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473-6  

郭台銘也攻不進去的高門檻、高毛利產業三分天定、七分打拚的千億光學聚落

文/林宏文、陳仲興

http://money.chinatimes.com/invest/Magazine/27/950112014%20%20%20_1.htm

 

因為天候,台中得以成為台灣光學產業聚落的形成地;因為天意,讓台灣光學產業憑藉數位相機、照相手機等消費性電子產品熱銷而崛起。台灣光學產業看似完全順天興起,但事實上主事者們當年如沒有像「憨囝」般的執著,今天台灣就沒有足以向日本廠商挑戰的光學產業

鴻海集團董事長郭台銘合縱連橫「滅六國」,是2005年台灣電子產業最重要的戲碼。經過年餘的「掃蕩」,郭家軍的勢力已經遍布台灣電子業上中下游。不過毛利超高的光學鏡頭產業,郭大帥怎麼也切不進來。

光學鏡頭產業既沒有價格破壞者,也沒有大量的生產機器,營運及技術的高牆,讓台灣的鏡頭廠商能一直享受高毛利率帶來的高股價榮光

 

200616日,大立光股價突破6百元,漲停來到617元後,再度創下2002年上市以來的新高價位,享有高達30倍的本益比,市值更突破7百億元。而另一家剛上市的玉晶光,在掛牌後也大漲一倍以上。

合計這兩家公司市值就超過一千億元,投資人心中不免納悶,究竟光學產業與一般電子業有何不同?為何能享有這麼高的本益比?從財務數字來看,高毛利率、存貨少、跌價損失低,是光學廠與一般電子業最大的差異。

能夠享有這麼高的毛利率,長久以來建立的高進入門檻無疑是關鍵。

 

進入門檻高 生產線人力設備完熟要三年

「一個鏡頭從原料進來開始切割到組裝完成,耗時長達三天。」工研院光電所光學技術組設計部經理趙偉忠說,以上班時間8小時計算,72個小時裡面牽動了9班次的從業人員;當中涉及的大小手續就多達七十多個,每道程序環環相扣,如果前面的製程出了差錯,就會影響到後面的良率,必須從頭開始。因此,就像兩人三腳的競賽一樣,團隊默契非常重要。

而且現在手機鏡頭使用的鏡片,比數位相機更小。因此,不論精度或良率的控制難度都更高。根據玉晶光特助劉駿宏透露,以一線廠的良率來說,能有六成就已算是很不錯的成績了。

為了控制良率,光學廠對溫度、溼度以及整潔的要求相當嚴格。而第一線的生產作業員,也都專門負責生產單一客戶的產品;不像電子業作業員,隨時依任務調整。

光學鏡片業雖被歸為電子業,但與電子業相當不同。

電子業的電腦產品,標準規格都已制定好,只要產品設計成形,機器設備買來就可投入量產。一般電路板SMT生產線,機器裝妥半個月就能上線生產。但鏡頭用光學鏡片,牽涉透光性、色彩飽和度以及清晰度等變數,就算硬體設備很快能就位,一個人力設備皆成熟的光學鏡片廠,至少要花三年的工夫磨練,如此進入障礙當然比較大

過去除德國外,日本人在光學設計上遙遙領先,申請的專利也是世界第一。不過,近來台灣廠商在設計上已明顯追上;更重要的是,台商能夠在短時間內把設計好的產品大量製造出來。開發一般手機鏡頭,日本廠商要整批交貨可能必須花三個月,而台商三周就能順利交貨。

 

價低交貨快 台灣光學廠業績直追日商

更重要的是價格問題,目前台灣鏡頭廠一個普通手機鏡頭報價約在0.60.7美元之間,日本廠商的要價是這個價格的23倍。

交貨迅速、價格低廉,難怪台灣廠商的勢力愈來愈強。

除了交期及價格外,大量生產的能力,台灣也逐漸趕上日本。以一線廠大立光與玉晶光為例,目前單月產量都已達七百至九百萬套之間,而且要保證良率完全沒問題,即使日本公司也做不到這種數量。

至於很多二線廠商技術雖然不見得差很多,但進入量產階段就完全不一樣了,一個月出貨十萬或二十萬套鏡頭可能沒問題,但要做到一百萬套就會很容易出狀況。

「一般的電子業,當產業熱起來的時候,通常會有一堆公司冒出來分一杯羹。」台灣光電協進會分析師林穎毅說,「但就算最近光學鏡頭的景氣這麼好,也沒有聽到其他廠商要跨進來投資的消息。」這也顯示光學產業已建立了不易跨越的門檻

再看光學廠的存貨以及存貨跌價損失等數字可發現,這些公司製造的產品,客戶簡直到了就是排隊等著搶的地步。

根據玉晶光公開說明書的資料顯示,2003年與2004年的存貨平均銷售天數,僅有5天以及2天,2005年上半年也只有6天;相較於友達的28天、台積電的37天更為突出。

 

