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HKET20140604OP01AP

HKET20140604OP01ATS  

「一技之長」或「沙紙」勝在有得揀

20140604星期三

香港經濟日報

撰文:沈帥青
欄名:港是港非

隨着高等教育學位增加,人人嚮往一張「沙紙」,職業教育被視為次選;但其實無論是到地盤紮鐵,或拿起鑊鏟做大廚,白領藍領,頭上同樣一片天。(資料圖片)

 

大學畢業「沙紙」不再是高薪好工保證,有一技之長的藍領隨時更吃香。港府設專責小組,參考海外做法擬大力推廣職業教育。

白領或藍領,各有出頭天,最重要有得揀

港府昨公布成立推廣職業教育專責小組,成員為工商界人士、教育界人士及官員等,如職業訓練局副主席鍾志平、大家樂集團(00341)主席陳裕光,小組將參考本港和海外做法,向港府提交在社區推廣職業教育的建議,預計一年內交報告。

 

白領求職難藍領更搶手

今年1月施政報告已提出,要重新確立職業教育在教育系統中的定位,表明加強職業教育,及計劃投放1.4億元於人才短缺行業,推出學徒培訓計劃等。

讀不成書,不如學一技之長,這想法在早年十分普遍,但隨着高等教育學位增加,人人嚮往一張「沙紙」,職業教育被視為次選,教育資源愈趨偏重於學術型人才的培訓。隨着大專學歷人才過剩,人人也「沙紙」在手,結果如何呢?未能學以致用,又或畢業後找不到心儀的工作,且薪金增長緩慢;反而備受冷落的藍領工作原來更搶手

既然有大學畢業生不介意轉到地盤做藍領學紮鐵,又或拿起鑊鏟做大廚,何不讓年輕人有得揀?有更多機會學習一技之長?在學歷膨脹下,以職業培訓助年輕人打破職場困境,其實外地政府近年亦已開始下工夫。

 

台灣大學生淪「22K世代」

台灣新一代幾乎人人是大學生,畢業後投身職場卻淪為月薪2.2萬新台幣(約5,700港元)的「22K世代」,藍領工作卻缺人嚴重,有企業家指到處也是大學生,卻沒有技術人員,大學畢業新鮮人不會用電銲槍、看不懂電路板,不少企業需要的是會動手的人

台灣政府亦看出問題,去年開始至2017年,將以203億新台幣(約52億港元)改造技術及職業教育,如為院校加添設備、舉辦夏令營鼓勵中學生體驗職業教育。另外,台北勞動局今年開始推特定職業評定,首先向咖啡師「發牌」以提升地位。

同樣面對大學生就業問題,《紐約時報》去年就曾報道,中國大學畢業生每年有數百萬人一邊拿不出任何謀生技能,一邊堅信自己應取得報酬不俗的辦公室工作,2011年大學畢業生中只得78%找到工作

 

內地逾600高校轉職業教育

教育部副部長魯昕前年稱,有些工作招不到技術工人,卻又有些人找不到工作,問題背後的答案,還在於技術、職業教育和培訓。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今年初就指,要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結果本月就有內地傳媒指,教育部擬把600多間的普通高等院校,轉型實施職業教育。

歐洲青年失業情況比起亞洲嚴重,惟職業教育發展成熟的德國、瑞士等,青年失業率卻明顯較低,希臘、意大利、西班牙等紛與德國簽訂協議,向其求助發展職業教育。

英國2012年亦提出修改學徒制,包括學徒制下可兼讀大學,以增加對年輕人的吸引力。加拿大亦設獎學金,鼓勵高中生選讀職業教育課程(見表)。

一個社會是否人人也要讀大學?社會提供更多提升學歷的機會,本來是好事,但面對學歷貶值,反而更難有出頭天,人才錯配。若可放下對大學畢業證書的執着,或更可看清一技之長對青年的價值有多大。

事實上,近年也不是沒有威水的藍領出頭天例子,例如去年香港一班在職訓局修讀廚藝課程的年輕廚師,在瑞士和南韓舉行的廚藝大賽獲得冠軍,揚威海外;也有大學英文系的畢業生,大學期間在廚房兼職後對廚師工作產生興趣,畢業後放下高學歷的心理關口,不做白領,再報讀酒店廚務課程。

 

放下學歷迷思自有一片天

職業教育目的,既讓年輕人有一技之長,也提供更多機會可發揮所長。《2018年人力資源推算報告》曾預計在2018年整體人力資源約短缺1.4萬人,當中在高中、技工、技術員及副學位這教育程度群組短缺情況最為厲害,比起大學或以上學歷的需求更加多。

推動職業教育,既要視乎政府推行力度,也要年輕人反思是否一味追求高學歷?放得下、就可看得遠,不論藍領或白領,也會有一片天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harlie 的頭像
    Charlie

    察爾斯大夫 美麗殿堂 Dr. Charles Meridien Palace

    Charl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