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city at night_shutterstock_124831474  

正與矽谷打得火熱的深圳,以及被矽谷冷落的北京

發表日期:2014/12/30

http://www.bnext.com.tw/ext_rss/view/id/665798

1400851748_224_resized

去年,MIT一群Media Lab的學生訪問了深圳,組織這次活動的,就是MIT實驗室媒體總監Joi Ito,還有駭掉Xbox的著名硬體駭客BunnieLinkedIn創辦人Reid Hoffman和麻省理工大學的教務長Marty Schmidt。在Joi Ito的一篇文章《一位MIT學者眼中的深圳硬體製造業》中說到,他參觀了注塑廠、PCB工廠、在電路板上嵌入芯片的工廠......去了像華強北那樣的硬體市場,還去了像大疆這樣的公司,徹底被震撼了。最後他說,在深圳,他們體驗到的是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低成本的勞動力,他們把深圳打造成了一個最先進的世界級製造基地,這個生態系統由大量的工廠和製造技術組成,可以生產各種規模的硬體產品。

5481913677_1638b71b67_z

深圳與矽谷越來越「曖昧」

實際上,被這種完整的生態鏈系統吸引過來的,不僅僅是Joi Ito以及Reid Hoffman。一些國外做智慧手錶、智慧帽子和智慧音箱的創業者說,去年他們還是深圳矽谷兩邊來回飛,一年來兩次深圳,待上一段時間,而今年,則乾脆在深圳設立辦事處。其實除了他們,他們的朋友,也在與深圳有著越來越緊密的聯繫,找中國這邊的工廠樞紐。你會發現,無論是普通創客還是學術機構、政府,深圳與矽谷的關係都越來越「曖昧」。從深圳舉辦的一些官方或非官方活動上都能感受到這一點,或許某天你在活動上,遇到的是加州柏克萊分校的教授,也有可能是未來研究所的所長,或者全球最大的硬體加速器HAXLR8R合夥人等等。在上個月的深圳第二屆工業設計大展與Android論壇上,除了全球各地的創客代表,矽谷的學術機構、硬體創業代表人物Chris Andressen,以及MIT Fab Lab實驗室主任Neil等也都出現在會場。後面這位,在11月的時候,為了Fab Lab還專程來過深圳,一同到來的還有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比特和原子研究中心項目經理Sherry Lassiter,麻省理工學院助理研究員Nadyd Peed及麻省理工大學Fab 12授權專員David Jin。這一群人在出席工業設計協會的小型討論活動上,見過深圳比較有代表性的硬體創業公司和創客空間之後,便參加了與政府的會談,最終將Fab Lab 2.0開放創新實驗室設在深圳。而Neil所說的機器製造機器,也就是Fab Lab2.0升級版最終敲定於2016年在深圳舉行。

opensource

反向滲透矽谷

而另一邊,是深圳向矽谷的反向滲透。201515號,由於兩地都想透過政府層面推動商業融合,所以雙方政府將在矽谷共同舉辦一場活動,兩地市長都會出席。除了政府,民營企業的態度也是如此積極。Seeed的訂單有90%以上來自於海外,而90%中又有很多來自於美國,所以乾脆把部分產線設在了美國矽谷,以便更好服務於當地的公司。而被譽為深圳小蘋果的大疆,除了在洛杉磯設立辦公室,舊金山的辦公室也在建設中。我們經常在大疆宣傳影片中看見的Eric Cheng,就負責舊金山辦公室的事務,以及好萊塢、矽谷的商務拓展。如果你認為走進矽谷的只是那些全球知名的深圳企業,那你就錯了。一些低調的新創公司也在尋求美國市場的合作,首選的,還是矽谷公司。PingWest 1月要在舊金山舉辦的一場《智慧硬體的5個維度》活動,就將幫助深圳與矽谷的硬體公司進行對接。可以說,矽谷的公司主要看中的是深圳的供應鏈,而深圳的公司更多的是看中矽谷的渠道、消費市場、PR以及設計。無論是智慧餵奶器、WiFi音箱或者睡眠檢測儀、血壓儀......他們的創辦人都會問我,「這個東西的市場在美國,所以我們想上IndiegogoKickstarter,可不可以幫我們找找當地的媒體或者PR公司呢?」

下載

那,北京呢?

但是,在創業中心北京,卻反而看不到類似的現象發生。雖然領著幾個國際科技大佬們出來走秀的會議越來越多,但是,你卻看不到這麼深層、友好的合作。正如我的同事駱軼航說的,「如果說北京與矽谷之間,會因為長久以來各自形成的創業文化的差異,導致兩地存在某種程度上的隔離甚至衝突,那麼矽谷和深圳卻能很好地融合。」

從一方面來看,深圳親近矽谷,兩者打得火熱,卻沒有帶上北京,但是從另外一方面來說,北京和深圳之間,關係從未如此緊密、又如此微妙。兩者之間是彼此需要的:北京需要深圳的供應鏈,深圳也同樣離不開北京的設計與行銷。所以深圳與北京之間來往甚密,除去南山A8音樂大廈集中了一大批將從北京來的企業,還有一些位於其他地方的京東、360、點名時間、雲知聲等等,從數量上說,從北京湧向深圳的公司以及從業人員往返北京與深圳兩地的頻次之高似乎證明了兩者關係還不錯。

big-data-the-missing-puzzle-of-mobile-computing-69-728

互相需要,卻又暗地競爭

但是,北京和深圳存在一種暗地裡的博弈和競爭,都在爭搶「到底是你代表中國的科技,還是我代表中國的科技」,以及「到底誰是中國的矽谷」。北京對深圳的態度是既需要、但似乎又有一種不屑摻雜其中,態度難免有些傲慢,而深圳的反應相對也不是那麼熱情,這從北京與深圳兩地從業者之間的交流多少也能感受到這點。前者會認為後者只會悶頭做事、連故事都不會講,後者認為前者不做實事只愛談概念,可是他們也期待自己能有故事,也渴求某種價值觀的身份認同。所以「深圳也是有理想的」這種說法會在他們之中形成共鳴,並迅速得到傳播,一旦給他貼上「只會低頭做事,不會講故事,沒有理想、沒有情懷」的標籤,其實,他們是不樂意的,儘管理想情懷已被用爛。

「打得火熱」的深圳與矽谷

而深圳與矽谷兩者的關係,也起於彼此需要。這邊政府性媒體經常會把深圳描述為「全球創客之都」、「硬體創業者的天堂」,除了必須要矽谷補給的PR和設計,深圳也需要的是矽谷這個長期以來在科技行業塑造的全球化標籤,來幫助擺脫製造工廠的固定偏見。但是,這又不僅僅是產業資源價值上的互補,更是兩種文化的契合。兩者都是由「外來者」建設的城市,存在著非同一般的包容文化;兩者更歡迎新鮮的價值觀誕生,並且不怎麼在乎傳統。兩邊創業者之間也需要更多的尊重或者相互認同,從工業設計圓桌論壇上矽谷學者對本土創業者那尊重和真誠的讚美,但激情得到肯定並得到熱切回應,兩者「愛得熾熱」

所以你也看見了,在各種有關「硬體天堂」的官方與非官方活動與見面會上,矽谷與深圳永遠是主角,兩者頻頻互動——唯獨少了北京。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arl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