看天吃飯 氣候環境對產品良率影響大

除了人為努力外,光學廠這行還得要看「老天爺」的臉色吃飯。細心的讀者可以發現,不論是大立光、玉晶光、亞光或今國光,台灣的光學大廠幾乎都坐落於台中

大立光董事長林耀英說,「台中氣候穩定,對光學產業控制良率有很大幫助。」光學廠設立考慮的不是僅有一般大家所認知的技術、資金或勞力而已,就連氣候也要考慮在內。

主要因為在光學鏡頭整個製造過程中,溫度及溼度是非常重要的外在條件;現代空調技術雖然進步,但是還是無法照顧鏡頭製作的整個製程,因此外在的氣候能否配合,就顯得相當重要。

根據統計,過去三十年間,台中地區每年平均降雨天數約在117天,相較於台北的170天穩定許多,對光學廠的良率控制,相當有幫助。包括日本、德國以及美國等均來這裡投資設立光學廠,並逐漸形成光學聚落。

後來一些出身於這些外商公司的好手紛紛自立門戶,例如林耀英、今國光董事長陳慶棋以及亞光董事長賴以仁等,外商的競爭力逐漸流失,台灣光學廠商的地位也逐漸奠定。

此外,中部地區向來是台灣在精密機械以及塑膠模具射出的重鎮,專業人才相當多;光學鏡片產業受惠於這些條件,在台中形成聚落的效應越來越明顯。

而台灣電子業近年來在數位相機及手機的組裝產業上快速發展,也讓光學廠商發展空間更大,而台中光學聚落的效應也越來越受到重視。

 

股權集中 經營階層都是家族中人

由於光學產業的老闆們通常是單槍匹馬創業,公司都是以家族經營的形態為主!這與一般電子業多由專業經理人負責公司營運的現象,有很大的不同。

飆股玉晶光陳天恕家族持有玉晶光的股權在五成以上,澳商麥格理證券甚至估計,陳天恕家族直接與間接在玉晶光的股權更達八成。至於台面上的董監持股數字,今國光董監事持股比率逼近三成,大立光也在兩成四以上,但實際持股可能都在一半左右。

另外,包括大立光、今國光以及玉晶光,公司的重要幹部當中,很多都是老闆的親戚。如大立光副總經理林恩洲是林耀英的兒子,林耀英的女婿及媳婦都在公司位居要職。至於玉晶光的董事長陳天恕與總經理陳天慶是兄弟,今國光總經理周樑昌則與陳慶棋有表兄弟關係。

人際關係網絡緊密,使得這些公司「上下傳承」的師徒味道更濃,彼此競爭關係也不若其他電子業者廝殺這般慘烈。甚至有時公司之間,還會主動區隔出不同的產品線,避免出現你死我活的零和遊戲。

玉晶光第一家創投股東旭邦投資公司協理翁偉勛指出,董監事的持股比率高,老闆比較不會挪用公司的資源在外面搞東搞西,因一旦公司做到賠錢,受傷最重的一定是自己。

也因為有這群很「傳統」的老闆,光學廠經營方式都相對保守低調,從林耀英、陳天恕、陳慶棋到賴以仁,都是神龍見首不見尾的人。法說會時,當法人或記者問到,為什麼做得這麼好,回答一定是「我們運氣好。」至於要問營運細節或下一季的訂單時,回答一定是「這個不能說,說破就沒價值了。」

也就是說,光學廠雖然也辦法說會,但這些老闆們卻常以四兩撥千斤的方式回應,讓法人常常碰了一鼻子灰。

而在諸多低調的光學廠當中,大立光又是其中最神祕保守的一家;林耀英甚至還規定,供應商送貨到大立光後,只能把貨放在門口就要走人,絕對不讓外人踏進公司一步。

 

挑戰來自中國 缺乏產業上游投資是隱憂

不過,光學廠的管理方式也有溫馨的一面,像是賴以仁與日商關係良好,因此亞光在管理上也傾向於日式,每到農曆年前最後一天的上班日,他會自掏腰包給員工額外的大紅包;並且把工程師級以上職員都一一請到辦公室單獨見面,讓員工感受到董事長的關心。

不過近年來中國政府大力扶植光學產業,利用國營企業大量投資光學領域,例如,以投資玻璃材料為主的光明玻璃集團,以及目前最大的光學鏡片廠鳳凰光學,都積極向台商企業中國廠挖角。

中國員工的流動率雖高,但翁偉勛認為,台灣企業在經營上比較扎實;就算這些中國員工跑了,但由於缺乏台灣企業「學習的文化」,他們在跳槽後表現不見得更好,也不一定有再進步的空間。

比較要擔心的是,中國對整個產業的上下游都有進行投資,但台灣則缺乏上游的部分,這是需要注意的。

台灣光學產業自二十多年前的放大鏡、顯微鏡開始發展,產值一直都非常小,投入這個產業的人才,甚至被認為是「憨囝」。如今他們因手機相機而成為當紅炸子雞,「傻人有傻福」似乎是比較容易理解的答案。

不過,如果沒有超乎常人的堅持,勢必沒有現在的豐碩成果,與蔚藍的璀璨希望,其中的冷暖,相信老師傅以及光學廠老闆必定點滴在心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arl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