控蛋白的最重要營養素就是維生素B6

維生素B6可增強皮膚抵抗力、鎮靜消炎,以及預防皮膚疾病,特別是脂漏性皮膚炎。研究發現,維生素B6可透過調控蛋白,抑制皮膚分泌太多油脂,明確且直接改善和預防脂漏性皮膚炎的症狀;此外,脂漏性皮膚炎發作也與免疫力有關,而維生素B6正好也有調整免疫力的作用

其他與調控蛋白有關的營養素,如維生素B12B群、維生素C等,對於脂漏性皮膚炎的幫助相對較小,僅有間接的輔助合成和調控作用。

 

專家:全穀類是最好的B6來源

王進崑教授指出,維生素B6含量較高的食物來源為全穀類和藻類,因其屬於水溶性維生素,攝取過量會自動排出體外,沒有過量的問題。不過,台灣人喜歡以精緻化的白米飯當成主食,飽度之餘,只吃下大量澱粉,維生素B6普遍攝取不足。

若要透過飲食補充維生素B6降低脂漏性皮膚炎的發生率,王進崑教授建議,每天吃的飯可採用綜合穀類,取白米、燕麥、糙米或其他豆類,依541的比例混合和烹煮,不僅可保留穀粒應有的營養素,也能提高適口性,讓不習慣吃全穀飯的民眾漸漸愛上穀飯的美味。

 

防脂漏性皮膚炎 少攝取脂肪辛辣食物

全穀飯替代白米飯,不僅可補充維生素B6,也能補充維生素B群的其他營養素、維生素C,以及其他微量礦物質。

其他預防脂漏性皮膚炎的飲食原則,還有多攝取含有維生素C的天然蔬果,有助於調控蛋白的合成;減少攝取過多脂肪、油炸或辛辣的食物,以免調控蛋白失去作用,反讓皮脂腺分泌更多油脂,導致脂漏性皮膚炎的發作。

Charl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3  

2  1  0Problem_skin

敏感性肌膚舒敏護膚「重建皮膚屏障功能」、「舒緩與修護」

自由時報 – 20131115

記者邱巧貞/台北報導

 

換季時節,肌膚最易敏感,一旦肌膚處於敏感狀況,不僅對外抵禦力變差,更遑論美白、抗老等進階保養,都可能成為一種負擔,究竟該如何與敏感性肌膚和平共處,給予最有效的保養?

據調查,在台灣有48%的民眾自認為敏感性肌膚,84%的女性曾有過肌膚敏感症狀,台北長庚醫院皮膚科暨美容醫學中心主治醫師呂佩璇指出,敏感性肌膚困擾已經成為台灣病患求診於皮膚科醫師的第三名主訴症狀。

敏感性肌膚如何產生?呂佩璇醫師表示,導致敏感性肌膚的成因複雜,三個主要原因包括:一、先天性抵抗力差;二、皮膚疾病導致皮膚屏障功能降低,比一般正常肌膚更易被刺激物滲透,若再受到內外在刺激後,進而形成敏感性皮膚症狀;三、不適當的皮膚照顧

此外,年齡、環境如溫度、濕度、陽光、冷風的變化、飲食、化妝品、肥皂清潔劑、過度摩擦、生活方式壓力及情緒、荷爾蒙等,都是誘發的因素

 

日常保養守則

乾燥、脫屑、泛紅、緊繃、刺癢、灼熱是敏感性肌膚的六大徵兆,但,敏感型肌膚的症狀不固定且敏感類型也會交錯發生,只要能正確區分敏感類型、避免刺激因子並對症舒緩保養,即能有效改善肌膚敏感與不適。

該如何減少敏感肌膚不適狀況?呂佩璇醫師認為在使用輔助治療保養品時,要選擇成分精簡、避免有刺激性物質,並經臨床證實與測試的產品;其作用著重在「重建皮膚屏障功能」、「舒緩與修護」兩大重點。

因為皮膚脂質障壁是保水的重要防線。肌膚表皮層是由角質細胞及層脂質所組成,猶如磚塊之間需要水泥來填充縫隙,一旦皮膚脂質障壁受損,易導致化學物質與微生物進入肌膚,造成過敏或感染;其次,也會導致肌膚內的水分流失速度加快,肌膚開始乾癢、刺痛。

