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141108001459  

電視辯論並未改變北市市長選情格局

20141109

社論-中時電子報

台北市長參選人連勝文、柯文哲首場政見電視辯論會7日晚間登場。(資料照片)

 

本屆台北市長選舉的基本格局是綠營熱情、藍營冷漠。

電視政見辯論是連勝文反敗為勝的契機,但這場辯論結果並未撼動基本格局,甚至可以說,連營企圖把選戰打回藍綠基本盤對決的努力,已被柯文哲三言兩語巧妙破功。柯文哲居領先地位,選情顯然不利連勝文。

柯文哲這場辯論的策略可謂高明,穿著襯衫不打領帶,反映平常心,也是刻意想要貼近民眾。他的肢體語言揮灑自然,精神及語調似乎沒有受感冒影響。美中不足是不夠抬頭挺胸,頻頻低頭看稿略顯佝僂,尤其與連勝文並肩而站,襯托得更加明顯。柯文哲的發言內容多訴諸感性,政策主張卻不夠具體。

柯文哲的策略主要是緊扣社會對國民黨執政的不滿,並強調應該超越藍綠對立,才能改變現狀。必須承認,這樣的主軸確實符合台灣社會當前的主流意見。但是美麗的詞彙與感性的訴求,最後是否能真正實現,還有待未來理性檢驗。如果柯文哲能提出相應的政策,應該可以增加民眾對他的信心。可惜的是,柯文哲始終沒有能好好說清楚政策主張。

柯文哲主張開放而清廉的政府,但是只提到會議紀錄上網云云,顯然不足,甚至流於表面。柯文哲強調超越藍綠,批評興票案是政治操作,又肯定蔣經國前總統及郝龍斌市長來拉攏橘、藍選民,這固然有利於爭取選票,卻沒有真正探觸到藍綠政治惡鬥的問題核心。甚至,柯文哲在辯論中首尾呼應、念玆在玆的市民參與市民社會,基本態度固然可取,但是恐怕誤解了市民社會的真正意涵。柯文哲對公民代表或連勝文提出的許多質疑,都沒有能給予充分的正面回應。從辯論技巧來看,未必有錯,卻不像一貫直言的柯P風格了。

柯文哲這次的整體表現,或許可參考連勝文在結辯時的評價:是社會不滿的出口,卻不是出路。柯文哲或許成功反映了社會的不滿,但他畢竟是競選台北市長,要說服選民,自己不只是社會不滿的出口,更是可行的出路,柯文哲須在下一次辯論時補課。

相較於柯文哲明顯背稿且略顯緊張的嚴肅,連勝文則顯得從容,從頭到尾帶著笑容。他用個人被槍擊的經歷出發,減少負面攻擊,絕大部分訴求集中在對台北市政願景的規畫與視野上,並利用後發言的優勢,用具體的執行力對比柯文哲的理念訴求,占據了理性的優勢。

在公民團體提問方面,連勝文較柯文哲幸運。相較於柯文哲一直深陷於國家認同、MG149帳戶、性別歧視語言的質疑,必須花費掉許多時間辯解、說明與反駁上,連勝文僅用簡短的一句「有福氣」就閃避了所謂「權貴」的指控,也藉由當年陳水扁的認錯來反駁連家擁有大筆房產的質疑,此外他幾乎不必再澄清或辯解什麼,可以用更多的時間去說明他在婦女、勞工、青年就業、社會住宅、核一廠延役等議題上的主張,在這個部分上連勝文很明顯得分勝過失分。

候選人交叉質問的設計,原本就是用來讓候選人有機會擴大對手可能的缺點,但柯文哲對連勝文的質問並未出奇兵,公布財產與競選經費依舊是柯對連質問的重點,連勝文顯然有備而來,僅用找會計師公開查帳帶過。蔡正元公布柯P行程的部分,連也含混帶過,反而藉機將調子拉高,強調解決台北市政問題比抹黑更重要。可惜的是他在提問柯P時轉向了負面,企圖將選情導向藍綠對決,詢問柯文哲在釋放阿扁及是否為墨綠的詢問,反而給了柯P在人道與良心的訴求上有了發揮的機會,他對柯文哲有關買賣人體器官的指控,反而做了球給柯文哲澄清,這些負面攻擊,柯文哲應對正確,連勝文反而還有扣分。

這場辯論柯文哲強調價值、理念、改變,很少談到市政,連勝文則強調執行力、競爭力,提出許多具體市政願景。經過這場辯論,我們可能可以確定連勝文會是一個什麼樣的市長,卻很難預測柯文哲,換言之,柯文哲的不確定性高於連勝文。

不過,連勝文顯然並未撼動選情格局,他的最後機會可能在未來市政團隊的布局上。柯文哲要跨越藍綠,卻只爭取到橘營投效,以橘營的風格,未來柯的市政團隊將難脫「政治分贓」之譏,連勝文必須用團隊證明自己的風格與能力,讓選民轉向對他產生期待與熱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arl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