呂佩璇醫師強調,有敏感性肌膚傾向的消費者在選擇保濕產品時,最重要的考量因素是能否改善皮膚敏感現象,其次則為滋潤肌膚效果

平日清潔時,宜使用室溫的冷水洗臉,用不含皂鹼、溫和的清潔用品,且不要過度去角質避免正午時刻出門或以物理性遮蔽,選擇防曬產品時,以物理性防曬乳液為主,或選擇溫和的物理性加化學性防曬乳液

如果可以,盡量不要化妝,若真的一定要化妝,盡量選擇粉質的彩妝品化淡妝,避免油質彩妝滲透到皮膚內選擇溫和的卸妝乳或卸妝油,卸妝後一定要用溫和的洗面乳再次清潔

若要嘗試新的保養品,可以先搽在自己上臂內側,約10元銅板大小的量,再用防水的膠膜貼起來,24小時後,觀察皮膚是否有任何發炎現象:紅、腫、癢、刺痛、脫皮等不舒服,如果有的話,必須記錄該保養品的成分,以後避免使用。

 

保養品選用準則

保養品配方中常存在著界面活性劑、防腐劑、酒精、香料或色料,這些非功效類的輔助成分,在配方中有些是必要的,有時則純屬修飾劑,在這些組成架構中,各有其在配方中的定位。

成分專家張麗卿老師表示,配方中含有界面活性劑,都須經過「人造合成」製造,所以在品質與安全上,還需考量人為的因素;嚴格來說,防腐劑是皮膚不要的成分,沒有對皮膚絕對安全的;化妝品業使用的酒精,全部都是生物酒精;香料則屬於小分子、分子型結構、具角質層滲透力的液體,並不是有香料就會過敏,也不是精油、天然香料就比較安全,這與個人體質較有關係。

而色素,一般保養品,水、乳霜類,採用的是水溶性有機染料;油類保養品,像卸妝油、按摩油等,則採用油溶性天然有機染料,或是油溶性的合成有機染料。

成分專家張麗卿老師認為,針對敏感性肌膚所需要挑選輔助保養品的重點,並非僅僅強調有效成分的多寡,而是要注重其整體的配方是否合適。一個安全保養品的理想輪廓,應該要是基質的原料,且活性成分少樣化,更要避免刺激物,並擁有高安全之必須營養,還需要合理的臨床實驗佐證,來支持產品訴求的安全。

 

Charl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

 3  4  5rosacea Rx with RF  6  7  9

 9  

Charl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8002683f2_wlk_20131018_124500  

上皮組織取像儀快速診斷是否罹患皮膚癌

中廣新聞網 – 20131018

(溫蘭魁報導)

(攝影:溫蘭魁)

〔國家實驗研究院儀器科技研究中心〕和〔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醫院〕合作,經過三年的開發,成功研發一套「可攜式上皮組織取像儀」,這套儀器可以協助皮膚癌的診斷與定位,發出紅色螢光部份就是皮膚癌,診斷準確率高達九成五。目前這套「可攜式上皮組織取像儀」已經獲得之前衛生署的醫療器材認證,是國人自行研發成功的醫療器材。  

高雄市一名將近100歲高齡的原住民老太太和一名85歲的阿嬤臉上出現許多斑點,原本以為是老人斑,直到臉部搔癢抓破皮,到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皮膚科求診,醫師利用「上皮組織取像儀」幫老婦人診斷,發現兩名老婦人罹患的是日光性角化症,屬於皮膚癌的前期

國家實驗研究院副研究員張漢釗博士表示,傳統診斷病患是否罹患皮膚癌,大都只能切片,之後再進行化驗,現在,只要在患部先塗上感光藥物,等三、四個小時後,再以「上皮組織取像儀」的螢光影像系統定位,發出紅色螢光的部分就是癌細胞「醫生去判斷這個位置是不是他需要的,第二個步驟,我們會去按螢光燈的部分,各位看到紅色聚集的部分,就是癌細胞聚集的部分。」

高醫皮膚科教授張中興指出,由於傳統的手術治療無法一一切除臉上的癌細胞,而且會留下疤痕,於是建議老阿嬤採用〔光動力治療〕,以紅光照射患部,經過兩次照射,所有的日光性角化症都消失了,皮膚恢復正常,也沒有疤痕。研究團隊表示,除了皮膚癌之外,「上皮組織取像儀」也成功用在口腔癌的檢測,未來也將延伸到消化道、泌尿道、子宮頸和胃癌等上皮組織黏膜器官癌症的偵測。

Charl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